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课件-2021-2022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课件-2021-2022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0 13:5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六章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三节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1.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问题与应对措施?
2.东北三省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与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识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1
2
掌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学习目标
想一想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你了解哪些“黄土风情”,其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3.黄土高原地貌有何特征,其来源是?
合作探究
1.P25活动 了解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2.P27活动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乌鞘岭
长 城
黄土高原的位置
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
(大致以长城为界)
南抵秦岭。
跨越省区:山西(晋)、陕西(陕、秦)、宁夏(宁)、甘肃(甘、陇)、青海(青)、内蒙古、河南(豫)。
黄土高原的范围
青 海
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 西
内蒙古自治区
河南

西


文明的摇篮
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黄土位于坛上“五色土”的中央。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
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最厚可在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
是怎么形成的?
黄土“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黄土究竟是怎样来的呢?“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原来,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为粗细不等的颗粒。每遇大风,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粗大的砾石残留原地,形成了戈壁;颗粒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形成了沙漠;而颗粒细小的尘土,则随风东移南下,当风力减弱或遇到山脉阻挡时,便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累积,才形成了今天这样深厚的黄土层。
阅读材料
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
黄土的形成
活动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差不多的厚度”,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黄土矿物成分与基岩成分不一样”,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地表破碎
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
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成沟壑。
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沟谷进一步发育成川。
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课堂小结
古老文明:
黄土高原
文明的摇篮
位置范围
“风成说”
黄土地貌景观
风吹来的黄土
东起:
西至:
北连:
南抵:
民风民俗:
及成因




太行山脉
乌鞘岭
内蒙古高原
秦岭
黄帝陵等
窑洞、信天游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