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0 16: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江南逢李龟年》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李龟年 : “著名歌唱家”
岐 王 :唐睿宗李旦的儿子
李隆基弟弟1·c·n·j·y
崔 九: 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得玄宗宠幸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凉的晚境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意朗读节奏、韵脚、重音)
1、重点字词解释
逢:遇见、碰见; 寻常:经常、常常; 几度:多次
闻:听见你(指李龟年)的歌声。
2、翻译全诗
当年,在岐王府邸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的厅
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
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你从诗中哪里读出的?
(2)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4) “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诗的开头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古诗词中的落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合作探究
4、最后两句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有什么妙处?
“江南好风景”与国家衰弱,个人颠沛流离形成强烈对比、反衬
“落花时节”:点明时间是暮春时节,既写景,又暗喻社会,朋友,自身的境况如同落花流水,令人伤感。
“又”:是照应上文的“寻常见”“几度闻”,前后对照,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哀与感叹。
运用了对比和双关的手法
全诗主旨:
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国家衰败,个人命运变迁的伤感。
( )宅里寻常见,
( )堂前几度闻。
正是( )好风景,
( )时节又逢君。
1、诗人追忆往昔盛况的句子是:
2、流露诗人无限沧桑之感的句子是:
3、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1、诗人追忆往昔盛况的句子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流露诗人无限沧桑之感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答:(1)可以理解为暮春的落花时节;(2)也可以理解为国运衰败之际;(3)还可以理解为诗人衰病漂泊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