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0 16:4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吕不韦( ——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 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 二 )看谁说得对
先小组讨论,疏通文意。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不懂的词句,大家分析。
自 学 检 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等到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到出门(到远处)打水灌溉,因此(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溉,灌溉。
汲,从下往上打水。
代词,他
告诉
这里指“节省”

等到他家打井(成功)之后,他家的人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听到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 “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谈论
听说知道

翻译2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
传播
得到,这里指“发现”
这件事
这件事
居住在国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情。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这件事
回答

劳动力

翻译3

这里指“节省”
这里指“发现”
丁家的人回答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闻之于宋君 。 子将安之? 得一人之使。 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宋君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故东迁 。 闻之于宋君 。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代词 ,这件事
动词,到
助词,的
听到
使听到
认为
因为





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