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有理数(习题课件)(共2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有理数(习题课件)(共2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21 13:55:52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6课时 绝对值(一)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掌握绝对值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会计算有理数的绝对值.
3. 掌握绝对值的性质.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指在_________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_________的距离.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绝对值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数轴
原点
对点范例
1. 计算:
0
6
8
7
2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即:若︱a︱>0,则a=____;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即:若︱a︱<0,则a=____;
  0的绝对值是_________,即:若︱a︱=0,则a=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绝对值的性质
它本身
a
它的相反数
-a
0
0
对点范例
2. 的绝对值是_________,绝对值是4的数是_________.
__
2
3
±4
典例精析
思路点拨:根据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定义解答.
【例1】化简:
解:-︱+2.5︱=-2.5.
解:-︱-3.4︱=-3.4.
解:+︱-4︱=4.
解:︱-(-3)︱=︱3︱=3
举一反三
1.4
3.5
-8
-2
__
7
8
__
3
5
【例2】一只蚂蚁从某点P出发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爬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cm):+5,-4,+10,-8,-5,+12,-10. 若蚂蚁共用了9 min完成上面的路程,则蚂蚁每分钟走多少路程?
典例精析
思路点拨:首先求各数的绝对值的和,即求得爬行的总路程,又由蚂蚁共用了9 min完成上面的路程,即可求得答案.
解:︱+5︱+︱-4︱+︱+10︱+︱-8︱+︱-5︱+︱+12︱+︱-10︱
=5+4+10+8+5+12+10
=54(cm).
  54÷9=6(cm). 答:蚂蚁每分钟走6 cm.
2. 某天一个巡警骑摩托车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道上巡逻,他从岗亭出发,巡逻一段时间后停留在A处,已知A处离岗亭13 km,规定以岗亭为原点,向北为正,这段时间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10,-9,+7,-15,+6,-14,+4,-2.若摩托车行驶10 km耗油0.5 L,且最后返回岗亭,这时摩托车共耗油多少升?
举一反三
解:︱+10︱+︱-9︱+︱+7︱+︱-15︱+︱+6︱+︱-14︱+
︱+4︱ +︱-2︱+︱-13︱
=10+9+7+15+6+14+4+2+13
=80(km).
0.5×(80÷10)=4(L). 答:这时摩托车共耗油4L.
【例3】当a=_____时,3-︱a︱取得最_____值,其值为_____.
思路点拨: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解答.
典例精析
0

3
3. 若有理数a,b满足:︱5-a︱+︱b-7︱=0,求a+b的值.
举一反三
解:由︱5-a︱+︱b-7︱=0,得a=5,b=7. 所以a+b=12.
典例精析
【例4】已知︱x︱=2,︱y︱=3,求x,y的值.
思路点拨: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和性质可知x,y的值,绝对值具有非负性,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
解:因为︱x︱=2,
  所以x=±2.
  因为︱y︱=3,
  所以y=±3.
举一反三
4. 已知︱x︱=2,︱y-1︱=5,求x,y的值.
解:因为︱x︱=2,
所以x=±2.
因为︱y-1︱=5,
所以y-1=-5或y-1=5.
所以y=-4或y=6.
谢 谢(共9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专题一 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一、有理数
1. 下列5个数:2,1.001 000 1, ,0,-π,有理数的个数是
(   )
A. 2 B. 3 C. 4 D. 5
C
2.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正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整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二、相反数
3. -3的相反数是(   )
A. -3 B. C. 3 D. ±3
4. 若x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则x=_________.
5. 若m+1与2互为相反数,则m的值为_________.
C
0
-3
C
D
C
三、倒数
6. 下列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
A. -1和1 B. 0和0
C. -4和-0.25 D. 和
7. 的倒数是(   )
A. B. C. D.
8. 若a,b互为倒数,则2ab-5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5
C
四、绝对值
9. 的绝对值是(   )
A. -2 022 B.
C. D. 2 022
10. 的绝对值是(   )
A. B.
C. D.
A
D
11.若︱2x-1︱=1-2x,则x的值不可能是(   )
A. B. 0
C. -1 D. 5
12.已知︱x︱= ,︱y︱= ,且x<y<0,则x+y=_________.
13.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等于2,
求 的值.
解:根据题意,得a+b=0,cd=1,x2=4.
原式=(x2)2+cdx2- =42+1×4-0=16+4=20.
所以,x4+cdx2- 的值为20.
谢 谢(共24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15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二)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及运算顺序.
2. 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若两个数互为倒数,则这两个数的积等于_________;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数的和为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倒数、相反数的性质
1
0
1. 若a,b互为倒数,则ab=_________;
若m,n互为相反数,则m+n=_________.
对点范例
1
0
  先_________,再_________,同级运算从_________往_________依次计算,如有括号,先算_________里面的.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
乘除
加减


括号
对点范例
2.
典例精析
【例1】若 互为相反数, 互为倒数, 的绝对值为2.
(1)直接写出 的值;
思路点拨:(1)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绝对值的意义,即可解答;(2)分两种情况讨论解答.
举一反三
1. 已知:有理数 所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距离4个单位长度,
互为相反数,且都不为零, 互为倒数.
求 的值.
【例2】计算:
典例精析
思路点拨:(1)根据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如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2)用乘法分配律可让运算更简便.
举一反三
2. 计算:
【例3】公司去年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盈利1.6万元,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盈利2.5万元,第三季度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第四季度平均每月亏损2.4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典例精析
思路点拨:把盈利记作正,亏损记作负,根据题意列式求出一年的盈利与亏损的和,进一步计算出结果.
解: 1.6×3+2.5×3+2×3+(-2.4)×3
=4.8+7.5+6-7.2
=11.1(万元).
答:这个公司去年共盈利11.1万元.
3. 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举一反三
解:盈利记为“+”,亏损记为“-”,根据题意,得
-1.5×3+2×3+1.7×4-2.3×2
=-4.5+6+6.8-4.6
=[(-4.5)+(-4.6)]+(6+6.8)
=-9.1+12.8
=3.7(万元).
答:这个公司去年盈利3.7万元.
典例精析
【例4】阅读下列材料:
(1)上述得出的结果不同,肯定有错误的解法,你认为解法_________是错误的. 请你选择合适的解法完成下面的计算:

思路点拨:根据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将有理数的除法转化成有理数的乘法,可得答案. 注意没有除法分配律.
举一反三
4. 小华在课外书中看到下面这样一道题:
计算:
(1)前后两部分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解:前后两部分互为倒数.
(2)先计算哪部分比较简便?请计算比较简便的那部分;
(3)利用(1)中的关系,直接写出另一部分的结果;
因为前后两部分互为倒数,所以
(4)根据以上分析,求出原式的结果.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谢 谢(共19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5课时 相反数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理解相反数的定义和概念.
2. 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3. 能根据相反数的概念进行符号的化简.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相反数的定义和概念
相反数
1. 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2的点有______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_________个, 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
对点范例

2和-2

5和-5
  一般地,a和_________互为相反数.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a
0
对点范例
2. 的相反数是_________, 的相反数是_________.
__
1
2
-
__
1
5
  -(-a)表示求-a的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三 根据相反数的概念进行多重符号的化简
相反数
a
对点范例
3. 化简下列各数:
-1
5
__
1
3
1
典例精析
【例1】有理数 的相反数为_________.
思路点拨:直接利用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得出答案.
__
1
5
举一反三
1. 如图1-5-1,数轴上表示-2的相反数的点是( )
D
A.点M B.点N C.点P D.点Q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3和+3互为相反数;②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必定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④3.141 59的相反数是-3.14;⑤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不可能相等.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或更多
典例精析
B
思路点拨:直接利用互为相反数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
2. 有下列说法:①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②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只有0;③数轴上原点两旁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④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数的相反数.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举一反三
C
【例3】化简:
(1)+(-0.5); (2)-(+10.1);
典例精析
思路点拨:直接利用相反数的定义以及多重符号的化简法则得出答案.
解:原式= -0.5.
解:原式= -10.1.
(3)-(-20); (4)
解:原式=20.
解:原式= .
__
2
3
-
3.化简:
举一反三
解:原式= -3.
解:原式= -5.
(3)-(-3.4); (4)-[+(-8)]
解:原式= 3.4.
解:原式= 8.
(1)+(-3); (2)-(+5);
(5)-[-(-9)].
解:原式= -9.
典例精析
【例4】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并把所有的数(包括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思路点拨: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写出各数的相反数,再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出各数即可.
解:4的相反数是-4; 的相反数是 ; 的相反数是 ;
+(-4.5)的相反数是4.5;0的相反数是0;-(+3)的相反数是3.
__
1
2
-
__
1
2
__
2
3
-
(
)
-
__
2
3
-
数轴表示如答图1-5-1.
-5
-4
-3
-2
-1
0
1
2
3
4
5
+(-4.5)
-4
__
2
3
-
-(+3)
__
1
2
-
0
__
1
2
__
2
3
-
(
)
-
3
4
4.5
举一反三
4. 先写出下列各数,再把写出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3的相反数;
(2)0的相反数;
(3)相反数是 的数;
(4)相反数是-0.5的数.
解:(1)-3的相反数是3.
(2)0的相反数是0.
(3)相反数是 的数是 .
(4)相反数是-0.5的数是0.5.
__
1
2
2
__
1
2
-2
如答图1-5-2.
答图1-5-2
__
1
2
-2
0
0.5
3
谢 谢(共22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1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二)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正确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
律的内容.
2. 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_________,即ab=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乘法交换律
相等
ba
1. 5×(-4)=_________×5=_________.
对点范例
(-4)
-20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_________,即(ab)c=a·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乘法结合律
相等
(bc)
对点范例
2. 2022×(-8) ×(-0.125)=20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125)
2022×1
2022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_________,再把积_________,即a(b+c)=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三 乘法分配律
相乘
相加
ab+ac
3.
对点范例
-9
-15
-24
典例精析
【例1】计算:
思路点拨:(1)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
(2)运用乘法交换律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
解:原式=- ×[1.25×(-8)]
=- ×(-10)= .
解:原式= × ×(-2.4)
= ×(-2.4)=-1.2.
举一反三
1. 计算:
-
-
-
-
-
【例2】在以下计算过程每一步后面填上这一步运用的运算律:
[(8×4)×125-5]×25
  =[(4×8)×125-5]×25(_____________)
  =[4×(8×125)-5]×25(_____________)
  =4000×25-5×25.(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根据运算律的特点即可解决.
典例精析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举一反三
2. 计算:
-
-
-
-
-
-
-
典例精析
【例3】用简便方法计算:
-
-
-
-
-
思路点拨: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即可解决.
-
-
-
-
-
-
-
-
-
3. 用简便方法计算:
举一反三
-
-
-
-
-
-
-
-
-
-
-
典例精析
【例4】【观察】1×49=49,2×48=96,3×47=141,…,23×27=621,24×26=624,25×25=625,26×24=624,27×23=621,…,47×3=141,48×2=96,49×1=49.
 【发现】根据你的阅读回答问题:
(1)上述内容中,两数相乘,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2)设上述各式子的第一个因数为a,第二个因数为b,用等式表示a与b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
【类比】观察下列两数的积:1×2021,2×2020,3×2019,4×2018,…,mn,…,2018×4,2019×3,2020×2,2021×1.
625
a+b=50
(3)猜想mn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1022121
思路点拨:(1)通过观察可知25×25时积是最大的;(2)通过观察可知,每个式子的两因数之和为50;(3)通过观察可知,m+n=2022,故mn的最大值为 ,即1011×1011的值.
举一反三
4. 观察下列两个等式:2- =2× +1,5- =5× +1,给出定义如下:
我们称使等式a-b=ab+1成立的一对有理数a,b为共生有理数对,记为(a,b).
(1)通过计算判断数对(-2,1), 是不是共生有理数对;
(2)若(6,a)是“共生有理数对”,求a的值;
(3)若(m,n)是共生有理数对,则(-n,-m)_______共生有理数
对(填“是”或“不是”),并说明理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谢 谢(共10张PPT)
单元复习课
本章知识梳理
目录
01
课标要求
02
知识导航
1.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3.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 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 标 要 求
有理数 的分类 按定义分 整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
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
按符号分 正有理数 正整数、正分数

负有理数 负整数、负分数
相关名词 数轴 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相反数 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性质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绝对值 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代数定义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性质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
相关名词 倒数 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
性质 若a,b互为倒数,则ab=1
乘方 概念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科学记数法 概念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a×10n的形式(其中1≤︱a︱<10,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是科学记数法
相关名词 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
a-b=a+(-b)
有理数的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3.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4.几个数相乘,若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0
相关名词 法则 有理数的除法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乘方的运算 符号法则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有理数的 混合运算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相关名词 运算律 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
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
分配律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ab+ac
谢 谢(共10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专题三 有理数的运算
一、基本运算
1. -1+︱-2︱的结果为(   )
A. 3 B. 1 C. -1 D. -3
2. 若x=(-3)× ,则x的相反数是(   )
A. B. C. -2 D. 2
B
B
3.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6÷(3×2)=6÷3×2
B. 3÷ =3÷ -2
C.(-12÷3)×5=-12÷3×5
D. 5-3×(-4)=2×(-4)
C
4.-12022+16÷(-2)3×︱-3︱=_________.
5. 计算: 2-(-3)×4=_________.
6. -5×(-3×4+12)=_________.
7.计算:-32+(-2)3×2=_________.
8. 计算:(-6)2× =_________.
-7
14
0
-25
6
9. 计算:
(1)(-1)3- ×[2-(-3)2];
(2)-22+︱5-8︱+24÷(-3)× ;
(3)(-1)2021+-22+4- ×(-24).
二、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问题
10. 如图D1-3-1,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B,C,其中AB=2,BC=1,设点A,B,C所对应数的和是p.
(1)若以B为原点,写出点A,C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的值;若以C为原点,p又是多少?
(2)若原点O在图中数轴上点C的右边,且CO=28,求p.
解:(1)若以B为原点,点A,C分别对应-2,1,p=-2+0+1=-1.
若以C为原点,点A对应-1-2=-3,点B对应-1,p=(-3)+(-1)+0=-4.
  (2)由题意,得点C对应-28,点B对应-28-1=-29,点A对应-28-1-2=-31,所以p=(-31)+(-29)+(-28)=-88.
11. 小虫从点A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行,把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cm):+5,-3,+10,-8,-6,+12,-10.
(1)小虫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A
(2)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cm奖励一粒芝麻,则小虫一共得到多少粒芝麻
解:(1)(+5)+(-3)+(+10)+(-8)+(-6)+(+12)+(-10)=27-27=0.
答:小虫最后回到出发点A.
(2)小虫爬行的总路程为︱+5︱+︱-3︱+︱+10︱+︱-8︱+︱-6︱+︱+12︱+︱-10︱=5+3+10+8+6+12+10=54(cm).
答:小虫一共得到54粒芝麻.
谢 谢(共17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14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一)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
2. 会运用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
(2)两数相除,同号得_________,异号得_________,并把_________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倒数


绝对值
1.(1)(-42)÷(-6)=________;
(2)(-63)÷7=________;
(3) 0÷(-2)=________.
对点范例
7
-9
0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在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时,应先将除法转化为_________,再按从_________往_________的顺序计算.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乘法


对点范例
2. 计算:
-12
典例精析
【例1】计算:
思路点拨:根据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计算即可.
解:原式=84÷7=12.
解:原式=- ×
=- .
解:原式=0.
举一反三
1.计算:
(3)0÷(-1000).
解:原式=- ×- = .
解:原式= ×- =-2.
解:原式=0.
典例精析
解:原式=54÷(-9)
=-6.
【例2】计算:
(1)(-378)÷(-7)÷(-9);
(2)3÷-310÷112;
解:原式=3× ×12
=-10×12
=-120.
思路点拨:(1)从左到右计算即可;(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再进行约分即可;(3)先把小数转化成分数,再把除法转化成乘法,然后约分即可.
(3)(-0.75)÷(-3)÷ .
2. 计算:
举一反三
典例精析
【例3】计算:
思路点拨:(1)(2)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依据乘法法则计算可得出答案.
3. 计算:
举一反三
典例精析
【例4】计算:
思路点拨:根据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计算即可.
举一反三
4. 计算:
谢 谢(共18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3课时 有理数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 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数;
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分数;
__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正整数
0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整数
分数
1. -6,-3.14,-π, ,0.307,4,0.2这些数中,有理数有________个.
对点范例
6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
正整数

负整数
正分数
对点范例
2.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2 ,+5,-10%,0,-3.14,6.9,- ,-6.7.
正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负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整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
1
3
2
,+5,6.9,
-1,-10%,-3.14,- ,-6.7,
__
1
2
-1,+5,0,
,-10%,-3.14,6.9,- ,-6.7,
__
1
3
2
__
1
2
典例精析
C
【例1】在- ,0,0.3三个数中,有理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0个
思路点拨:有理数就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整数、有限小数以及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例2】在 -6,-3.14,-π, ,0.307,4,0.2 这些数中,整数有_________.
思路点拨:根据整数的定义选出即可.
典例精析
-6,4
举一反三
1. 在-4, ,0,3.14159,1.3,0.1010010001…中,有理数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D
举一反三
2. 在 -3.5,0,-π,1.6,-3,0.161 661 666…, 这些数中,分数有_________________.
·
-3.5,1.6,227
·
典例精析
D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B. 正整数与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C. 正分数、0、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D. 正整数与正分数统称为正有理数
思路点拨:根据有理数的分类及定义即可判定.
举一反三
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理数是正数和负数的统称
B.有理数是整数
C.整数一定是正数
D.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D
典例精析
【例4】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的集合内:
0,5.2, ,-4, ,3,0.25555…,-0.030030003….
分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负整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根据有理数的分类进行解答即可.
5.2, , ,0.25555…,
__
19
7
-2
__
3
4
0,3,
0,5.2, ,-4, ,3,0.25555…,
__
19
7
-2
__
3
4
举一反三
4.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2.5,10,3.14,0,- ,- ,-20,+9.78,+58, ,-1.
整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分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负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20,+58,-1,
-2.5, , ,-20,-1,
__
22
7
-
__
12
13
-
3.14,+9.78, ,
__
22
7
10,3.14,0,+9.78,+58, ,
__
22
7
典例精析
【例5】把下面一组数填入图1-3-1中相应的位置,并填写公共部分的名称.
思路点拨:根据负数的定义、整数的定义、负整数的定义,可得答案.
-0.7,-10,+3.4,-109, ,85,0.4,26.
-0.7,
-4
__
1
3
-10,
-109,
85,26
负整数集合
举一反三
5.(1)如图1-3-2,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合和分数集合,请你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圈里.
2021,-15%,-0.618, ,-9,- ,0,3.14,-72.
-9,-72,
7
__
1
2

3.14,
-15%,
-0.618,
-
__
2
3

(2)图中这两个圈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
这两个圈的重叠部分表示负分数集合.
谢 谢(共21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8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一)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2. 会利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的符号,并把_________相加.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1
相同
绝对值
1. 计算:
(1)(+3)+(+4)=_________=_________;
(2)(-3)+(-4)=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范例
+(3+4)
7
-(3+4)
-7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_____________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____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2
绝对值较大
减去
0
对点范例
2. 计算:
(1)(+3)+(-4)=_________=_________;
(2)(-3)+(+4)=_________=_________;
(3)(-3)+(+3)=_________.
-(4-3)
-1
+(4-3)
1
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三 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3
这个数
3. 计算:
(1)0+(-7.5)=_________;
(2)0+5=_________.
对点范例
-7.5
5
典例精析
【例1】计算:
 (1)(-16)+(-8); (2)(-12)+13.
思路点拨:(1)利用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计算;(2)利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计算.
解:原式= -(16+8)
= -24.
解:原式= +(13-12)
= 1.
举一反三
1. 计算:
(1)(+8)+(-17); (2)(-17)+(-15);
(3)(-32.8)+(+51.76); (4)(-3.07)+(+3.07).
解:原式=-(17-8)
=-9.
解:原式=-(17+15)
=-32.
解:原式=+(51.76-32.8)
=18.96.
解:原式=0.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B. 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C. 若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D. 若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和为正数,则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典例精析
思路点拨: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逐一分析判断.
A
2.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②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加得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和的绝对值一定等于它们的绝对值的和;
④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
⑤两个负数相加,等于它们的绝对值相减;
⑥正数加负数,其和一定等于0.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举一反三
C
【例3】若︱y-3︱+︱2x-4︱=0,则y+3x=________.
思路点拨:根据绝对值的性质结合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答.
典例精析
9
3. 若x的相反数是3,︱y︱=5,则x+y的值为_________.
举一反三
2或-8
典例精析
【例4】如图1-8-1,康康将-3,-2,-1,0,1,2,3,4,5分别填入九个空格内,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其中a,b,c分别代表其中的一个数.
(1)求a,b,c的值各为多少;
解:(1)中间竖列的三个数的和为5+1+(-3)=3,
  因为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所以第一横行三个数的和为3.
  所以a=3-5-0=-2.
  同理可得b=3-3-1=-1,c=3-(-3)-4=2.
  答:a=-2,b=-1,c=2.
(2)在(1)中,九个数的总和为多少?位于正方形表格最中间格子的数是多少?它们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因为每列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中间竖列的三个数的和为3,且共有三个竖列,
所以九个数的总和为3×3=9.
观察表格中间的数是1,
所以九个数的总和是表格中间的数的9倍.
(3)利用上面你发现的规律,将3,5,-7,1,7,-3,9,-5,-1这九个数分别填入如图1-8-2所示的九个方格中,使得横行、竖列、对角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思路点拨:(1)根据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先求出中间一竖列的和为3,再分别以每一横行的和为3,依次求a,b,c的值;
(2)每一竖列的和为3,九个数的总和为3×3,观察表格中间的数字为1,可从倍数上回答数量关系;
(3)九方格题目先将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方格后,将对角数字交换位置,再顺时针旋转一格即可.
3
-1
9
-5
-3
1
5
7
-7
举一反三
4. 在一个3×3的方格中填写9个数字,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得到的3×3的方格称为一个三阶幻方.
(1)在图1-8-3①中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构成一个三阶
幻方;
图1-8-3
解:(1)2+3+4=9, 9-6-4=-1,
9-6-2=1, 9-2-7=0,
9-4-0=5,
0
1
-1
5
(2)如图1-8-3②的方格中填写了一些数和字母,当x+y的值为多少时,它能构成一个三阶幻方.
图1-8-3
(-3+1+x)-(4+x)=-6,
(-6+1+y)-(-3+y)=-2,
-2+1+4=3,
如图
x=3-4-(-6)=5,
y=3-1-(-6)=8,
x+y=5+8=13.
-6
-2
谢 谢(共24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9课时 正数和负数(二)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能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化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 能运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加法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_________,即a+b=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
不变
b+a
1. 在横线上填空并写出运算的依据.
解:(-6)+(-15)+(+6)
=(-6)+(_____)+(-15)……(____________)(填运算律)
=0+(-15)
=-15.
对点范例
+6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三个有理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________,即(a+b)+c=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有理数的加法结合律
不变
a+(b+c)
对点范例
2. 计算 5+(-3)+7+(-9)+12=(5+7+12)+[(-3)+
(-9)]时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
C
加法简便运算技巧:
①相消:_________________;
②凑整:_________________;
③归类: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三 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便计算
相反数相结合
同分母相结合
同号相结合
3. 计算:(-2)+7+ +1+(-3)+2+(-4)+ = _____.
对点范例
2
典例精析
【例1】计算:
  
思路点拨:先用加法交换律,将能加成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再用加法结合律,最后求出算式的值.
解:原式=[(-3.14)+(+2.14)]+
[(+4.96)+(-7.96)]
=-1+(-3)
=-4.
(1)(-3.14)+(+4.96)+(+2.14)+(-7.96);
(2)43+(-77)+37+(-23).
解:原式=(43+37)+[(-77)+(-23)]
=80+(-100)
=-20.
举一反三
1. 计算:
(1)(-52)+24+(-74)+12;
解:原式=(-52+12)+(24-74)
=(-40)+(-50)
=-90.
(2)
解:原式=( - )+(- + )
=- +
=- .
__
1
3
__
2
3
__
1
2
__
3
4
__
1
3
__
1
4
__
1
12
典例精析
【例2】计算:
(1)
解:原式=[(-3 )+(-6 )]+15.5+(-5 )]
=-10+10
=0.
__
5
7
__
2
7
__
1
2
思路点拨:先用加法交换律,将同分母的加数放在一起,再用加法结合律,最后求出算式的值.
(2)
解:原式=(- + )+( + )+1
=- + +1
= .
__
3
8
__
1
8
__
3
4
__
3
4
__
1
4
__
6
4
__
9
4
2. 计算:
(1)(+5.5)+(-3.2)+(+2.5)+(-4.8);
举一反三
解:原式=[(+5.5)+(+2.5)]+[(-3.2)+(-4.8)]
=8+(-8)
=0.
(2)
解:原式=[ +(-0.25)]+[(-2 )+(-5 )]
=0+(-8)
=-8.
__
1
4
__
1
3
__
2
3
【例3】为了有效控制酒后驾车,某市城管的汽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巡逻,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从出发点开始所走的路程(单位:km)为+2,-3,+2,+1,-2,-1,-2.
(1)此时这辆汽车的司机如何向队长描述他现在的位置?
典例精析
解:(+2)+(-3)+(+2)+(+1)+(-2)+(-1)+(-2)=-3(km).
  答:这辆汽车的司机向队长描述他的位置为出发点以西3km.
思路点拨:(1)求城管的汽车距出发点多远,即是求7个数据的代数和的绝对值是多少;(2)要求共耗油多少千克,就是求汽车行驶的路程×每千米耗油量.
(2)如果队长命令他马上返回出发点,这次巡逻(含返回)汽车共耗油多少升?(已知每行驶1km耗油0.2L)
0.2×(︱+2︱+︱-3︱+︱+2︱+︱+1︱+︱-2︱+︱-1︱+︱-2︱+︱-3︱)=0.2×16=3.2(L).
答:这次巡逻(含返回)汽车共耗油3.2 L.
举一反三
解:因为(+5)+(-3)+(-6)+(+8)+(-6)+(+12)+(-10)=0,所以小明最后回到出发点.
3. 小明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进行跑步训练,可以用如图1-9-1所示的一条直线来刻画他在公路上跑步的情境. 假定向右跑步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跑步的路程记为负数,则所跑步的各段路程依次记为+5,-3,-6,+8,-6,+12,-10. (单位:百米)
(1)小明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
(2)小明在跑步过程中距离出发点最远是多少米?
(3)在跑步过程中,如果小明每跑1 km会消耗约60卡热量,那么小明此次训练一共会消耗多少卡热量?
(2)小明在跑步过程中距离出发点最远是1000 m.
(3)︱+5︱+︱-3︱+︱-6︱+︱+8︱+︱-6︱+︱+12︱+︱-10︱
=50(百米)=5 km,
60×5=300(卡).
典例精析
【例4】王先生到市政务中心大楼办事,假定乘电梯向上一楼记作+1,向下一楼记作-1,王先生从1楼出发,电梯上下楼层依次记录如下(单位:层):+6,-3,+10,-8,+12,-7,-10.
  (1)请你通过计算说明王先生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1楼.
解:(+6)+(-3)+(+10)+(-8)+(+12)+(-7)+(-10)
=6+10+12+[-3+(-8)+(-7)+(-10)]
=28+(-28)
=0.
答:王先生最后回到出发点1楼.
(2)该中心大楼每层高3m,电梯每向上或下1 m需要耗电0.2度,根据王先生现在所处位置,请你算算,在他办事的过程中,电梯需要耗电多少度?
思路点拨:(1)求是否回到出发点即求7个数据的代数和是否为0;(2)要求需要耗电多少度,就是求共经过的楼层的高度×每米耗电量.
解:3×(︱+6︱+︱-3︱+︱+10︱+︱-8︱+︱+12︱+︱-7︱+︱-10︱)
=3×(6+3+10+8+12+7+10)
=3×56
=168(m).
168×0.2=33.6(度).
答:在他办事的过程中,电梯需要耗电33.6度.
举一反三
4. 阅读第(1)小题的计算方法,再计算第(2)小题.
(1)
解:原式=[(-5)+(- )]+[(-9)+(- )]+17+ +[-3+(- )]
=[(-5)+(-9)+(-3)+17]+[- +(- )+(- )+ ]
=0+(-1 )
=-1 .
__
2
3
__
5
6
__
3
4
__
1
2
__
5
6
__
2
3
__
1
2
__
3
4
__
1
4
__
1
4
上述这种方法叫做拆项法.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可使运算简便.
(2)仿照(1)的方法计算:
谢 谢(共17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17课时 乘方(二)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
则及运算顺序.
2. 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并在运算过程中合理使用运算律.
(1)先_________,再_________,最后_________;
(2)同级运算,从_________到_________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_________内的运算,按_________括号、_________括号、_________括号依次进行.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乘方
乘除
加减


括号



对点范例
1. 计算:
(1)-13-3×(-2)2=_________;
(2)(-24)÷(-2)× =_________;
(3)-1-[1-(1-0.5×4)]2=_________.
-13
-10
-5
典例精析
【例1】计算:
思路点拨:按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法即可求解.
1. 对于计算-24+18×(-3)÷(-2),下列运算步骤错误的是(   )
举一反三
C
典例精析
【例2】计算:
思路点拨:先算乘方与括号内的运算,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即可.
举一反三
2. 计算:
【例3】现规定一种新运算△,满足x△y=x2-y,例如3△2=32-2=7.
(1)求4△(-3)的值;
 (2)求(-1△2)△(-2)的值.
典例精析
解:(1)因为x△y=x2-y,
所以4△(-3)=42-(-3)=16+3=19.
(2)因为x△y=x2-y,所以(-1)△2=(-1)2-2=-1.
   所以(-1△2)△(-2)
=(-1)△(-2)=(-1)2-(-2)=1+2=3.
思路点拨: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出值.
3. 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b=ab+a+b+1,求[2*(-3)]*4的值.
举一反三
解:根据题意,得2*(-3)=-6+2-3+1=-6.
则[2*(-3)]*4=(-6)*4=-24-6+4+1=-25.
典例精析
【例4】(1)计算下面两组算式:
 ①(3×5)2与32×52;
 ②[(-2)×3]2与(-2)2×32;
解:①(3×5)2=225;32×52=9×25=225.
  ②[(-2)×3]2=36;(-2)2×32=4×9=36.
(2)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猜想:(ab)3等于什么?(直接写出结果)
猜想(ab)3=a3b3.
(3)猜想与验证:当n为正整数时,(ab)n等于什么?请你利用乘方的意义说明理由.
当n为正整数时,(ab)n=anbn.
理由如下:当n为正整数时,
  
即当n为正整数时,(ab)n=anbn.
(ab)n
anbn
(4)利用上述结论,求(-4)2020×0.252021的值.
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计算出结果即可.
  (2)根据(1)的计算结果写出猜想即可.
  (3)当n为正整数时,写出猜想的结果,然后根据乘方的意义说明理由即可.
  (4)利用(3)的结论计算出值即可.
(-4)2020×0.252021
=(-4)2020×0.252020×0.25
=(-4×0.25)2020×0.25
=0.25.
4. 你能比较20202021和20212020的大小吗?
(1)通过计算,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12与21,23与32, 34与43,45与54,56与65;
解:12=1,21=2,因为1<2,所以12<21;23=8,32=9,因为8<9,所以23<32;
34=81,43=64,因为81>64,所以34>43;
45=1024,54=625,因为1024>625,所以45>54;56=15625,65=7776,因为15625>7776,
所以56>65.
(2)根据(1)的结果归纳,可以猜想出nn+1和(n+1)n(其中n为正整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面的猜想得到的结论,试比较两数大小:
20202021_________20212020.
当n>2时, nn+1>(n+1)n
当n≤2时, nn+1<(n+1)n;

谢 谢(共18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1课时 正数和负数(一)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 理解0所表示的意义.
我们知道,像3,1.8%,3.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正数的概念
正数
1. 在-4,-2,0,1,3,4这六个数中,正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对点范例
C
  像-3,-2.7%,-4.5,-1.2这样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负数的概念
负数
对点范例
2. 在数+6,-21,54,0, ,-3.14,0.01,-200中,属于正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负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54, ,0.01
__
22
7
-21,-3.14,-200
  0既不是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但_________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数.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三 0的意义
正数
负数
0
3. 若零上8℃记作+8℃,则零下5℃记作_________.
对点范例
-5℃
典例精析
【例1】在12,0,1,-9这四个数中,属于负数的是(  )
A.12 B.0 C.1 D.-9
思路点拨:根据负数的定义,在正数前面加符号“-”(负)的数是负数判断即可.
D
举一反三
1. 有以下四组数:①-3,2.3, ;② ,0, ;③ ,0.3,7;④ , ,2,三个数都不是负数的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D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
B.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C. 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思路点拨:根据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
典例精析
D
2. 在-1,0,1,2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   )
A.-1 B. 0
C. 1 D. 2
举一反三
B
【例3】指出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
思路点拨:根据正数、负数的概念即可判断.
典例精析
20%.
正数:+20, ,20%;
负数:-6.1,-5,- .
__
7
2
__
3
2
3.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13.5,2,0,0.128,-2.236,3.14,+27,-15%,-1,26.
正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数集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
2,0.128,3.14,+27,26,
-13.5,-2.236,-15%,-1,
典例精析
9
-10
11
【例4】(1)按规律填空:1,-2,3,-4,5,-6,7,-8,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下面一列数:-1,2,-3,4,-5,6,-7,…将这列数排成下列形式:
思路点拨:找出数的规律和正、负号的变化规律即可解决.
按照上述规律排下去,那么第9行最后一个数是_________.
-81
举一反三
11
13
-64
__
1
5
-
4. (1)按规律填空:
  ①3,5,7,9,_______,_______;
  ②1,-4,9,-16,25,-36,49,_______;
(2)观察下面一列数,根据规律写出横线上的数,
  
第2021个数是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__
1
6
____
1
2021
-
谢 谢(共15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专题二 数轴、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科学记数法、近似数
一、数轴
1. 如图D1-2-1,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点B表示的数是(   )
A. -6 B. 6
C. 0 D. 无法确定
B
2.如图D1-2-2,点A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是(   )
A. 3 B. -3
C. D.
A
2.若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D1-2-3所示,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A.-a>b B.a+b>0
C.a-b>a+b D.-︱a+b︱>a+b
C
4.如图D1-2-4,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有三个点A,B,C,若点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图中点C对应的数是(   )
A.-2 B.0 C.1 D.4
5.在数轴上,点A,B的位置如图D1-2-5所示,点C是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则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___.
-6
6. 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把各数连接起来.
解:如答图D1-2-1.
答图D1-2-1
7. 如图D1-2-6是一条不完整的数轴,请将它补画完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所代表的点,将对应字母标在数轴上方的相应位置.
点A: ;点B:0.25;点C: ;点D:300%.

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8. 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
A.0 B.1 C.︱-2︱ D.-5
C
9. 在有理数1,-1.3,-2.5,-︱-1.2︱中,最小的是(   )
A. 1 B. -1.3 C. -2.5 D. -︱-1.2︱
C
10. 如图D1-2-7,数a在原点的左边,则a,-a,0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B
A. -a<0<a B. a<0<-a
C. -a<a<0 D. a<-a<0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必相等
B. 若两个数不相等,则这两个数的绝对值一定不相等
C. 若两个数相等,则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D. 两个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
C
三、科学记数法
12. 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带领的团队经过多年艰苦努力,目前为止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2.4亿亩,每年增加的粮食可以养活80 000 000人,将80 000 000这个数用科学计数法可表示为8×10n,则n的值是(   )
A. 6 B. 7
C. 8 D. 9
B
13. 中国华为麒麟985处理器是采用7nm制程工艺的手机芯片,相当于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了120亿个晶体管,将120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1.2×109 B. 12×109
C. 1.2×1010 D. 1.2×1011
14. 数字61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___________.
C
6.1×106
四、近似数
15. 用四舍五入法将130 542精确到千位,其结果为_______________.
131000
谢 谢(共15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2课时 正数和负数(二)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进一步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
2. 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 进一步体验正数和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_________和_________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正数
负数
1. 如果收入15元记作+15元,那么支出30元记作_________元.
2. 如果电梯上升3层记作+3层,那么-6层表示_________.
对点范例
-30
下降6层
典例精析
【例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温度上升3℃和温度下降5℃;
  (2)盈利5万元和亏损3万元;
  (3)上升4m和下降6m.
思路点拨: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解:(1)温度上升3℃记作+3℃,温度下降5℃记作-5℃.
  (2)盈利5万元记作+5万元,亏损3万元记作-3万元.
  (3)上升4m记作+4m,下降6m记作-6m.
举一反三
1.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水位升高2 m和水位下降2 m;
(2)向东走10 m和向西走15 m;
(3)增长9%和下降2.24%.
解:(1)水位升高2m时水位变化记作+2m,水位下降2m时水位
变化记作-2m.
(2)向东走10m记作+10m,向西走15m记作-15m.
(3)增长9%记作+9%,下降2.24%记作-2.24%.
【例2】规定:(→2)表示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记作+2,则(←3)表示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记作(   )
A.+3 B.-3
C. D.
思路点拨:根据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由题意,向右为正,则向左为负 ,据此解答即可.
典例精析
B
2.小明在农业银行存入500元,记作+500元,那么-300元所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
取出300元
【例3】如下表是今年某水库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该水库的警戒水位是34 m(上周星期日的水位刚好达到警戒水位).
典例精析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化/m +0.22 +0.81 -0.36 +0.03 +0.29 -0.35 -0.01
(1)本周哪一天水库的水位最高?哪一天水库的水位最低?分别是多少?
解:星期一水位:34+0.22=34.22(m);
  星期二水位:34.22+0.81=35.03(m);
  星期三水位:35.03-0.36=34.67(m);
  星期四水位:34.67+0.03=34.7(m);
  星期五水位:34.7+0.29=34.99(m);
  星期六水位:34.99-0.35=34.64(m);
  星期日水位:34.64-0.01=34.63(m).
  答:星期二的水位最高,是35.03 m;星期一的水位最低,是34.22 m.
(2)与上周星期日相比,本周星期日水库的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变化了多少米?
解:本周星期日与上周星期日相比,水位上升了34.63-34=0.63(m).
答:与上周星期日相比,本周星期日水库的水位上升了,上升了0.63 m.
思路点拨:根据正数和负数的概念,理解数据变化情况是得出正确答案的前提. (1)求出每一天的水位值,即可得出答案;(2)求出本周星期日的水位值,然后进行判断即可.
3. 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我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为做好防护工作,某校七年级6个班计划各采购400只应急口罩. 若某班采购到450只,就记作+50;采购到380只,就记作-20. 各班的采购情况如下:
举一反三
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 6班
差值/只 +50 -100 +100 +50 +20 -30
(1)采购量最多的班比采购量最少的班多多少只?
解:1班采购量:400+50=450(只);
2班采购量:400-100=300(只);
3班采购量:400+100=500(只);
4班采购量:400+50=450(只);
5班采购量:400+20=420(只);
6班采购量:400-30=370(只).
500-300=200(只).
答:采购量最多的班比采购量最少的班多200只.
(2)这6个班共采购应急口罩多少只?
解:450+300+500+450+420+370=2490(只).
答:这6个班共采购应急口罩2490只.
谢 谢(共20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18课时 科学计数法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 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一般地,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科学记数法
1. 将276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
对点范例
2.76×104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时要特别注意:
  (1)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2)n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1≤︱a︱<10
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的数
对点范例
2. 将26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2.6×10n,则n的值为_______.
4
典例精析
【例1】把下列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6960000=_______________;
  (2)5.7亿=_______________;
  (3)-10000=_______________;
  (4)-12030000=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把一个数M记成a×10n(1≤︱a︱<10,n为正整数)的形式,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小数点向左移动多少位n就是多少.
6.96×106
5.7×108
-1×104
-1.203×107
举一反三
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00; (2)1550;
(3)4.6万; (4)-2340000.
解:100=1×102.
解:1550=1.55×103.
解:4.6万=4.6×104.
解:-2340000=-2.34×106.
【例2】将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
(1)5.42×104=____________;
   (2)-5.513×105=____________;
  (3)1.6×107=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把一个记成a×10n(1≤︱a︱<10,n为正整数)的形式的数还原成一般形式,n是多少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多少位.
典例精析
54200
-551300
16000000
2. 将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
(1)2.45×105=_____________;
(2)-8.73×106=_____________;
(3)3.7×109=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
245000
-8730000
3700000000
【例3】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截止至2020年9月14日,全球约有29200000人感染新冠病毒,将292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292×105 B. 29.2×106
  C. 2.92×107 D. 0.292×108
思路点拨: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正整数. 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
典例精析
C
3. 小红同学在“百度”搜索输入“2020年中国好声音”节目后,搜索到相关结果约为229300000个,这个数用科记数法表示为(   )
A. 2.293×107 B. 2.293×106
C. 0.229 3×105 D. 2.293×108
举一反三
D
典例精析
【例4】卫星绕地球的运动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每秒为7.9×103 m,一天大约是8.6×104 s,求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天后所经过的路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思路点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先要读懂题目信息,正确列出算式,然后灵活运用乘法运算法则求出答案.
解: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天后所经过的路程为7.9×103×8.6×104=7.9×8.6×107=6.794×108(m).
答: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天后所经过的路程为6.794×108 m.
举一反三
4. 向月球发射无线电波,电波从地面达到月球再返回地面,共需2.57 s,已知无线电波的速度为3×105 km/s,求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解:无线电波从地面达到月球所需时间为t=2.57× =1.285 s,
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s=vt=3×105×1.285=3.855×105(km).
答: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3.855×105 km.
典例精析
【例4】我们平常用的数是十进制,如1234=1×103+2×102+3×101+
4×1,表示十进制的数要用10个数码:0,1,2,3,4,5,6,7,8,9. 在电子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如:二进制中,101=1×22+0×21+1等于十进制的数5;10111=1×24+0×23+1×
22+1×21+1等于十进制的数23. 那么二进制中的1011 101等于十进制中的哪个数?
思路点拨:认真观察已知给出的两个式子:101=1×22+0×21+1等于十进制的数5;10111=1×24+0×23+1×22+1×21+1等于十进制的数23,得出二进制数化十进制数的方法,再计算1011101等于十进制中的哪个数即可.
解: 1011101
=1×26+0×25+1×24+1×23+1×22+0×21+1
=64+0+16+8+4+0+1
=93.
  答:二进制中的1011101等于十进制中的数93.
举一反三
5. 我们常用的数是十进制,如3245=3×103+2×102+4×101+
5×100,十进制数要用10个数码:0,1,2,3,4,5,6,7,8,9. 而在电子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2个数码:0和1,如二进制110=1×22+1×21+0×20,相当于十进制数中的6,110101=1×25+1×24+0×23+1×22+0×21+1×20,相当于十进制数中的53. 那么二进制中的101011等于十进制中的哪个数?(提示:非零有理数的零次幂都为1)  
解: 101011
=1×25+0×24+1×23+0×22+1×21+1×20
=32+0+8+0+2+1
=43.
答:二进制中的101011等于十进制中的数43.
谢 谢(共17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1课时 正数和负数(一)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
2. 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可以统一为_________运算.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有理数的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加法
1. 把下面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改成只含加法的式子,再进行计算.
10+(+8)-(-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对点范例
10+(+8)+(+6)+(-4)
20
  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后,写成省略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和的形式.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
加号
括号
对点范例
2. 算式9+2-4-6正确的读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6的和或正9加2减4减6
正9、正2、负4、
典例精析
【例1】化简下列各数:
(1)-(+7)=_________;
(2)-(-8)=_________;
(3)+(-0.5)=_________;
(4)-︱-4︱=_________.
思路点拨: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和多重符号的去括号法则进行化简.
-7
8
-0.5
-4
举一反三
1. 化简下列各数:
(1)+(-5)=_________;
(2)-(-9)=_________;
(3)-(+0.7)=_________;
(4)+(+8.2)=_________;
(5)-(-12)=_________;
(6)-︱-6.3︱=_________.
-0.7
8.2
12
-6.3
9
-5
【例2】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指出化简后的式子的读法:
(-5)+(-10)+(+3)-(-8)=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可读作: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
典例精析
-5-10+3+8
负5、负10、正3、正8的和
负5减10加3加8
2. 算式8-7+3-6正确的读法是(  )
A. 8,7,3,6的和
B. 正8、负7、正3、负6的和
C. 8减7加正3减负6
D. 8减7加3减6的和
举一反三
B
【例3】计算:
  (1)-20-(-18)+(-14)+13;
  
思路点拨:根据正数、负数的概念即可判断.
典例精析
解:原式=-20+18-14+13
=(-20-14)+(18+13)
=-34+31
=-3.
思路点拨:(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加法法则计算;
(2)将分数化为小数,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加法法则计算.
解:原式=0.4-1.5-2.25+2.75
=0.4-1.5+0.5
=0.9-1.5
=-0.6.
(2)25- - -(-2.75).
3. 计算:
(1)(-16)+12-24-(-18);
举一反三
解:原式=-16+12-24+18
=-16-24+12+18
=-40+30
=-10.
解:原式=- +2- -5
=-6+2
=-4.
典例精析
【例4】一口井水,水面比井口低3 m,一只蜗牛从水面沿着井壁往井口爬,第一次往上爬了0.5 m后又往下滑了0.1 m;第二次往上爬了0.42 m,却又下滑了0.15 m;第三次往上爬了0.7 m,却又下滑了0.15 m;第四次往上爬了0.75 m,却下滑了0.1 m;第五次往上爬了0.55 m,没有下滑;第六次蜗牛又往上爬了0.48 m,蜗牛有没有爬出井口?
思路点拨:认真审题理清题意是关键,算出蜗牛所爬的高度,与水面和井口的距离相比,即可得到结果.
解:根据题意,得蜗牛往上爬的高度为0.5+(-0.1)+0.42+(-0.15)+0.7+(-0.15)+0.75+(-0.1)+0.55+0.48=2.90(m).
  因为2.90<3,所以蜗牛没有爬出井口.
  答:蜗牛没有爬出井口.
举一反三
4. 某天上午红领巾小银行储蓄所办理了6笔储蓄业务:取出9.5元,存入5元,取出8元,存入14元,存入12.5元,取出10.25元,这时储蓄所存款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的数额是多少?
根据题意,得
(-9.5)+5+(-8)+14+12.5+(-10.25)
=-9.5-8-10.25+5+14+12.5
=-27.75+31.5
=3.75(元).
答:储蓄所存款增加了,增加了3.75元.
谢 谢(共16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16课时 乘方(一)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2. 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有理数的乘方:
(1)定义:求n个_________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的结果叫做_________,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_________,相同的因数叫做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乘方的相关概念
相同

指数
底数
1. 把(-2)×(-2)×(-2)×(-2)×(-2)写成乘方的式子是_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看成乘方的运算时读作_____________,看成乘方的结果时读作_____________.
对点范例
(-2)5
-2
5
-2的5次方
-2的5次幂
  乘方的符号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_______;负数的奇次幂是_________,负数的偶次幂是_________;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乘方的符号法则
正数
负数
正数
0
对点范例
2. 填空:
(1)43=_________;
(2)(-2)3=_________;
(3)(-3)4=_________;
(4)(-1)1001=_________;
(5)(-1)2n=_________;
(6)(-1)2n+1=_________.
64
-8
81
-1
1
-1
典例精析
【例1】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并指出底数、指数各是什么.
(1)(-3.14)×(-3.14)×(-3.14)×(-3.14);
(2)
思路点拨:根据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即可解答.
解:(1)(-3.14)×(-3.14)×(-3.14)×(-3.14)=(-3.14)4,其中底数是-3.14,指数是4.
(2)
举一反三
1. 表示的意义是 (   )
A. (-2)×2×2
B. (-2)+(-2)+(-2)
C. (-2)×3
D. -2×2×2
D
【例2】填空:
  (1)若x2=9,则x=_________;
  (2)若x3=8,则x=_________.
思路点拨:反用有理数的乘方定义即可解答.
典例精析
3或-3
2
2. 填空:
(1)若x2=16,则x=_________;
(2)若x3=-27,则x=_________.
举一反三
4或-4
-3
典例精析
【例3】关于 与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论 取任何数, 与 始终都相等
  B.当 取整数时, 与 相等
  C.当 取偶数时, 与 相等
  D.当 取奇数时, 与 相等
思路点拨:根据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及运算法则即可判断.
C
3. 计算:
举一反三
典例精析
【例4】若︱m︱=7,n2=36,且n>m,求m+n的值.
思路点拨:根据条件先确定m和n的值,m+n的值应该是四种情况,但n>m时,有两种情况符合,分别计算即可. 本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容易出错,要认真计算,尤其是采用分类讨论计算时,要注意n>m的条件.
解:因为m=︱7︱,所以m=±7.
  因为n2=36,所以n=±6.
  因为n>m,所以m≠7.
  所以①当m=-7,n=-6时,m+n=(-7)+(-6)=-13;
  ②当m=-7,n=6时,m+n=-7+6=-1.
  所以m+n的值为-13或-1.
举一反三
4. 若x2=16,︱y︱=3,且x<y,求x+y的值.  
谢 谢(共18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7课时 绝对值(二)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会通过代数方法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2. 会通过几何方法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1)正数_________0,0_________负数,正数_________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通过代数方法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大于
大于
大于
反而小
1. 用“<”或“>”填空:
(1)3________0;
(2)-1________0;
(3)0.01________-5;
(4)-3________-1.
对点范例




  数学上规定,数轴上的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通过几何方法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对点范例
2. 如图1-7-1,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其中表示最大的数的点是________.
点D
典例精析
【例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思路点拨:(1)两个负数作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先化简,再作比较.
__
3
4
-
__
2
3
-
解:

__
3
5
+
解:
> -︱-0.8︱
-
)
(
举一反三
1. 比较大小: 和-0.7.
解:因为︱ ︱= = , ︱-0.7︱= = ,
而 < ,所以- >-0.7.
__
1
9
-
__
1
9
__
10
90
__
7
10
__
63
90
__
10
90
__
63
90
__
1
9
【例2】绝对值大于2且不大于5的所有负整数是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根据绝对值的定义结合数轴,可得答案.
典例精析
-5,-4,-3
举一反三
2. 下列大小关系中,错误的是( )
A
典例精析
【例3】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用点表示出来,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
思路点拨:先化简各数,再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得出答案.
解:如答图1-7-1.
+(-4)
-︱-2.5︱
0
-(-3)
__
1
2
4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4)< <0<-(-3)< .
-︱-2.5︱
__
1
2
4
3. 将下列各数在数轴上用点表示出来,再将它们用“<”号连接起来.
举一反三
所以-3< <-1.5<1.3<4.
解:如答图1-7-2.
答图1-7-2
__
5
2
-
-3
__
5
2
-
-1.5
1.3
4
典例精析
【例4】观察与归纳.
  (1)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填“>”“<”或“=”);
①︱-2︱+︱3︱________︱-2︱+︱3︱;
   ②︱-2︱+︱-3︱________︱-2︱-︱3︱;
   ③︱-2︱+︱0︱________︱-2︱+︱0︱;
   归纳:︱a︱+︱b︱________︱a︱+︱b︱.




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绝对值的知识分类讨论解决问题,(1)通过计算找出其中的规律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1)中的结论分当m为正数,n为负数时和当m为负数,n为正数时两种情况讨论即可确定答案.
(2)根据(1)中得出的结论,若︱m︱+︱n︱=9,︱m︱+︱n︱=1,
求m的值.
解:由(1)的结论可知,因为︱m︱+︱n︱=9,︱m+n︱=1,
︱m︱+︱n︱≠︱m+n︱,所以m,n异号.
  当m为正数,n为负数时,m-n=9,则n=m-9,︱m+m-9︱=1,m=5或4;
  当m为负数,n为正数时,-m+n=9,则n=m+9,︱m+m+9︱=1,m=-4或-5.
  综上所述,m为±4或±5.
举一反三
4. (1)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比较大小(填“>”“<”或“=”);





(2)通过(1)分析归纳出当a,b为有理数时︱a︱+︱b︱与︱a-b︱的大小关系;
解:由(1)可知,
当a,b同号时,︱a︱+︱b︱>︱a-b︱;
当a,b异号时,︱a︱+︱b︱=︱a-b︱;
当a,b中有一个为0时,︱a︱+︱b︱=︱a-b︱.
所以︱a︱+︱b︱≥︱a-b︱.
(3)当︱x︱+2=︱x-2︱时,根据(2)中你得出的结论,求x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x︱+2=︱x-2︱,由(2)可知x≤0.
谢 谢(共18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10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一)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 会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a-b =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a+(-b)
1. 在下列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1)(-7)-(-3)=(-7)+_________;
(2)(-5)-4=(-5)+_________;
(3)0-(-2.5)=0+_________;
(4)8-(+2 021)=8+_________.
对点范例
3
(-4)
2.5
(-2 021)
  温差就是较高温度与较低温度的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会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对点范例
2. 某天温度最高是15℃,最低是-8℃,则这一天温差是_________.
23℃
典例精析
【例1】计算:
  
(1)4.8-(-5.6);
(2)
4.8-(-5.6)
=4.8+5.6
=10.4.
(3)
(4)︱-1.8︱-︱-6.2︱.
思路点拨:(1)(2)(3)利用减法法则变形,计算即可得到结果;(4)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和减法法则变形,再计算即可.
︱-1.8︱-︱-6.2︱
=1.8-6.2
=-4.4.
1. 计算:
解:原式=-1.
解:原式=-4.3+5.7=1.4.
解:原式=
解:原式=
举一反三
(1)16-17;
(2)-4.3-(-5.7);
解:原式=-8+20=12.
【例2】(1)如果某天A地的气温是2 ℃,B地的气温是-4 ℃,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列式计算)
(2)如果某天A地的气温是-2 ℃,B地的气温是-4 ℃,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列式计算)
典例精析
解:2-(-4)=2+4=6(℃).
所以A地比B地气温高6 ℃.
解:-2-(-4)=-2+4=2(℃).
所以A地比B地气温高2℃.
(3)如果某天A地的气温是-2 ℃,B地的气温是4 ℃,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列式计算)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利用减法法则变形,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2-4=-2+(-4)=-6(℃).
所以A地比B地气温高-6℃.
2. 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日温差.
(1)如果某天的最高气温是5 ℃,最低气温是3 ℃,那么这天的日温差是多少?(列式计算)
举一反三
解:5-3=5+(-3)=2(℃).
所以这天的日温差是2 ℃.
(2)如果某天的最高气温是5 ℃,最低气温是-3 ℃,那么这天的日温差是多少?(列式计算)
解:5-(-3)=5+3=8(℃).
所以这天的日温差是8 ℃.
【例3】计算:23-17-(-7).
思路点拨:利用减法法则变形,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典例精析
解:原式=23-17+7
=23+7-17
=30+(-17)
=13.
3. -20-(-14)-13.
举一反三
解:原式=-20+14-13
=-6+(-13)
=-19.
典例精析
【例4】求出下列每对数在数轴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你能发现所得的距离与这两数的差有什么关系吗?
思路点拨:找出数的规律和正、负号的变化规律即可解决.
我发现: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数的差的绝对值.
举一反三
4. 全班同学分成五个组进行游戏,每个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100 150 -400 350 -100
若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列.
(1)第一名超出第四名多少分?(2)第四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解:(1)因为350>150>100>-100>-400,
所以第一名超出第四名的分数为350-(-100)=350+100=450(分)
(2)第四名超出第五名的分数为-100-(-400)=-100+400=300(分)
谢 谢(共18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4课时 数轴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了解数轴的概念.
2. 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3. 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数轴的概念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1. 下列绘制的数轴正确的是(   )
A.
B.
C.
D.
对点范例
B
  所有的_________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有理数
对点范例
2. 写出如图1-4-1数轴上点A、点B所表示的分数.
A:_________;
B:_________.
__
3
5
__
1
5
2
典例精析
D
思路点拨:根据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判断即可.
【例1】下列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
举一反三
D
1. 下面各图正确表示数轴的是( )
典例精析
思路点拨:根据数轴的特点在数轴上表示出各数即可.
【例2】在如图1-4-2的数轴上表示出下列有理数:
·
·
·
·
·
__
1
2
-3
-2
0
__
1
2
3
举一反三
2. 如图1-4-3,写出数轴上点A,B,C,D,E各表示什么数.
解:点A表示-4,点B表示1.5,点C表示0,点D表示-1.5,点E表示4.
【例3】在数轴上与-3的距离等于4的点表示的数是( )
A. 1 B. -7
C. -1或7 D. 1或-7
思路点拨:注意考虑两种情况,该点在-3的左侧或该点在-3的右侧.
典例精析
D
3. 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2,到点A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
A. -4 B. 0
C. ±2 D. -4和0
举一反三
D
典例精析
【例4】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2,先将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新的点对应的数是_________.
思路点拨:由点A对应的数,结合数轴得出最后确定的数即可.
0
举一反三
4. 点A表示数轴上的一个点,将点A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终点恰好是原点,则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
-1
典例精析
8
【例5】小明写作业时不慎将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1-4-4中的数值,请你判定墨迹盖住部分的整数共有_________个.
思路点拨:理解整数的概念,由数轴确定被污染部分的取值范围,墨迹盖住部分的整数有-5,-4,-3,-2,1,2,3,4,共8个.
举一反三
5. 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20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个数是( )
A. 2018或2019 B. 2019或2020
C. 2020或2021 D. 2021或2022
C
谢 谢(共18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19课时 近似数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理解精确度的意义.
2. 要准确地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一个数与_________相近,这个数称为近似数.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近似数的概念
准确数
1. 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数3.052万,则它精确到_______位.
对点范例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___________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近似数的精确位
四舍五入
对点范例
2. 某数学课本宽度约为18.2 cm,该近似数18.2精确到(   )
A. 千分位 B. 百分位
C. 十分位 D. 个位
C
【例1】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数:
典例精析
(1)2.768(精确到百分位);
(2)9.403(精确到个位);
(3)8.965(精确到0.1);
(4)17289(精确到千位).
解:2.768≈2.77.
解:9.403≈9.
解:8.965≈9.0.
解:17289≈17000.
思路点拨:
(1)精确到百分位,即保留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看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利用四舍五入法解答即可;
 (2)精确到个位,就看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利用四舍五入法解答即可;
 (3)精确到0.1,即保留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看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利用四舍五入法解答即可;
 (4)精确到千位,就看百位,利用四舍五入法解答即可.
1. 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1)95.418(精确到百分位);
(2)0.86588(精确到千分位);
(3)2.5671(精确到0.001);
(4)2.715万(精确到百位).
解:95.418≈95.42.
解:0.86588≈0.866.
解:2.5671≈2.567.
解:2.715万≈27200
举一反三
【例2】指出下列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思路点拨:确定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这个数的最后一位是什么位即可.
典例精析
(1)56.3; (2)5.630;
  
  
(3)5.63×106; (4)0.017.
  
解:56.3精确到十分位.
解:5.630精确到千分位.
解:5.63×106精确到万位.
解:0.017精确到千分位.
2. 指出下列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3.14; (2)9.86万;
(3)9.258×104; (4)3.9×103.
举一反三
解:3.14精确到百分位.
解:9.86万精确到百位.
解:9.258×104精确到十位.
解:3.9×103精确到百位.
【例3】车工小王加工生产了两根轴,当他把轴交给质检员验收时,质检员说:“不合格,作废!”小王不服气地说:“图纸要求精确到2.60 m,一根为2.56 m,另一根为2.62 m,怎么不合格?”
(1)图纸要求精确到2.60 m,原轴的范围是多少?
(2)你认为是小王加工的轴不合格,还是质检员故意刁难?
思路点拨:小数的位数不同,它们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相同,意义也不相同. 根据近似数的精确度说明,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应当看末位数字实际在哪一位;
典例精析
解:(1)车工小王把2.60 m看成了2.6 m,近似数2.6 m的要求是精确到0.1 m;而近似数2.60 m的要求是精确到0.01 m,所以轴长约为2.60 m的车工小王加工完原轴的范围是2.595 m≤x<2.605 m.
(2)由(1)知原轴的范围是2.595 m≤x<2.605 m,故轴长为2.56 m与2.62 m的产品不合格.
3. 一粒米,许多同学都认为微不足道,平时总会在饭桌上毫不经意地掉下几粒,甚至有些挑食的同学会把整块馒头或整碗米饭倒掉. 针对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实际测算,称得500粒大米约重11.07 g. 现在请你来计算(可用计算器):
举一反三
(1)按我国现有人口14亿,每年365天,每人每天三餐计算,若每人每餐节约一粒大米,一年大约能节约大米多少千克?(结果精确到千位)
解: 称得500粒大米约重11.07 g,则一粒大米约重11.07÷
500=0.02214(g),0.02214×1×3×365×1 400000000÷1000≈
33941000=3.3941×107(kg).
答:一年大约能节约大米3.3941×107 kg.
(2)假如我们把一年节约的大米卖成钱,按2.5元/千克计算,可卖得人民币多少元?(结果保留到千万位)
2.5×3.3941×107≈8×107(元),
答:可卖得人民币8×107元.
(3)对于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学费按每人每年500元计算,在(2)的前提下,卖得的钱大约可供多少名失学儿童上一年学?(精确到个位)
8×107÷500=160 000(名)
答:卖得的钱大约可供160 000名失学儿童上一年学.
(4)经过以上计算,你有何感想和建议?
一粒米虽然微不足道,但是我们一年节约下来的钱数多得惊人. 所以提倡节约,杜绝浪费,我们要行动起来.
谢 谢(共18张PPT)
第一章 有 理 数
第1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一)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1.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3. 掌握多个有理数连续相乘的运算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___,异号得_________,并把_________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一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绝对值
0
1. (1)2×(-5)=_________;
(2)-5×(-3)=_________;
(3)2 022×0=_________.
对点范例
-10
15
0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_________;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_________.
知识重点
知识点二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推广
正数
负数
对点范例
2. 不计算,填空: _________0.
(填“>”“=”或“<”)

  乘积是_________的两个数互为倒数,_________没有倒数.
知识重点
知识点三 倒数的概念
1
0
对点范例
-1
2
3. (1)-1的倒数是_________;
(2) 的倒数是_________;
(3)0.5的倒数是_________.
典例精析
【例1】计算:
(1)2×3=_________; (2)(-3)×(-5)=_________;
(3)4×(-6)=_________; (4)(-7)×8=_________;
(5)0×(-2021)=_________; (6) =_________.
  
思路点拨: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6
15
-24
-56
0
举一反三
1. 计算:
解:原式=0.
解:原式=7×1=7.
解:原式= × = .
解:原式=-3× =-1.
【例2】计算:
典例精析
思路点拨:(1)首先确定积的符号为负,再把绝对值相乘即可;
(2)首先确定积的符号为正,再把绝对值相乘即可.
-
-
举一反三
2.(1)
(2)(-0.1)×1000×(-0.01);
(3)2.3×4.1×0×(-7);
解:原式=0.1×1000×0.01=1.
解:原式=0.
解:原式=-2× ×3=-3.
解:原式=- =- .
典例精析
【例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2; (2)-0.2;
______ ______
(3) (4)
______ ______
思路点拨:先把小数变为分数、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根据倒数的定义求解.
-
-5
-3
举一反三
3. 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3; (2)-1; (3)0.3;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
4
典例精析
【例4】计算:
思路点拨:原式各括号计算后,根据负因式个数确定出结果的符号,约分即可得到结果.
解:原式=- ×(- )×(- )×…×(- )×(- )=-
=- .
举一反三
4. 计算:
解:(- )×(- )×(- )×(- )×(- )×(- )

=4.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