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探秘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电流、电压和电阻概念认识进一步深化。
巩固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技能提高实验探究技能。
学会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体电阻的测量,进一步巩固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方法和“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特点”等实验。
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和改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交流,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会合作和交流,体会到他们在学习中的主要意义。
教学过程:
师:我们学习了《电路探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章我们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电路的组成、电流、电压、电阻、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计算公式、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等。(学生讨论共同完成)。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诸如欧姆定律的内容等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继续回忆和复习。
师:以下是这一章的知识网络,重要的知识点有:三个科学概念(电流、电压、电阻),一个科学规律(欧姆定律),两个科学实验(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
欧姆定律 电压 电压表
I=U/R 推动 量程、接线柱、读数
电流 电流表
长度 、粗细、材料、温度
阻碍 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
(导体、绝缘体) 伏安法测电阻
师:人是导体吗?课堂上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人是导体?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同时画出这实验的电路图。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画出电路图。学生四人小组交流结果,相互质疑,做到差异共享,合适的话要修改和调整实验方案。
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电路图,电路图一般如图三种:
图1 图2 图3
师问:在图1中,灯泡的作用是什么?
对于图2所示电路,也可以根据以上方法来处理,学生认为将灯、电流表、人串联,实验现象更直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读数要求等知识。
对于图3所示电路,学生可能觉得更科学一点,同时顺势复习一下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作用等。并让学生上讲台自主做实验。
以上实验学生并不能看到预想中的电灯发亮和电流表偏转等,所以又设计如下:为什么跟事实不符合,下面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可能的答案有:
人是导体,但人的电阻大,使得电路中电流小,所以看不到预设的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增大电流。
电路有故障,排除故障后可以看到灯发亮的现象。教师可追问可能的故障有什么?学生通常认为是电路接线时接头松了,也有可能是电路元件故障。教师再追问如何排除或证明以上可能?正好复习电路故障的检查方法。当然也要让学生知道偶然性的存在,可用重复实验以及导线短接法排除偶然性和电路出现故障的可能,但仍不能证明人体是导体。
所以教师再问:如何证明人体是导体?有没有反应微小电流的仪器?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发光二极管、灵敏电流表,从而可证明人体是导体。
教师接着问:如何测出人体的电阻呢?
学生第一反应是伏安法测电阻。教师借势复习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及电路图和电压表的使用等。
师问:能用这种方法测量人体的电阻吗?为什么?
学生可从实验中体会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小而不能用这种方法测电阻。
师问:如何测出人体的电阻?学生可从实验中直接读出读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人体的电阻。学生可能满意于已得的结果,所以追问:能否就说这求出的电阻值就是这位同学的电阻?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能想到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那如何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电流不能改变自然只能想到改变电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