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检测卷(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检测卷(二)(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0 13:2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检测卷(二)
测试范围:第四章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其中1~8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9~10两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如图几个透镜中哪个是凹透镜( )
2.“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时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人离平面镜越远,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小
4.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
A.放大镜
B.潜望镜
C.照相机
D.幻灯机
5.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得到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12cm
C.24cm
D.5cm
6.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C.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7.张老师在使用投影仪播放投影片时,屏幕上出现正常画面,这时一只小虫正好落在凸透镜的镜片上,则此时的画面( )
A.几乎没有影响
B.画面上有一只小虫
C.画面上有小虫但不清晰
D.画面变得很模糊
8.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 )
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⑤
9.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摄像机的镜头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0.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放大的像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人类在探索宇宙时,常常要借助 镜;观察微生物时,常常要借助 镜。
12.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手机进行“自拍”,“自拍”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该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13.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发生 反射,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色灯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 色的。
14.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 。
15.“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 的范围,能形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16.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地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 射,又通过摄影机前的 镜成 像。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摄影时要求背景较 (选填“亮”或“暗”)。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第17小题4分,第18小题4分,第19小题9分,第20小题7分,第21小题12分,共36分)
17.如图,一束光线AO沿垂直于水中的平面镜MN的方向由空气入射到水面上的O点。请画出光线AO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及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18.如图,请画出从光源S发出的三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
19.一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请在甲图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
(2)该同学发现物体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见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乙图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3.6 6.0 8.0 10.0 12.4 14.0
像的高度h/cm 1.0 1.8 3.0 4.0 5.0 6.2 7.0
(3)从图像中可看出h与s是什么关系? 。
20.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实验(如图),要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调整。
(2)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小明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下来他应该 (填字母代号)。
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
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
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
(3)通过实验,小明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下表,其中正确的实验序号是 。
实验序号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实虚 大小 正倒
1 u>2f 实像 缩小 倒立 f<v<2f
2 f<u<2f 实像 放大 倒立 v>2f
3 u<f 虚像 放大 倒立
(4)小明又做了一次实验,首先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然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21.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 移动。
(2)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①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②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 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1的成像规律,写出其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
(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面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4)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
四、简答题(共1小题,共4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2.小明与小华计划自制一个简易的显微镜,他们找到了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A和一个长焦距的凸透镜B,并把两凸透镜安置在圆纸筒的两端,如图所示。小华同学拿着做好的显微镜来观察微小的物体后高兴地说道“成功了!”小明同学也拿过来观察一下,但他对着小物体观察时没有看到放大的像,当他举起看远处的景物后惊呼道“怎么是个望远镜啊?”你能帮他们分析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
第四章检测卷(二) 参考答案与点拨
1.C 2.D 3.C 4.A 5.A 6.C 7.A 8.C
9.ABD 10.AD
11.望远 显微 12.凸 远视眼
13.漫 黑 14.凸 虚 小于1倍焦距
15.大于2倍焦距 倒立 点拨:人通过摄像头成的像是缩小实像,所以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的像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变成正立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16.反 凸透 倒立、缩小的实 暗
17.如图所示。
18.如图所示。
19.(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h与s成正比(或s=2h)
点拨:(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从物体AB两点分别作出两条光线,经小孔后到达半透明纸后得出点A′和点B′,连接A′B′即为蜡烛AB所成的像。
20.(1)下 (2)C (3)1、2 (4)远离
21.(1)较暗 上 (2)①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30 照相机
(3)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4)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22.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相当于一个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一组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华同学是把凸透镜B当作目镜的;而小明把凸透镜A当作目镜观察时,远处的物体通过凸透镜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是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