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3.4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学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3.4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学案+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20 18:1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考点梳理】
考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定义 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夹在两条平行直线间公垂线段的长
图示
公式(或求法) 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d= 两条平行直线l1:Ax+By+C1=0与l2:Ax+By+C2=0之间的距离d=
思考1 点P (x0,y0)到直线x=a和直线y=b的距离怎样计算?
答案 P(x0,y0)到x=a的距离d=|a-x0|;
P(x0,y0)到y=b的距离d=|b-y0|.
思考2 两直线都与坐标轴平行,可以利用公式求距离吗?
答案 可以. 应用公式时要把直线方程都化为一般式方程.
【题型归纳】
题型一: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原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 )
A.1 B. C. D.3
2.已知点,点Q是直线l: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2 D.3
3.已知斜率为的直线过直线与交点,则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
A. B. C. D.
题型二:已知点到直线距离求参数
4.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3,则( )
A.3 B.2 C. D.1
5.若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则实数的值为( )
A.1 B. C.0或 D.或1
6.若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则( )
A.2 B. C.2或 D.1或
题型三:求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
7.直线l过点,且到l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的方程是( )
A. B.
C.或 D.或
8.“”是“两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已知,,直线.若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点到直线的距离,则( )
A.或6 B. C.0 D.0或
题型四:求平行线间的距离
10.直线:与:之间的距离为( )
A. B. C. D.
11.两条平行直线与之间的距离为( )
A. B. C. D.
12.若两条平行线与之间的距离是2,则m的值为( )
A.或11 B.或10
C.或12 D.或11
【双基达标】
13.点P(-1,-1)到直线的距离为( )
A.0 B.1 C. D.2
14.已知直线过定点,则点关于对称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15.已知在中,其中,,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则的面积为( )
A. B. C.8 D.
16.已知直线:与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直线与直线:垂直,则的值为( )
A. B. C.3 D.
17.已知点,,动点P在直线上,则的最小值是( )
A.3 B.4 C.5 D.6
18.已知的边所在直线的方程是,边所在直线的方程是,边所在直线的方程是.若夹在两条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之间,则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19.已知点和直线,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0.点到直线和直线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应满足的是( ).
A.或 B.或
C. D.
21.已知两点A(3,2)和B(-1,4)到直线mx+y+3=0的距离相等,则实数m的值为( )
A.-6或 B.-或1 C.-或 D.0或
22.直线,为直线上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23.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与点距离为2,且与点距离为3的直线共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24.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4,点P是边AB边上异于AB的一点,光线从点P出发,经BC,CA反射后又回到点P(如图),若光线QR经过△ABC的重心,则三角形PQR周长等于( )
A. B. C. D.
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满足,记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当变化时,的最大值为( )
A.1 B.2 C.3 D.4
26.直线关于原点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
A. B.
C. D.
27.若直线与直线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
A. B. C. D.
28.点(2,1)到直线l:x-2y+2=0的距离为( )
A. B.
C. D.0
29.已知点P,Q分别在直线与直线上,且,点,,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3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记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当,变化时,的最大值为( )
A.1 B.2 C.3 D.4
【高分突破】
一、单选题
31.两平行直线和间的距离是( )
A. B. C. D.
32.已知直线,则直线之间的距离为( )
A. B.
C. D.
33.若平面内两条平行线:与:间的距离为,则实数( )
A. B. C. D.
34.直线关于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
A. B.
C. D.
35.直线y=4x﹣5关于点P(2,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
A.y=4x+5 B.y=4x﹣5 C.y=4x﹣9 D.y=4x+9
36.若直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或
3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双曲线(,)的右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则其离心率的值为
A. B. C. D.
二、多选题
38.已知点P是直线上的动点,定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段PQ的长度的最小值为
B.当PQ最短时,直线PQ的方程是
C.当PQ最短时P的坐标为
D.线段PQ的长度可能是
39.已知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则实数m的值可以是( )
A. B. C. D.
40.若两条平行直线:与:之间的距离是,则的可能值为( )
A. B. C. D.
41.(多选)若点A(a,1)到直线3x-4y=1的距离为1,则a的值为( )
A.0 B.
C.5 D.-
三、填空题
42.已知实数a,b,c,d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
43.已知直线l1:ax-2y=2a-4,l2:2x+a2y=2a2+4,当0<a<2时,直线l1,l2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四边形,当四边形的面积最小时,实数a=________.
44.点到直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
45.已知直线l1与l2:x+y-1=0平行,且l1与l2的距离为,则l1的方程为________.
46.点到直线的距离为______.
47.已知点,到经过点的直线l的距离相等,则l的方程为__________.
四、解答题
48.一条光线从点P(6,4)射出,与x轴相交于点(2,0),经x轴反射后与y轴交于点H.
(1)求反射光线QH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P点关于直线QH的对称点P'的坐标.
49.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50.若过点P的两直线,斜率之积为,则称直线,是一组“共轭线对”.
(1)若直线,是一组“共轭线对”,当两直线夹角最小时,求两直线倾斜角;
(2)若点,,分别是直线,,上的点(A,B,C,P,Q,R均不重合),且直线,是一组“共轭线对”,直线,是一组“共轭线对”,直线,是一组“共轭线对”,求点P的坐标;
(3)若直线,是一组“共轭线对”,其中点,当两直线旋转时,求原点到两直线距离之积的取值范围.
51.已知的三个顶点分别为,,.
(1)若过的直线将分割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b的值;
(2)一束光线从点出发射到BC上的D点,经BC反射后,再经AC反射到x轴上的F点,最后再经x轴反射,反射光线所在直线为l,证明直线l经过一定点,并求出此定点的坐标.
52.已知点.
(1)求过点且与原点的距离为2的直线的方程.
(2)是否存在过点且与原点的距离为6的直线?若存在,求出该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直接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解:由题意,的最小值为点到直线l:的距离,
故选:B.
3.A
【解析】
【分析】
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利用点斜式得到直线方程,进而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到答案.
【详解】
联立,,解得,
又直线斜率为,
∴直线的方程为,即,
∴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故选:A
4.B
【解析】
【分析】
利用距离公式可求的值.
【详解】
由题设可得,结合可得,
故选:B.
5.D
【解析】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意可得,
解得.
故选:D
6.C
【解析】
【分析】
根据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列式即可求出.
【详解】
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
,解得.
故选:C.
7.C
【解析】
【分析】
由题可知l斜率存在,可设l为:,根据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列出方程求出斜率k即可.
【详解】
显然直线l的斜率存在,故设直线l为:,即,
则或或,
∴l方程为:,
.
故选:C.
8.A
【解析】
【分析】
两点到直线距离相等分两种情况,或过的中点,结合斜率和中点公式即可求解,再由命题的充分、必要条件判断即可.
【详解】
“两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或过的中点”.
当时,由得,;
当过的中点时,由的中点为得,.
所以“两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
故选:A.
9.D
【解析】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列方程,解方程求得的值.
【详解】
由题可知,解得或.
故选:D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属于基础题.
10.B
【解析】
【分析】
先判断与平行,再由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由可得,即与平行,故与之间的距离为.
故选:B.
11.C
【解析】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求出,再利用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出结果.
【详解】
因为直线与直线平行,
所以,解得,
将化为,
所以两平行直线与之间的距离为.
故选:C
12.A
【解析】
【分析】
利用平行线间距离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因为两条平行线与之间的距离是2,
所以,或,
故选:A
13.B
【解析】
【分析】
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解.
【详解】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故选:B
14.A
【解析】
根据直线方程得到定点A的坐标,设其关于的对称点坐标,列出方程组,解之即可.
【详解】
直线即,故,
设点关于的对称点坐标为.
则解得.
点关于的对称点坐标为.
故选:A.
15.C
【解析】
首先求得直线与直线的交点的坐标,利用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列方程,解方程求得点的坐标.利用到直线的距离以及的长,求得三角形的面积.
【详解】
直线的方程为,即.
由解得.
设,直线的方程分别为 ,即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到直线的距离相等,所以

,由于,所以上式可化为,两边平方并化简得
,解得(),所以.
所以到直线的距离为,而,所以.
故选:C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的求法,考查直线与直线交点坐标,考查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
16.B
【解析】
【分析】
利用直线与直线:垂直,求得的斜率,然后求得与的交点坐标,在直线上取点,求出该点关于的对称点,利用斜率公式求得的值.
【详解】
解:直线与直线:垂直,则,即,
∵直线:与直线关于直线:对称,
∵由得得交点坐标,
在直线上取点,设该点关于对称的点为,则,得,故,解得,
故选:B.
17.C
【解析】
【分析】
求得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的最小值.
【详解】
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则,
则的最小值是.
故选:C
18.B
【解析】
【分析】
画出示意图,根据题意判断,当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最小时,两平行直线分别过点A,B,进而求出答案.
【详解】
联立直线方程,易得.如图所示,当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最小时,两平行直线分别过点A,B,又两平行直线的斜率为1,直线的斜率为,所以线段的长度就是过A,B两点的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易得,故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故选:B.
19.A
【解析】
【分析】
先求得直线的定点,进而求得点P到直线l的最大距离,然后检验点是否可能在直线上即可
【详解】
可化为:
设直线的定点为,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则有:
可得:为直线的定点
则有:,此时为点P到直线l的最大距离
若在直线上,则有:,即
可得:不可能在直线上,则有:
综上可得:
故选:A
20.A
【解析】
【分析】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求解.
【详解】
解:因为点到直线和直线的距离相等,
所以,
化简得:或,
故选:A
21.A
【解析】
【分析】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解析:,
即|3m+5|=|7-m|,解得m=-6或.
故选:A
22.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所求最值即为到直线距离的平方,即可求解.
【详解】
解:由题意得:表示到的距离的平方,而为直线上动点,所以的最小值,即为到直线距离的平方,即,
故选:C
23.C
【解析】
【分析】
根据直线是否存在斜率,分类讨论,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当直线不存在斜率时,设为,由题意可知:且,
没有实数使得两个式子同时成立;
当直线存在斜率时,设直线方程为:,
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为2,所以有,
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为3,所以有,
由得:或,
当时,代入中,得,
该方程的判别式,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时,代入中,得,
该方程的判别式,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这样的直线共有三条,
故选:C.
【点睛】
关键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解方程组.
24.A
【解析】
【分析】
建立如图所求的直角坐标系,得,设,求出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坐标,关于轴对称性坐标,由反射性质四点共线,求得直线方程,由在直线上可求得,然后计算即得.
【详解】
建立如图所求的直角坐标系,得,直线方程为,的重心为,
设,关于直线的对称为,
则,解得,则,
易知关于轴的对称点为,根据光线反射原理知四点共线,
∴直线的方程为,即,又直线过,
∴,解得或(舍去),,
∴,,

故选:A.
【点睛】
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直线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利用对称性,把的三边转化为到同一条直线上,利用直线方程求得点位置,然后得路程的最小值.
25.C
【解析】
【分析】
根据直线过定点确定出对于给定的一点,取最大值时且,然后根据点为正方形上任意一点求解出,由此可知.
【详解】
直线过定点,
对于任意确定的点,
当时,此时,
当不垂直时,过点作,此时,如图所示:
因为,所以,所以,
由上可知:当确定时,即为,且此时;
又因为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上运动,所以,
当取最大值时,点与重合,此时,
所以,
故选:C.
【点睛】
关键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利用图像分析取最大值时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位置关系的分析可将问题转化为点到点的距离问题,根据图像可直观求解.
26.A
【解析】
由直线上任意两点,求出其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再求出斜率,进而得出所求方程.
【详解】
点在直线上,则在所求直线上
所求直线的斜率,则所求直线方程为
故选:A
27.C
【解析】
【分析】
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可得,求出,再利用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即可求解.
【详解】
直线与直线平行,
则,且,
求得,两直线即为直线与直线,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故选:C.
28.B
【解析】
【分析】
直接运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点(2,1)到直线l:x-2y+2=0的距离为,
故选:B
29.B
【解析】
【分析】
设,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而就是的最小值,又的最小值就是.
【详解】
因为,故,
,故,所以,
又,所以,故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当且仅当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
的最小值为,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坐标平面中线段和的最值,注意利用几何性质把问题转化为一个动点(在直线上)与两个定点之间的连线段的和的最值,这类问题属于中档题.
30.C
【解析】
【分析】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表示出,利用辅助角公式和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化简得,即可求出的最大值.
【详解】
由题意,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则,
其中,,
所以当且仅当,时,取得最大值,
即.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三角函数性质、辅助角公式和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的应用,考查学生的转化和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31.A
【解析】
【分析】
先把直线化简得,然后利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由,得.
故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故选:A
32.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结合平行线的距离公式求解其距离即可.
【详解】
由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可得其距离为:.
故选:A.
【点睛】
方法点睛: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若给出的直线不是一般式,则应化为一般式;求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时,应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式,且x,y的系数对应相同.
33.B
【解析】
由两直线平行求得,并确定两直线不重合,然后求出两平行线的距离即可得.
【详解】
∵,∴,解得或,
时,两直线方程为,即,,符合,
当时,两直线方程,即,,不符合,
故选:B.
【点睛】
易错点睛:本题考查两直线平行,考查平行间距离公式,解题时一是由平行的条件之一求出参数值后要检验两直线是平行的(不重合),二是求出平行线间的距离,确定满足题意,否则易出错.
34.A
【解析】
【分析】
利用点关于直线对称点的求法可求得直线上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代入直线中即可得到对称直线方程.
【详解】
设直线上一点关于直线对称点的坐标为,
则,整理可得:,,
即直线关于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故选:A.
【点睛】
方法点睛:本题考查直线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直线的求解,解决思路是将直线上一点坐标,利用其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表示出来,代入原直线即可,核心依然是求解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求解. 求解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基本方法如下:
①与连线与直线垂直,即;
②中点在直线上,即;
③与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即;
上述三个等量关系中任选两个构成方程组,即可求得对称点坐标.
35.C
【解析】
【分析】
设直线上的点关于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求出,,再代入直线中即可得到对称直线的方程.
【详解】
设直线上的点关于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所以,,所以,,
将其代入直线中,得到,化简得,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要点:直线的方程和中点坐标公式,属于基础题.
36.B
【解析】
【分析】
利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
直线化为,
则两直线之间的距离,即,
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B.
37.B
【解析】
利用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列出方程,转化求解即可.
【详解】
双曲线(,)的右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可得: 可得 ,即
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焦点坐标,渐近线方程,还运用双曲线中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38.AC
【解析】
【分析】
当PQ垂直直线时,PQ最短,即可判断A、D,设出P坐标,根据最短使PQ与直线垂直求解P坐标,即可判断C,由两点式求出直线方程,即可判断B.
【详解】
解:当PQ垂直直线时,PQ最短,
Q到直线的距离为,故A正确;
故PQ的长度范围为,,故D错误;
设,则,解得,
故P为,故C正确;
此时直线PQ的方程是,即,故B错误,
故选:AC.
39.AC
【解析】
【分析】
根据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因为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
所以有,
化简得:,解得,或,
故选:AC
40.AB
【解析】
【分析】
由两直线平行可得n,再利用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可得m,相加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由题意,,,所以,所以:,即,
由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得,解得或,
所以或.
故选:AB
【点睛】
本题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道容易题.
41.AB
【解析】
【分析】
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点A(a,1)到直线3x-4y=1的距离为
故,解得或
故选:AB
42.
【解析】
【分析】
由题知所求式子为与两点间距离的平方,根据已知等式可知直线上的点到直线上点的距离的平方,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求.
【详解】
∵实数a,b,c,d满足,
∴,,
∴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上,
∴的几何意义就是直线上的点到直线上点的距离的平方,
故所求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43.
【解析】
先确定两直线恒过定点P(2,2),再结合图像四边形的面积S=,整理判断二次函数何时取最小值即可.
【详解】
由题意知,直线l1,l2恒过定点P(2,2),如图所示,
直线l1与y轴的交点为,直线l2与x轴的交点为,所以四边形的面积S=×2×(2-a)+×2×(a2+2)=a2-a+4=,当a=时,面积最小.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找出定点,数形结合,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求面积的表达式,再求最值.
44.
【解析】
【分析】
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直接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可得: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熟记公式即可,属于基础题型.
45.x+y+1=0或x+y-3=0
【解析】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时,直线方程的特点,结合平行线距离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设l1的方程为x+y+C=0(C≠-1),由题意得=,得C=1或C=-3,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y+1=0或x+y-3=0.
故答案为:x+y+1=0或x+y-3=0
46.
【解析】
【分析】
根据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直接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熟记公式即可,属于基础题型.
47.或.
【解析】
当直线平行于直线或过线段的中点时,满足题意,然后分别利用平行直线的条件和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线段的中点公式求出直线的方程.
【详解】
解:根据题意,当直线l平行于直线AB或过线段AB的中点时,满足题意,
若直线l平行于直线AB,则其斜率,
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即,
若直线l经过AB的中点时,点,,
则AB中点的坐标为,
当直线l经过线段AB的中点时,l的方程是,
综合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或,
故答案为:或.
【点睛】
本题表面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实际上考查直线的平行和中点公式,直线方程的求法,关键在于转化为直线l平行于直线AB或过线段AB的中点,然后求解.
48.(1)y=﹣x+2
(2)(﹣2,﹣4)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点关于线的对称,求出对称的点的坐标,再利用反射定理,求出直线的方程.
(2)根据点关于线对称的性质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点P'的坐标.
(1)
如图所示,作点P(6,4)关于轴的对称点的坐标P(6,﹣4),
则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过点P′和Q,
所以kP′Q1,
所以直线P′Q的直线方程为y=﹣(x﹣2).
所以反射光线QH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x+2.
(2)
假设P'(x0,y0),
由点关于线对称的性质可得:.
可得x0=﹣2,y0=﹣4.
所以P'(﹣2,﹣4).
49.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距离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
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50.(1);(2)或;(3)
【解析】
(1)设的斜率为,则的斜率为,两直线的夹角为,
不妨设,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计算,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值;
(2)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可得,可解出的值,进一步求得直线和直线的方程,联立得点P的坐标;
(3)设,,设原点到两直线距离分别为,求出,然后变形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详解】
解:(1)设的斜率为,则的斜率为,两直线的夹角为,
不妨设,
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此时,,
即两直线倾斜角分别为;
(2)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则,解得或,
当时,
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得,
当时,
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得,
故所求为或;
(3)设,
设原点到两直线距离分别为,


由于,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故,,
即原点到两直线距离之积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
方法点睛: “新定义”主要是指即时定义新概念、新公式、新定理、新法则、新运算五种,然后根据此新定义去解决问题,有时还需要用类比的方法去理解新的定义,这样有助于对新定义的透彻理解。对于此题中的新概念,对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它们考查的还是基础数学知识,所以说“新题”不一定是“难题”,掌握好三基,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制胜法宝.
51.(1);(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结合图形分析可得直线的斜率大于直线PA的斜率,由此可得直线只能与BC、AB相交,设其与BC的交点为Q点,与x轴的交点为R,根据题设条件得到比例关系,列方程求b;
(2)设,结合光线反射的性质求出直线ED的斜率,由此可得直线l的方程,进而可得定点坐标.
【详解】
(1)直线BC的方程为:,
直线只能与BC、AB相交,其与BC的交点为Q点,
由得,,
直线与x轴交点为,,
由,即,
化简得:,又,
,解得:,
而,.
(2)设,直线AC的方程为:,直线BC的方程为:,
设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
则,解得,
同理可得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为,
则在直线ED上,所以直线ED的斜率为,
的斜率为,l方程为,即,
过定点.
52.(1) 或;(2) 不存在这样的直线;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分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况讨论,点斜式表示直线方程,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即得解;
(2)过点且与原点的距离最大的直线为过点且与垂直的直线,分析即得解
【详解】
(1)①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符合题意.
②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斜率为,
则直线方程为,即.
根据题意,得,解得,
所以直线方程为.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或.
(2)不存在.理由如下:
过点且与原点的距离最大的直线为过点且与垂直的直线,

而,故不存在这样的直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