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学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学案+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20 18:1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考点梳理】
考点 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点P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P1P2|=.
特别提醒:(1)此公式与两点的先后顺序无关.
(2) 原点O(0,0)与任一点P(x,y)的距离|OP|=.
【题型归纳】
题型一:求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1.已知点,,那么A,B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
A.8 B.6 C.3 D.0
2.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过A点的中线长为( )
A. B. C. D.
3.直线l:4x﹣y﹣4=0与l1:x﹣2y﹣2=0及l2:4x+3y﹣12=0所得两交点的距离为(  )
A. B. C.3 D.
题型二: 由顶点坐标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4.以点A(-3,0),B(3,-2),C(-1,2)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都不是
5.已知的三个顶点分别是,则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6.已知三顶点为、、,则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题型三:由距离求点的坐标
7.已知点A(﹣2,﹣1),B(a,3)且|AB|=5,则a等于(  )
A.1 B.﹣5 C.1或﹣5 D.其他值
8.直线上与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坐标是( )
A. B.
C.或 D.或
9.已知点P的横坐标是7,点P到点N(-1,5)的距离等于10,则点P的纵坐标是
A.11 B.-1 C.11或-1 D.41
题型四: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函数最值
10.已知点P,Q分别在直线与直线上,且,点,,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11.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若直线上存在点,使得,则正实数的最小值是  
A. B.3 C. D.
12.在平面直角坐标平面内有四点,,,,为该平面内的动点,则到、、、四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双基达标】
13.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边上中线的长为( )
A. B. C. D.
14.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线段PM的中点是,那么点M到原点O的距离为( )
A.41 B. C. D.39
15.已知直线l1,l2分别过点P(-1,3),Q(2,-1),若它们分别绕点P,Q旋转,但始终保持平行,则l1,l2之间的距离d的取值范围为( )
A.(0,5] B.(0,5) C.(0,+∞) D.(0,]
16.已知直线:,:,直线垂直于,,且垂足分别为A,B,若,,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8
17.已知直线过定点,直线过定点,与相交于点,则( )
A.10 B.13 C.16 D.20
18.费马点是指三角形内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当三角形三个内角均小120°时,费马点与三个顶点连线正好三等分费马点所在的周角,即该点所对三角形三边的张角相等,均为120°.根据以上性质,已知,,,为内一点,记,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19.已知△ABC的三个顶点是A(-a,0),B(a,0)和C,则△ABC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斜三角形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为顶点构造平行四边形,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坐标的是( )
A. B. C. D.
21.若过点A(3,a)和点B(4,b)的直线与y=2x+3平行,则|AB|的值为( )
A.3 B.
C.5 D.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是x轴、y轴上的两个动点,有一定点,则的最小值是( )
A.10 B.11 C.12 D.13
23.数学家欧拉于1765年在他的著作《三角形的几何学》中首次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之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已知的顶点为A(0,0),B(4,0),,则该三角形的欧拉线方程为
A. B. C. D.
24.设,动直线:过定点,动直线:过定点,若直线与相交于点(异于点,),则周长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25.已知平面上两点,,,则的最小值为( )
A.3 B. C.2 D.
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那么( )
A.2 B. C. D.4
27.到,的距离相等的动点P满足的方程是( )
A. B.
C. D.
28.已知过点的直线的斜率为,则等于
A.10 B.180 C.6 D.6
29.设定点,B是x轴上的动点,C是直线上的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30.已知点,,点在轴上,则的最小值为( )
A.6 B. C. D.
【高分突破】
一、单选题
31.设,直线过定点,直线过定点,则=( )
A. B. C. D.1
32.直线kx+y+1=2k,当k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
A.(2,-1) B.(-2,-1)
C.(2,1) D.(-2,1)
二、多选题(共0分)
33.当0<k<时,直线l1:kx-y-k+1=0与直线l2:ky-x-2k=0的交点可能是( )
A.(2,3) B.(1,2)
C. D.
34.已知直线,则下述正确的是( )
A.直线的斜率可以等于
B.直线的斜率一直存在
C.直线时直线的倾斜角为
D.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为
3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点斜式可以表示任何直线
B.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
C.直线关于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D.点到直线的的最大距离为
三、填空题(共0分)
3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点是圆外的一个动点,直线分别切圆于两点.若直线过定点(1,1),则线段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
37.若直线与交于点A,且,则___________.
38.已知、两点分别在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和上,且线段的中点为,则______.
39.已知正方形的两边所在直线方程分别为,,则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
40.若直线过定点,直线过定点,则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41.已知m,n,a,,且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四、解答题(共0分)
42.已知、、三点,且,求的值.
43.已知直线恒过定点.
(1)求点的坐标;
(2)若点与点关于轴成轴对称,点是直线上一动点,试求的最小值.
44.已知点,,,求证:是等腰三角形.
45.(1)已知点P是平面上一动点,点,是平面上两个定点,求的最小值,并求此时P的坐标;
(2)求函数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直接计算作答.
【详解】
因点,,则,
所以A,B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3.
故选:C
2.B
【解析】
【分析】
先求出BC的中点D的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设过A点中线长即为线段AD.
D为BC中点:,即D(4,2)

故选:B.
3.D
【解析】
【分析】
求出与的交点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由得,即,
由得,即,
则|AB|.
故选:D
4.C
【解析】
【分析】
计算出,由此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详解】




所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C
5.A
【解析】
【分析】
根据斜率公式,求得的值,结合,即可求解.
【详解】
由的三个顶点分别是,
可得,
,所以,
又由斜率公式,可得,
所以,即,所以为直角三角形.
故选:A.
6.B
【解析】
【分析】
由向量的坐标表示有,,结合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详解】
由已知,,,
∴,即,
∴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7.C
【解析】
【分析】
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化简求得的值.
【详解】
∵点A(﹣2,﹣1),B(a,3)且|AB|=5,
∴5,
解得a=1或a=﹣5.
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设所求点坐标为,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由此求得正确答案.
【详解】
设所求点的坐标为,有,且,
两式联立解得或.
故选:C
9.C
【解析】
【分析】
设出点坐标,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列方程,解方程求得点的纵坐标.
【详解】
设∵点到点的距离等于,∴,解得或.
故选C.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考查方程的思想,属于基础题.
10.B
【解析】
【分析】
设,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而就是的最小值,又的最小值就是.
【详解】
因为,故,
,故,所以,
又,所以,故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当且仅当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
的最小值为,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坐标平面中线段和的最值,注意利用几何性质把问题转化为一个动点(在直线上)与两个定点之间的连线段的和的最值,这类问题属于中档题.
11.D
【解析】
【分析】
设,由结合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可解出的范围,取其最小的正值即可.
【详解】
解:设,由得
化简得,

解得或(舍,
易知时,.
故的最小值为.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距离公式以及判别式法求最小值的问题,同时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等数学核心素养,属于基础题.
12.D
【解析】
根据和可知当为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时,到、、、四点的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由此计算可得结果.
【详解】
依题意可知,四点,,,构成一个四边形,
因为,当且仅当在对角线上时取得等号,
因为,当且仅当在对角线上时取得等号,
所以,
当且仅当为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时取得等号.
故到、、、四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故选:D
【点睛】
关键点点睛:找出使得到、、、四点的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的位置是解题关键.
13.B
【解析】
【分析】
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解出中点的坐标,结合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出边上中线的长.
【详解】
设边的中点为.
因为,,所以,,
即,所以,
故选:B.
14.B
【解析】
【分析】
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点坐标,再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求点M到原点O的距离.
【详解】
设,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解得,.所以点.
则.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距离公式,属于基础题.
15.A
【解析】
【分析】
先判断当两直线l1,l2与直线PQ垂直时,两平行直线l1,l2间的距离最大,计算得到最大值,进而得到范围.
【详解】
当两直线l1,l2与直线PQ垂直时,两平行直线l1,l2间的距离最大,
最大距离为
所以l1,l2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A
16.C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设出直线l3的方程,求出点A,B坐标,用m表示出,再借助几何意义即可计算得解.
【详解】
因直线垂直于,,则设直线l3的方程为:,
由得点,由得点,而,,
于是得,
而表示动点到定点与的距离的和,
显然,动点在直线上,点与在直线两侧,因此,,
当且仅当点M是直线与线段EF:的交点,即原点时取“=”,此时m=0,
从而得取最小值,
所以,当直线l3方程为:时,取最小值.
故选:C
17.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且垂足为点,又直线过定点,直线过定点,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解:因为,所以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且垂足为点,
又因为直线过定点,直线,即过定点,
所以在中,,
故选:B.
18.B
【解析】
【分析】
由费马点所对的三角形三边的张角相等均为120°,求出费马点,再根据费马点是与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求出.
【详解】
设为坐标原点,由,,,
知,且为锐角三角形,
因此,费马点M在线段上,设,如图,
则为顶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故,
所以,
则的最小值为.
故选:B
19.C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可得kAC·kBC=-1,再求出,进而可得三角形的形状
【详解】
因为kAC==,kBC==-,kAC·kBC=-1,所以AC⊥BC.
又AC==a,|BC|==a,
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
故选:C
20.A
【解析】
【分析】
依次代入四个选项的坐标,求出每种情况下四边的长度,结合对边是否平行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详解】
设第四个顶点为.当点的坐标为时,,,,
.∵,,∴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A不正确;
当点坐标为时,因为,即且,
故是平行四边形,B正确;
当点坐标为时,因为,即且,
故是平行四边形,C正确;
当点坐标为时,因为,即且,
故是平行四边形,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考查了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属于基础题.
21.D
【解析】
【分析】
先根据过点A(3,a)和点B(4,b)的直线与y=2x+3平行求得a与b的关系,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
【详解】
由题意得=2,即b-a=2.
所以|AB|=.
故选:D
22.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作图,分类讨论:当A与B重合于坐标原点O时;当A与B不重合时,从而可求得答案.
【详解】
如图,设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Q,
则P的坐标为,Q的坐标为,则.
当A与B重合于坐标原点O时,

当A与B不重合时, .
综上可知,当A与B重合于坐标原点O时, 取得最小值10.
故选:A
23.A
【解析】
【分析】
利用点A,B,C坐标得出重心G的坐标,设的外心为,可得,从而解出,利用点斜式即可得出欧拉线.
【详解】
的顶点为A(0,0),B(4,0), ,∴重心.设的外心为,则,即,解得,∴W(2,0).则该三角形的欧拉线即直线GW的方程为,化简.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方程的求法,利用点斜式求方程时要知道直线的斜率以及直线上一点的坐标,属于中档题.
24.D
【解析】
【分析】
根据,得到与始终垂直,即,则,由基本不等式,得到求解.
【详解】
直线:过定点,直线:过定点,
因为,
所以与始终垂直,又是两条直线的交点,
∴,
∴.
由,可得,
则,
即有,当且仅当时,上式取得等号,
∴周长的最大值为.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以及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还考查了转化求解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5.D
【解析】
【分析】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结合配方法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平面上两点,,,
则,则有,
则的最小值为,
故选:D.
26.A
【解析】
【分析】
利用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
【详解】
.
故选:A
27.B
【解析】
【分析】
设点,利用,整理化简后可的点P满足的方程.
【详解】
设,
因为点P到,的距离相等,

即,
化简整理得:.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求点的轨迹方程,涉及两点间距离公式,属于基础题.
28.D
【解析】
【分析】
根据直线MN的斜率求出a的值,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的值.
【详解】
过点,的直线斜率为,
解得,
.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斜率的公式与应用问题,也考查了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29.B
【解析】
【分析】
作关于的对称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根据两点间线段最短,则的长即为所求.
【详解】
解:作出点关于的对称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
连接,交直线于点C,交x轴于点B,如图,

则,
周长的最小值为.
故选:B.
【点睛】
考查公理“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应用,基础题.
30.B
【解析】
【分析】
利用对称性,结合两点间线段最短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点,,点在轴上,
点关系轴的对称点为,
.
故选:B.
31.A
【解析】
【分析】
分析可得两条直线过的两定点分别为,,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即得解
【详解】
对于,当时,,即过定点,即.
对于,其方程可以写成,由,
得直线过定点,即.
所以.
故选:A
32.A
【解析】
【分析】
把直线化成点斜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由,得,
所以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故选:A.
33.CD
【解析】
【分析】
首先求交点坐标,根据选项,代入验证.
【详解】
联立,得,
,,,即交点在第二象限,
验证C选项,,得,成立,
验证D选项,,得,成立,
故选:CD
34.ACD
【解析】
【分析】
根据直线斜率的定义和倾斜角的定义,即可判断ABC,对于D选项,求出直线恒过定点,所求最大距离,即为这两点间的距离.
【详解】
解:对于A,当时,此时斜率为0,故A对,
对于B, 当时,此时斜率不存在,故B错,
对于C, 当时,直线,即,斜率为1,倾斜角为,故C对.
对于D, ,即,恒过和的交点,要使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即时,此时最大距离为,故D对.
故选:ACD
35.BD
【解析】
【分析】
点斜式方程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判断A;直接令求解直线在轴上的截距判断B;结合关于直线对称的点的关系求解判断C;结合直线过定点求解即可判断D.
【详解】
解:对于A选项,点斜式方程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故错误;
对于B选项,令得,所以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正确;
对于C选项,由于点关于直线对称的点为,所以直线关于对称的直线方程是,故错误;
对于D选项,由于直线,即直线过定点,所以点到直线的的最大距离为,故正确.
故选:BD
36.
【解析】
根据圆,设,分别求得过A点和B点的圆C的切线方程,再根据点P在过A、B的圆C的切线上,得到直线AB的方程,由直线过定点(1,1),得到的关系,然后由,利用二次函数求解.
【详解】
由圆,得,
设,
当时,则过A点的圆C的切线方程为:

整理得:,①
若,则或,
,切线方程为,满足①方程,
,切线方程为,满足①方程,
过A点的圆C的切线方程为,
同理过B点的圆C的切线方程为,
又点P在过A、B的圆C的切线上,
所以,,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
又直线过定点(1,1),
所以,
即,
所以,
当时,线段的长取得最小值,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方程,以及两点间的距离的最值,属于较难题.
37.
【解析】
将直线方程联立求出交点,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联立解得,故,
则.
故答案为:
38.
【解析】
【分析】
由两直线垂直可求得实数的值,进而可求得两直线的交点的坐标,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出,可得解.
【详解】
由于直线与直线垂直,则,解得,
联立,解得,所以,直线与直线交于点,
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等于斜边的长度的一半,且,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两直线垂直求参数,以及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同时也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39.2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得其距离,即正方形的边长,进而求得正方形的面积,得到结果.
【详解】
由条件知两直线平行,则正方形的边长为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即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2.
故答案为:2.
【点睛】
该题考查的是有关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属于基础题目.
40.
【解析】
【分析】
把直线方程整理成关于的恒等式,然后应用恒等知识求得两点坐标,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距离.
【详解】
由得,所以,
直线方程变形为:,由解得,即,
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两点间距离公式,考查直线过定点问题.直线过定点问题,一般把直线方程整理成关于参数的恒等式,然后由恒等式知识求得定点坐标.
41.1
【解析】
【分析】
设点,,直线,直线, 的最小值可转化为点与点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显然最小值为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详解】
设点,,直线,直线,
由题意知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上,
所以,
显然,所以的最小值就是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即.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考查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考查转化思想,属于常考题.
42.
【解析】
【分析】
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出关于的等式,由此可解得实数的值.
【详解】
由可得,解得.
43.(1) (2)
【解析】
(1)将直线的方程重新整理,由此列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得的坐标.
(2)先求得点的坐标,设出点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的表达式,结合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求法,求得的最小值.
【详解】
(1)整理即:,
令,故点的坐标为;
(2)∵点与点关于轴成轴对称,故点的坐标为,
∵点是直线上一动点,设,

,故当时,取最小值为.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过定点的问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
44.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由已知,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分别求出,得出,而,,三点不共线,即可证明是等腰三角形.
【详解】
证明:由题可知,,,,




又由坐标可知,,,三点不共线,
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征,属于基础题.
45.(1)最小值为5,此时;(2).
【解析】
【分析】
(1)设,利用两点距离公式,构建关于x、y的函数,由函数式的几何意义即可得最小值及对应坐标;
(2)将函数转化为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问题,结合坐标系即可求得最小值
【详解】
(1)设,
则,

即P到距离最小时,最小
当,时,的值最小.
故的最小值为5,此时.
(2)
设,,,如图,则上述问题转化为求的最小值.
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即可转化为P在x轴移动过程最短问题
的最小值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点距离公式,根据函数解析式的几何意义,结合坐标系求最值,需注意代数式的几何含义以及两点间线段最短等知识的应用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