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0 11:57:3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同步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xùn qī lǎn duò tuō
xié wǎn kù
           
píng héng xié
tiáo rén yǐng chuò chuò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或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一行xíng人 平衡héng
B.协(xié)调有叙(xù) 人影绰绰(cuò)
C.伏(fú)下身子 俗(shú)语
D.涨(zhǎnɡ)潮 脱鞋挽(miǎn)裤
3.下列关联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B.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C.因为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所以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D.之所以前面的人突然停住,是因为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B.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C.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D.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搭石》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刘章写的。
B.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C.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他这种违反错误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
6.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B.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C.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D.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7.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
A.这句话赞扬了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的品格。
B.这句话实际是赞扬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C.这句话含义深刻,不仅写了搭石任人踩踏、默默奉献的精神,而且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搭石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8.下列关于《搭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
B.本文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
C.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D.在作家刘章家乡,年轻人背老人过河是很不平常。
二、阅读与理解
9.(2020五上·定南期中)阅读课文《搭石》片段,回答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解释“理所当然”的意思。
理所当然:   
(2)在短文(
)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用文中“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是理所当然的事”应该怎样理解。(  )
A.乡亲们自古以来都背老人过搭石,已成民情民俗。
B.年轻人不得不遵守道德已成的民情民俗,必须背老人过搭石。
(4)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  )。
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急就过桥。
B.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5)“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看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是点睛之笔,实际上作者巧借   任人踩踏,赞美了   的精神,这是人性美的表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如:   。我认为这也是美。
10.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夏天老师正在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
我走过去,和她一起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市容。”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心把我的眼睛捐给女儿。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就开始闭着眼睛生活。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
我听着鼻子一酸,哽咽得问:“后来呢?”“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道杠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呀。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侵犯——    流畅——    羞耻——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将相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夏老师搬走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是因为(  )
A.自行车挡了他的路
B.自行车摆得乱,有碍市容
C.自行车侵占了盲道
②“人间最苦的道”指的是(  )
A.人行横道 B.盲道 C.人生道路
(3)请写出夏老师学走盲道的句子。其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   、   、   。
(4)想一想,为关注那“人间最苦的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请你把想法写下来。
三、语言表达
11.小练笔。
课文第4自然段用两个具体情景来表现乡亲们的美好品质。请你也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的某个情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汛期;懒惰;脱鞋挽裤;平衡;协调;人影绰绰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汛、懒、惰、脱、挽、裤、衡、协、绰”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汛期、懒惰、脱鞋挽裤、平衡、协调、人影绰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A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A:正确
B:叙——序、绰(cuò 改 chuò)
C:俗(shú 改 sú)语
D:挽(miǎn 改 wǎn)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3.【答案】D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判断使用的关联词语是否恰当。A、B、C项正确;D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应把“之所以……是因为……”改为“如果……就……”。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A:正确。
B: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改“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C: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改;)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D:一排排搭石,任人走、(、改,)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故答案为:A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句式杂糅,删掉“的作者”或“写的”。
B:正确。
C:语序不当,“大力”用来修饰“支持”。
D:搭配不当,“违反”与“错误”无法搭配。改为:他这种违反纪律的错误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
故答案为:B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答案】A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紧走搭石慢过桥”这书引用。
C:把“踏踏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是比喻。
D:对比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答案】(1)按道理应当(应该)这样。
(2)如果;就
(3)A
(4)B
(5)搭石;无私奉献;略
【知识点】语段阅读;搭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内阅读。(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应该)这样。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本题前后两句为条件关系,所以用“如果、就”。
(3)理解句子,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考查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意思,应该结合短文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本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借搭石赞美无私奉献,为人服务的人,
故答案为:(1)按道理应当(应该)这样。
(2)如果;就
(3)A
(4)B
(5)搭石、无私奉献、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10.【答案】(1)侵占;畅通;耻辱
(2)C;B
(3)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闭;闭;踩;绊
(4)略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段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侵占、畅通、耻辱
(2)C;B
(3)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闭、闭、踩、绊
(4)略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1.【答案】妈妈生病去医院输液时,年轻的护士为她扎了几次针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里。妈妈看到护士紧张的样子,安慰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一次果然成功了。护士终于舒了一口气,说:“阿姨,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再次扎针,不然我真不敢给您扎了。”妈妈微微一 笑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有意的,我能理解。”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写人文章应请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②注意写好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等),语言,动作,特别是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和行动,更要准确、细致的描写;③心理活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恰当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思想;④如果是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以采用详写一件事,略写另几件事的写法,几件事需并列写的,则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故答案为: 妈妈生病去医院输液时,年轻的护士为她扎了几次针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里。妈妈看到护士紧张的样子,安慰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一次果然成功了。护士终于舒了一口气,说:“阿姨,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再次扎针,不然我真不敢给您扎了。”妈妈微微一 笑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有意的,我能理解。”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同步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xùn qī lǎn duò tuō
xié wǎn kù
           
píng héng xié
tiáo rén yǐng chuò chuò
           
【答案】汛期;懒惰;脱鞋挽裤;平衡;协调;人影绰绰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汛、懒、惰、脱、挽、裤、衡、协、绰”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汛期、懒惰、脱鞋挽裤、平衡、协调、人影绰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或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一行xíng人 平衡héng
B.协(xié)调有叙(xù) 人影绰绰(cuò)
C.伏(fú)下身子 俗(shú)语
D.涨(zhǎnɡ)潮 脱鞋挽(miǎn)裤
【答案】A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A:正确
B:叙——序、绰(cuò 改 chuò)
C:俗(shú 改 sú)语
D:挽(miǎn 改 wǎn)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3.下列关联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B.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C.因为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所以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D.之所以前面的人突然停住,是因为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答案】D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判断使用的关联词语是否恰当。A、B、C项正确;D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应把“之所以……是因为……”改为“如果……就……”。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B.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C.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D.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A:正确。
B: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改“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C: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改;)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D:一排排搭石,任人走、(、改,)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故答案为:A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搭石》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刘章写的。
B.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C.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他这种违反错误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句式杂糅,删掉“的作者”或“写的”。
B:正确。
C:语序不当,“大力”用来修饰“支持”。
D:搭配不当,“违反”与“错误”无法搭配。改为:他这种违反纪律的错误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
故答案为:B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B.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C.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D.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答案】A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紧走搭石慢过桥”这书引用。
C:把“踏踏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是比喻。
D:对比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
A.这句话赞扬了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的品格。
B.这句话实际是赞扬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C.这句话含义深刻,不仅写了搭石任人踩踏、默默奉献的精神,而且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搭石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下列关于《搭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
B.本文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
C.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D.在作家刘章家乡,年轻人背老人过河是很不平常。
【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二、阅读与理解
9.(2020五上·定南期中)阅读课文《搭石》片段,回答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解释“理所当然”的意思。
理所当然:   
(2)在短文(
)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用文中“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是理所当然的事”应该怎样理解。(  )
A.乡亲们自古以来都背老人过搭石,已成民情民俗。
B.年轻人不得不遵守道德已成的民情民俗,必须背老人过搭石。
(4)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  )。
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急就过桥。
B.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5)“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看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是点睛之笔,实际上作者巧借   任人踩踏,赞美了   的精神,这是人性美的表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如:   。我认为这也是美。
【答案】(1)按道理应当(应该)这样。
(2)如果;就
(3)A
(4)B
(5)搭石;无私奉献;略
【知识点】语段阅读;搭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内阅读。(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应该)这样。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本题前后两句为条件关系,所以用“如果、就”。
(3)理解句子,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考查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意思,应该结合短文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本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借搭石赞美无私奉献,为人服务的人,
故答案为:(1)按道理应当(应该)这样。
(2)如果;就
(3)A
(4)B
(5)搭石、无私奉献、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10.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夏天老师正在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
我走过去,和她一起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市容。”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心把我的眼睛捐给女儿。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就开始闭着眼睛生活。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
我听着鼻子一酸,哽咽得问:“后来呢?”“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道杠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呀。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侵犯——    流畅——    羞耻——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将相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夏老师搬走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是因为(  )
A.自行车挡了他的路
B.自行车摆得乱,有碍市容
C.自行车侵占了盲道
②“人间最苦的道”指的是(  )
A.人行横道 B.盲道 C.人生道路
(3)请写出夏老师学走盲道的句子。其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   、   、   。
(4)想一想,为关注那“人间最苦的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请你把想法写下来。
【答案】(1)侵占;畅通;耻辱
(2)C;B
(3)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闭;闭;踩;绊
(4)略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段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侵占、畅通、耻辱
(2)C;B
(3)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闭、闭、踩、绊
(4)略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三、语言表达
11.小练笔。
课文第4自然段用两个具体情景来表现乡亲们的美好品质。请你也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的某个情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吧。
【答案】妈妈生病去医院输液时,年轻的护士为她扎了几次针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里。妈妈看到护士紧张的样子,安慰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一次果然成功了。护士终于舒了一口气,说:“阿姨,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再次扎针,不然我真不敢给您扎了。”妈妈微微一 笑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有意的,我能理解。”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写人文章应请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②注意写好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等),语言,动作,特别是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和行动,更要准确、细致的描写;③心理活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恰当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思想;④如果是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以采用详写一件事,略写另几件事的写法,几件事需并列写的,则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故答案为: 妈妈生病去医院输液时,年轻的护士为她扎了几次针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里。妈妈看到护士紧张的样子,安慰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一次果然成功了。护士终于舒了一口气,说:“阿姨,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再次扎针,不然我真不敢给您扎了。”妈妈微微一 笑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有意的,我能理解。”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