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白公鹅》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如丰子恺和叶.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了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会出现的,而这些“鹅”在不同作家笔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在教学《白公鹅》时如果注意和《白鹅》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对文章的写法会有所感悟。
学情分析
略读课文从三年级开始就已经出现,所以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略知这列课文大多为自读自悟型。通过前一课的铺垫和四年级学生根据上下文的理解能力,能够在文中找到答案,理解课文前的提示语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学生讨论,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二、初读感知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是俄国 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白鹅会有哪些特点呢?3、板书课题: 阅读提示:1、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2、小组学习汇报。1、列表,引导对比阅读。白鹅白公鹅姿态叫声步态吃相玩相师归纳总结: 相同点:抓住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突出其高傲。后者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荣膺,再解释说明中写出白鹅特点。我们写作文时,也应抓住事物特点,突出其特点。 2、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耀武扬威。 文中破折号有什么作用:表示注释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表示话题转移。 个别说交流说齐读课题。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生字和好词好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2、检查朗读情况:指名逐段读文。师板书:1、再读课文划出重点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2、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 3、小组讨论:同是白鹅,但不同的作家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4、生汇报 复习导入,将学生对白公鹅的兴趣迅速调动起来。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了解文意,解决字词问题,以节省时间。通过对比阅读和交流,掌握本文的主人公白公鹅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异同点的相关语句去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品读词语,体会感情 1、出示词语、重点句子。2、说说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1、读一读。 2、交流回答。 通过对比阅读和交流,体会感情。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14 白公鹅 走路:慢条斯理、挺着长脖海军上将的派头 生活:水面泛起涟漪芦苇沙沙作响 肩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个性:强占地盘、自认是河的主宰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按优中差搭配进行分组,保证本组进行讨论时能得到理想地效果,完成预期目标。同时对小组之间的讨论结果,进行及时评价,激励学生小组集体荣誉感和认同感。
教学反思
《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一是引导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涟漪”一词,我引导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漪”是细小的波纹。 二是重视了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言的欣赏能力。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如“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三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四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白鹅》一课中,我教写作方法。是先让学生找,但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只有个别学生说了出来。经过这节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我和孩子有很好的互动,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课堂气氛活泼,学生学习兴趣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