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5课
《说“屏”》教学设计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的知识。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2.过程和方法目标:21cnjy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明确文中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进一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屏风的知识,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明确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难点: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句的诗意。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读法 点拨法21cnjy
(一).听读完后,四人小组围绕上述出示问题开展讨论。
(二).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分别出示下列内容)
1.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2.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21cnjy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有: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 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3. 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把“屏”看作是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有诗意的名词,表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是逐步加深,并且添加了理性的成分。
4.主要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引用、举例子、分类别21cnjy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5. 引用古诗词的作用: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6. 体会语言特点:简明、准确、科学,富有文学色彩。
例如:“…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五、训练解疑(发补充练习一张)21cnjy
六、拓展悬疑:诸如屏风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观念的改变,它们已经渐渐淡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了我们的生活,逃离了我们的视线,对这类生活用品你是持什么态度?你还能列举这类的其他东西吗?( 如,扇子、纸伞、石磨、水缸等等)
七、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八、作业 :必做题 ——练习册P48页1-11题。21cnjy
板书设计: 总 (1)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特点
(2)介绍屏风的作用 赞赏之情
说“屏” 分 (3)屏风的种类 期盼之情
( 逻辑顺序) (4)屏风在设置上应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问题
总 (5)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出写作意图
【教学反思】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1张PPT)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名校系列精品 整册成套 欢迎使用
说“屏”
赏屏
撤屏视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林嗣环《口技》
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古建筑、
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
兼工诗词、绘画、昆曲。在同
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
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
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
瞩目。著有《说园》、《苏州
园林》等学术专著,其中《说
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
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
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
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屏风历史
早在商周时候就有屏风的记载。春秋战国
时期,其制作和装饰都已经相当精美。
古代称之为“扆”(yī),《辞海》上载
有“黼(fǔ)扆”“斧扆”“斧依”,都是一样的
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
斧形花纹而得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屏的知识。
2.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在文中的作用。
3 .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明确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4. 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点缀
忒
韶光
休憩
伧俗
帷幕
.
.
.
.
.
.
zhuì
tuī
sháo
qì
cāng
wéi
1、从文中找出一句话,给“屏”下个定义?
2、本文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
3、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5、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6、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自学质疑
1、什么是“屏”?
2、本文介绍“屏”的哪些知识?
3、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5、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6、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屏风的特点(第1段)
屏风的作用(第2段)
屏风的种类(第3段)
屏风的设置(第4段)
1、什么是屏?
2、本文介绍了屏风的哪些知识?
屏风的作用:
屏风的种类:
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提示:从课文第2段中找到关键词)
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流动空间”;
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金屏
银屏
锦屏
画 屏
石 屏
木屏
木屏
竹屏
屏风的设置:(细读第4段,设置
屏风要注意什么?)
屏风的设置因场合不同,要因地制宜,要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均要得体。
关键是在一个“ ”字上
巧
细读第一段,作者对“屏”感情怎样?
把“屏”看作是富有诗意的名词,表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喜爱、赞赏之情
作者对屏风的感情逐步加深,并且添加了理性的成分。
品味感情: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这是一个失意宫女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是一个孤单的宫女正在用夏日用的小凉扇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研读赏析:
1、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2、讨论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下定义、引用、举例子、分类别
屏的特点
屏的
作用
屏的类别
屏的
设置
屏的
展望
语言特点:简明、准确、科学,富有文学色彩
例如:“…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3、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拓展悬疑
诸如屏风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观念的改变,它们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逃离了我们的视线,对这类生活用品你是持什么态度?你还能列举类似的其他东西吗?
如,扇子、纸伞、石磨、水缸等等
布置作业:
必做题:1.做《热点激活》P48页1-11题。
2.抄写书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选做题:课后试设计一个屏风,体现你的个人喜好。然后制作成小小的装饰品,放在床头、书架、或茶几上,点缀你的居室。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5.说屏
八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屏”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21cnjy
2.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自主预读]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韶光( ) ②伧俗( ) ③休憩( ) ④相称( )
⑤曲屏( ) ⑥锦屏( )( )
⑦无益地耗费劳力。______________
⑧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___________
⑨恰当,恰如其分。________________
⑩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___________
2. 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21cnjy
3. 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4. 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5.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6.续写下面是句子,注意句式和修辞,以及上下句之间的语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连贯。21cnjy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
, ; , 。
[文本研讨]
活动一 走进文本认识屏
要求: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思考:
7.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梳理一下作者的思路。21cnjy
8.起初作者对屏风有什么感情?后来因为研究古代建筑,又对屏风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9.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活动二 研读文本品味屏
要求:品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咀嚼体味。
思考:
10. 理解下面三句诗的含意21cnjy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③“抱膝看屏山”。
11.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活动三 走出文本展才华
12.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像屏这样的有较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慢慢演变成了一种器物文化,如中国的茶具、扇子、雨伞、陶瓷、编织工艺品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到自豪,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工艺品,写一段说明文,300字左右。21cnjy
13.我的疑难
[书声琅琅]
◎类文赏读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说窗
①“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日牖(y6u,窗子),在屋日囱。象形。”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21世纪教育网
②钱锺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线。
③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对于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谆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停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④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开在园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21世纪教育网
⑤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
14.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 (2分)
15.请对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2分)
16.第④段中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一种,结合具体句子说明其作用。(3分)
17.作者说“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请以“漏窗”或“空窗”为例简要说明。(2分)
18.第⑤段中,红色词“生命窗”指什么 (2分)
◎考场佳作
捡拾幸福碎片
13中考·天津一考生
在每天上演的“斗智斗勇”的故事中,那些令人头疼不已的孩子常常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收获幸福,它们就像洒落在地的玻璃碎片,简单而细小,晶莹而纯净。
那是一个教师节,刚带完一届毕业班的我正给学生布置作业,突然教室门口闪出一个身影,是丹!那个总在及格线边缘徘徊,特别健忘的男孩,长高了,憨憨地笑着望着我。“呵呵,老师,我来看看您!”心头一热,一股暖流涌进心田,记住师爱的,不是令我骄傲的霞、宇等优秀生,而是每天都被留下开小灶的他!那一瞬间,品尝到一种叫幸福的滋味!
立秋那天,收到一条养生的短信,七夕——中国的情人节,又收到一条暧昧的短信,同样是那个陌生的号码,心中直犯嘀咕,谁呀 开学了,翻开家校联系册,猛然醒悟,是琳!学校中知名的人物,缺失良好家庭教育,聪明但痞子气十足,用爷爷的手机给我转发短信呢!在一次课间,我装作不经意地问起这件事,她的眼里掠过一丝不自然,矢口否认。呵呵,和我装傻呢!其实我心里高兴呢,因为她的骚扰中有一份关心。21世纪教育网
还是琳,因为她不讲卫生,常把手指放进口中吮吸,其他孩子都不愿和她同桌,我只好让她一人坐最前排。有时为图自己批改作业方便,就对她说:“隔壁是我的座位哦 ( http: / / www.21cnjy.com / )!”没想到她真用心记住了,那天我一手提包,一手抱着一叠作业进教室,见讲台上堆满了还没发下的新书本。正着急着,琳的声音高叫起:“曹老师,你的座位!”说着,啪啦啦地把散落在桌上的笔、本子往自己桌面拨,为我腾出大半张桌子。呵呵,孩子,是不是我的不嫌弃,感动了你 其实,是你善良的本性,打动了我,让一个教师再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
为人师者,且行且收获,一路捡拾幸福的碎片,心暖暖的……
爱,是教育的本质;爱,让幸福延续。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名句诵读·励志篇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陈胜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不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曹操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辛弃疾
[方法归结]
查一查:小品式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语言特点?21cnjy
[反思评价]
12.略
13.略
14.远古时代的窗有门的功能,可出入 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在园林中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答出一点1分。共2分)
15.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或: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特征(答出“生动形象”1分,答出说明的具体内容1分。共2分)
16.①分类别 例:把“窗在园林中的妙用”分为“漏窗”和“空窗”两种分别加以说明,条理清楚 ;②引用 例:引用李渔的话,突出了空窗的“妙用”。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③打比方 例:“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生动形象;④作诠释 例:“开在园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对漏窗的别名、采用的材料进一步解释说明;⑤举例子 例:用“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来具体说明漏窗的“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的特点;⑥下定义 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了空窗的特征,给人明确的认识(写出一种说明方法1分,举出相应的例句1分,答出这种方法的作用1分。共3分)
17.示例:①漏窗: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②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③空窗: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答出一个例句即可。2分)
18.①“生命窗”指的是设计活泼、造型丰富、流露出真性情的窗;②具有审美功能而不只是实用功能的窗;③会说话的、有表情的、能流露出人情味的窗;④有诗意的窗(答出一点即可。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