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新余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0 17:3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新余市实验中学 2021-2022 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
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150 分 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小题。(19分) 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
材料一: 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
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 有欢喜与赞叹。
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 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
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 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
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 欢什么人。
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 (摘编自《蒋勋说<红楼梦>》)
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
材料二: A.“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
《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 B.《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
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
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C.《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
《红楼梦》成书迄今已 200 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 D.《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
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
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其《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 A.材料一认为阅读研究《红楼梦》应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不能忽视文学本身。
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
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 B.《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
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 C.《红楼梦》呈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作者引领我们理解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去悲悯和包容。
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 18
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 18 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 D.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对谁都没有恨,对丫头、仆人也尊重、欣赏,这体现了宝玉善良、顺从的性格。
的小说,而是有时代精神活跃其间的“活”的化身。 3.《红楼梦》风靡世界,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
“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 A.《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人化,浑朴天成。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摘编自李海林《<红楼梦>赏析》) B.《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方便阅读。
材料三: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把 C.《红楼梦》是中国 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性强。
《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 D.《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 4.如果有人向你了解《红楼梦》,请你结合材料二用一句话介绍这部著作。(不超过 70个字)
单的问题。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
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
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
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
5.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林语堂为什么最喜欢探春?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
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
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
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小题。(16分)
试卷第 1页,共 4页
回家 然后,儿子交到学校,统一寄发了。
朱道能 如果不提起,他早已忘记了这张“纸片片”了。
日暮时分,他终于赶回了家乡。 他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却烫得直吐舌头。
村口的小商店早早亮起了灯光。有几个乡邻在说着闲话。见了他,都一脸热情地招呼着。他立即放下 娘还在说:“这张纸片片,邮递员就送在村口商店里,好多人都看了,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
大包小包,连连回应,一一敬烟。 子孝顺,孙子乖,媳妇也懂得礼数……”
刚唠了几句,爹来了。 “你爹才没有出息呢,跟俺一样,是个大字不识的睁眼瞎,却没事捧着这个纸片片,左瞅瞅右瞄瞄的……”
“回了。”爹的话,永远是那么简明,然后就去提地上的行李。 说着,娘就笑出了声。
有人对他说:“你爹都来瞄几趟了。” 他也跟着笑,肌肉却有些僵硬。
也有人对他说:“养儿不要多,一个顶十个呀——老哥好福气哟。” “前几天,你爹还说呢,掰个指头算一算,冰冰有五年没回了,蛋蛋也有三年没回了……”
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 娘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回到家,把脸一洗,娘已经把七大碟八大碗摆上了桌子。爹悄无声息地从柜于里拿出一瓶酒来。 他立即道:“原来是准备回的,冰冰单住要临时值班,孩子也要上补习班……”说这话时,他感觉脸在
一看这酒,他愣了一下。去年春节前,妻子冰在单位分了八瓶抵债的高档白酒。初一给领导拜年拎去 发烫。
了两瓶,可一看领导家的酒柜,就又悄悄拎了回来。后来这酒,就送了岳父两瓶,客户四瓶,朋友来家喝 娘也立即说:“知道,知道。你爹还说了,你以后也不要年年回了。爹妈知道你们在城里的难处,喝口
了一瓶,余下这一瓶,回老家时塞进了提包,他想让一辈子只喝两块五一斤土烧的父亲,也尝尝这百元佳 凉水都要花钱买。回来一趟,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不容易啊……”
酿的滋味。 说到这里,娘的眼圈突然红了:“你娘没有啥本事,出门在外都靠你自个勤扒苦做的——以后逢年过节,
娘说:“这酒你爹稀罕着哩,过生日时都舍不得拿出来喝一口。” 给俺们寄个纸片片啥的就行了。省俩钱儿,好给咱的蛋蛋上大学……”
爹打开酒盖,先给他倒满,然后给自己满上端起来,和儿子轻轻一碰,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他鼻子一酸,说:“娘,你别这样说……”顿了顿,又大声道:“跟俺爹说,明年过年,我们全家一定回
他心头一热,为不苟言笑的父亲和儿子这尽在不言中的一碰。 来!”
于是,他也一饮而尽。 在里屋,爹的鼾声正响。
娘嗔怪道:“瞧你爷俩,慢点喝,跟谁抢呀?吃菜,吃菜……”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就这样杯来盏去,一瓶酒很快去了大半。
他说,“爹,你少喝点。” A.儿子独自回来过年,父母依然从心底感到高兴。回到家父子对饮的场面虽不热闹,但家人间的深情显
娘说:“老头子,身体不好,别逞能了。” 得格外温馨感人。
爹说:“没事。”
又是一杯。 B.“他”给儿子蛋蛋写明信片地址时,想起大学毕业后就没给父母写过信了,不是没这份心,是父母不识字,
酒见底了,爹也醉了。 寄去没用。
他扶起爹,爹的头就软软地靠在他肩上。这一瞬间,他才突然发现,儿时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竟
然如此的瘦小羸弱…… C.父母违心劝说儿子不要年年回家过年,希望这样能减轻儿子的经济负担,表现了父母对在城里打拼的子
他几乎是搂抱着把爹放在了床上。爹的手还一直抓着他的胳膊,嘴里还含糊不清地絮语着。他拉过被 女的贴心理解。
子,把爹的手轻轻塞进被窝。
出来时,娘已经收拾好饭桌。 D.结尾处写“他”决定明年全家一定都回来过年,这是被父母恩情真正触动后的决定,是痛悔自己忽视父母
有杯茶,热气腾腾地等着他。 的真心告白。
娘说:“你爹是高兴啦。”
7.下列对本文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他点点头。 ...
的一项是( )
“你爹是高兴啦,"娘又重复了一遍,“你们寄回来的纸片片,可给你爹长脸了……” A.“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这一“瞅”一“笑”很符合父亲憨厚内向的性格,表现了父亲内心的自豪与
纸片片?他愣住了。
娘说;“就是那啥……那啥……”便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解了一层又一层,露出的是——一张明信 幸福。
片。 B.娘拿出装着明信片的包“解了一层又一层”的细节描写表明爹娘极其珍视这张明信片,透露出对儿子一家
他想起来了,那是春节前,儿子蛋蛋从学校带回几张学校发的明信片,说是要完成“感恩”的家庭作业。
他说:“算了吧,你爷奶都不识字,寄回去了也没有用。” 爱之深。
儿子说:“不嘛,老师说一定要寄的。”于是,他就替儿子写地址。在写“溡河村”时,还一时想不起“溡” C.“没有出息”“大字不识”“没有啥本事”,娘一再抱怨爹的不是,其真实目的是表达自己对儿子无力帮助的
字是不是应该有个三点水。有多少年没有给父母写信了呢?仔细想想,应该追溯到上大学的时候了。
他看儿子一笔一画地写道;祝爷爷奶奶春节愉快,身体健康! 愧疚。
他见下面还有大片空白,就提笔续了一句;祝爹妈笑口常开,健康长寿! D.小说多用口语,语言风格质朴自然。简明的对话描写既能揭示人物的心理,又能推动情节发展,并使
儿子见了,又拿起笔递给妻子:“妈妈,你也写一句……”
于是妻子也写了一句。 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试卷第 2页,共 4页
8.文章开头写“他”回到村子时乡邻们热情招呼的场面,有什么作用? A.封事,指密封的奏章,臣子上书奏事时,为防泄漏而把奏章密封起来;也可指封禅。
B.吏部,我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以及科举等事务。
C.陛下,“陛”指台阶;“陛下”本指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太宗,我国古代帝王的庙号,文中指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是其在位期间的年号。
9.文章中母子对话表现了“他”的心理变化过程,请对此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胄认为,不管是校尉没有发觉还是长孙无忌带刀入内,按照法律都应定为死罪;如果皇上念及他的
功劳,也可减轻处罚。
B.在对长孙无忌和监门校尉如何定罪这件事上,戴胄和封德彝的观点不同;由于戴胄坚持已见,唐太宗最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小题。(20分) 终免去校尉一死。
贞观元年,有上封.事.者,请秦府①旧兵并授以武职,追入宿卫。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 C.李道裕认为李亮谋反的证据不足,应判定为无罪;唐太宗虽然当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因为这件事,
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
后来授任他为刑部侍郎。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②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
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 D.唐太宗希望大臣们不要畏惧议论而犹疑不决,有所回避,而应秉持公正,做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
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 仇”,为国荐才。
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曰:
“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 (1)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
死。刑部尚书张亮坐谋反下狱,诏令百官议之,多言亮当诛,惟殿中少监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
太宗既盛怒,竟杀之。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
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贞观初, (2)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
太.宗.谓侍臣曰:“朕今孜孜求士,欲专心政道,闻有好人,则抽擢驱使。而议者多称‘彼者皆宰臣亲故’,
但公等至公,行事勿避此言,便为形迹。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而为举得其真贤故也。但能 14.对把秦府中原来的士兵都授予武官之职的建议,唐太宗是如何反驳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唐太宗的三
举用得才,虽是子弟及有仇嫌,不得不举。”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公平》) 点理由。
【注】①秦府:秦王府。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前,曾被封为秦王。②长孙无忌:长孙皇后之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小题。(9分)
归园田居(其二)
/太宗从之/
陶渊明
B.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太宗从之/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C.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太宗从之 A.“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的轻松
D.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 愉悦。
/太宗从之/ B.“墟曲”写出了经过战乱,到处都是废墟,诗人只能拨开荒芜的草,和村子里的乡邻来往,生活很艰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C.诗歌写诗人与乡邻相见,谈话的主要内容是田园桑麻的长势,显示诗人与乡邻关系友好的淳朴之情。
试卷第 3页,共 4页
D.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日常片段,写出了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 C.《百合花》以灵妙之笔显现残酷的战争,讲究铺垫、留白、象征,令人深受震撼,风格迥异于当时流行
恬静。 的英雄书写。
16.诗歌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D.《百合花》以残酷的战争显现灵妙之笔,讲究铺垫、留白、象征,风格迥异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令
人深受震撼。
2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小题。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 疫情暴发后,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武术因其在全面健身、提高身体免疫力等方面存在的巨大价值而
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断登上热搜。
传统武术在思想哲学层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太极拳、八卦掌中所体现的虚实相生、刚柔相济、攻防有
(2)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处境。 度等特性,① 。少林长拳、罗汉拳等拳种刚健有力、朴实无华的特征也受到了佛教文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 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同样深入肌理,尤其是在武德这一层面。
武术竞技时, ,又要点到为止,这是武术界信守的武德准则。古代记载中有越女
无奈之感。 和袁公“折竹代剑”的斗智较技,还有曹丕和邓展“以蔗为杖”的剑术较量,这种比武说明古人已认识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只有避免真刀真枪,才能达到既不会受到致命伤害又有竞技乐趣的目的。现代武术散打比赛中,各种对人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小题。 体要害部位严禁击打的规定,以及大面积护具的穿戴,都是有意识地保护对手。由此可见,
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本为文学之双翼,两者相互砥砺又______。但很长时间以来,文学评论似乎只会 ③ 。
说“好话”了。这种所谓的“好话”,就是那种“强将笑语供主人”式的言不由衷的“好话”,或是那种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式的人云亦云的“好话”,或是那种“皇帝的新衣”式的自欺欺人
的“好话”。 22.请依据上述文段简要概括传统武术的三条价值,每句不超过 6个字。
但假如文学作品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又何尝不可以______、逢人说项呢?这种毫无保留的“叫
好”,同样亦是“有力量”的评论,而且意义重大。《百合花》以残酷的战争显现灵妙之笔,讲究象征、铺
垫、留白,风格迥异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令人深受震撼。茅盾______,认为作品难得,为之撰写评论,
通篇都是赞语。小说得以转载,赢得好评如潮,至今仍是______的经典佳作。设若当年没有茅盾的着意推
举,《百合花》是很有可能沉寂于当时的文坛的。
四、写作(60 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A.并行不悖 拍手称赞 慧眼独具 喜闻乐见 王立群教授在《中国脊梁》一书中写道:“有一种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可以成功的,便持之以恒,
坚持下去,最终克服各种困难,得偿所愿,这是成功的人。有一种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
B.并驾齐驱 拍手称快 慧眼独具 脍炙人口 便改弦更张,不再坚持,终于没有碰壁,这是明智的人。还有一种人明知自己要做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
C.并行不悖 拍手称快 慧眼识珠 喜闻乐见 但他还是不改初衷,继续前进,这是有历史使命感的人。”
对于以上三种人,你更欣赏哪一种或者哪几种人?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现实情况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
D.并驾齐驱 拍手称赞 慧眼识珠 脍炙人口
认识和思考。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A.《百合花》以残酷的战争显现灵妙之笔,令人深受震撼,讲究铺垫、留白、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
写风格迥异。
B.《百合花》以灵妙之笔显现残酷的战争,讲究铺垫、留白、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令
人深受震撼。
试卷第 4页,共 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