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1《阿房官赋》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1《阿房官赋》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0 17:3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16 阿房宫赋
基础过关练
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一
2.取
3.族
4.缦
5.尽
6.使
7.焉
8.之
9.举
二、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
今义: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隔离天日
古义: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把患传染病的人、畜和健康的人、畜分开,避免接触。
3.直走咸阳
古义:
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而气候不齐
古义:
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5.韩魏之经营
古义:
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指商业、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提供某方面的服务。
6.齐楚之精英
古义:
今义:(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出类拔萃的人。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朝歌夜弦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族秦者秦也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6.骊山北构而西折     
7.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8.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9.六王毕,四海一    
1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句式:
译文: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句式:
译文: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句式:
译文: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句式:
译文:
5.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句式:
译文:
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句式:
译文:
7.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句式:
译文:
8.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句式:
译文:
9.戍卒叫,函谷举。
句式:
译文:
五、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红楼梦》里的贾府,表面上看着秩序井然、风平浪静,暗地里却钩心斗角、暗流汹涌。 (  )
2.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光融融,和风煦暖。走到户外,去问候那久违的一切吧。 (  )
3.皮卡晨穿越千年,还原盛唐之美,让人们一睹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  )
4.夏朝的君主太康,朝歌夜弦,不理政务,在去打猎时被后羿夺走了王位。 (  )
5.他精心保存的这些珍贵的书稿,因管理不善,全被虫蛀了,世人难得一见的珍品也随之付之一炬。 (  )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文辞上讲究用典和藻饰是赋的突出特征。后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清新流畅的文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其中的代表。(  )
2.妃嫔媵嫱,是古代宫中的女官名。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嫱是陪嫁的人。 (  )
3.锱铢,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细微的数量。 (  )
七、默写。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依山势而修建的走势,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句子是“        ,     ”。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2020课标全国Ⅲ)《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        ”,嘈杂的音乐声“        ”。
4.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建筑的长廊、高檐的句子是“     ,     ”。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经典的八个字描写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化为灰烬的句子是“      ,     ”。
6.《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将“秦”与“人”并提,强调“人同此心”的道理,对秦统治者的挥霍无度、残民自肥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爱纷奢”的秦统治者“        ,      ”,批判其将掠夺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
8.《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           ”,告诫“今人”如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9.《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表达了秦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答案见P202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为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选自《唐才子传·卷六》,有删改)
[注] ①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时主司为侍郎崔郾
主司:这里指科举的主试官
②向偶见文士十数辈
向:刚才
③请公与状头
状头:状元,唐代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头”
④则请以赋见还
见:表被动
⑤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
谒:拜见
⑥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易:轻视
A.①③   B.④⑥   C.②⑤   D.①⑤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后 又 举 贤 良 方 正 科 沈 传 师 表 为 江 西 团 练 府 巡 官 又 为 牛 僧 孺 淮 南 节 度 府 掌 书 记 拜 侍 御 史 累 迁 左 补 阙 历 黄 池 睦 三 州 刺 史 后 迁 中 书 舍 人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牧本是京兆的人,很擅长写文章,在未登进士时便来到东都。
B.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让他参加了正科考试。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被后人称为“小杜”。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2)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宗皇帝尝语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农人,今加兵、佛,一农人乃为五人所共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帝念其本牢根大,不能果去之。武宗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冠其徒几至十万人。
赵郡李子烈播,立朝名人也,自尚书比部郎中出为钱塘。子烈少游其地,委曲知其俗蠹人者,剔削根节,断其脉络,不数月人随化之。三笺干丞相云:“涛坏人居,不一钅旱锢,败侵不休。”诏与钱二千万,筑长堤,以为数十年计,人益安喜。子烈曰:“吴、越古今多文士,来吾郡游,登楼倚轩,莫不飘然而增思。吾郡之江山甲于天下,信然也。佛炽害中国六百岁,生见圣人,一挥而几夷之,今不取其寺材立亭胜地,以彰圣人之功,使文士歌诗之,后必有指吾而骂者。”乃作南亭。
(节选自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有删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农人乃为五人所共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


(2)吾郡之江山甲于天下,信然也。


6.()文宗皇帝与武宗皇帝对待佛教的态度有何不同


7.()李播“自尚书比部郎中出为钱塘”后都做了哪些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两极之间,多有争议。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体例有关。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中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则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教化、颂赞君国。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大成,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类同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唐赋作家,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视角与话语。
⑥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以后基本处于停滞。赋体演革的停滞让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而对于唐人来说,恰恰是一种幸运。唐赋因时代精神的影响与个体意识的彰显而形成了一定的风格;较之汉赋的雄霸夸饰与六朝赋的繁缛绮丽,唐赋康健朗畅,更可贵的是唐赋风格多元多貌,并有着时代与个人的特质。
(摘编自刘伟生《唐赋:多元多貌 广纳万有》)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盛唐时代,赋体创作不受题材的限制,达到一切可写的都可以入赋的程度。
B.唐赋的体裁与题材一样,承旧而出新,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
C.唐代辞赋大家打破了魏晋时期高门士族居多的状况,出现了各种身份的辞赋大家。
D.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因此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从而造成赋体演革的停滞。
四、微写作。
9.()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秦朝时,中国就拥有了许多建筑奇迹,如阿房宫、秦始皇陵、秦直道、万里长城等。
请写一段文字,描述一座古建筑物或一组建筑群。要求仔细观察并准确描写出该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特点,不少于200字。




三年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阎立本,唐太宗朝,官位至重,与兄立德齐名。尤善图画,工于写真。尝奉诏写太宗真容。立本画国王粉本在人间。昔南北两朝名手,不足过也。时南山有猛兽害人,太宗使骁勇者捕之,不得。虢王元凤忠义奋发,自往取之,一箭而毙。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有《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等图,亦辉映前古,时人咸称其妙。唯《职贡》《卤簿》等图,与立德同制之。俗传慈恩画功臣,杂手成色,不见其踪;其人物鞍马,冠冕车服,皆神也。李嗣真云:“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师范,甚有笔力,阎画神品。太宗尝与侍臣泛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四,诏座者为咏,召阎立本写之。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既而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养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戒,勿习此也。”立本为性所好,欲罢不能也。至高宗朝,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代为八座[注],时论荣之。总章元年,迁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又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三馆学生放散,五台令史明经。”立本家代善画,至荆州,视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又往,曰:“名下定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梁张僧繇作《醉僧图》,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士图》。
(摘编自《太平广记》《旧唐书》)
[注] 八座:封建时代中央政府八种高级官员,历朝所指不尽相同,文中指尚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
B.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
C.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
D.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粉本:指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
B.墙面: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或一无所知。文中指面壁思过。
C.将作大匠:官名,历代名称不一,职能大致相同,掌管宫室、宗庙修建等。
D.荆州:古九州之一,因境内荆山得名;楚曾建国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阎立本驰誉丹青,工于写真。阎立本绘画技艺高超,在艺术上继承并且发扬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其作品备受当世推重,所画人物堪称绝妙。
B.阎立本热爱绘画,因画生悔。阎立本身为一代画家,深受唐太宗青睐,但耻于为人驱使,告诫儿子不要习画,自己却因本性使然不能释手。
C.阎立本官至宰辅,遭受议论。阎立本尽管在绘画上赢得了名誉,但在选官授徒上力有不逮,有人借“学生放散,令史明经”一事予以调侃。
D.阎立本观画有得,渐入佳境。阎立本对张僧繇的画作一开始并不认可,后来渐渐品味出其中的滋味,以至于留宿其下反复玩味,不愿离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


(2)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士图》。


5.()阎立本画技精湛,除了“家代善画”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3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八单元
16 阿房宫赋
基础过关练
一、
1.①统一 ②基数,一 ③有时,或者 ④专一 ⑤全
2.①夺取 ②提取 ③助词,相当于“着”“得”
3.①灭族 ②类 ③众 ④聚集,这里指(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4.①萦绕 ②久
5.①达到极限或顶点 ②穷尽
6.①致使 ②连词,假使
7.①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②语气词 ③疑问代词,哪里
8.①往,到……去 ②助词,相当于“的” ③代词,指代金玉珍宝等物
9.①攻占 ②尽 ③举起 ④发动 ⑤被选拔、被任用
二、
1.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
2.遮蔽。
3.通达。
4.天气。
5.金玉珍宝等物。
6.金玉珍宝等物。
三、
1.名词作动词,唱歌/奏乐
2.名词作动词,成为焦土
3.名词作动词,灭族
4.名词作动词,出现龙
5.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
6.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7.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8.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9.数词作动词,统一
10.动词作名词,都指金玉珍宝等物
11.意动用法,以……为鉴
四、
1.句式:判断句,“……者……也”“非……也”表判断。
译文: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
2.句式:判断句,“……者……也”“非……也”表判断。
译文:灭亡秦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的百姓。
3.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人的心思啊。
4.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
5.句式:省略句,应为“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译文:每隔五步有一座高楼,每隔十步有一座台阁。
6.句式:省略句,应为“长桥卧(于)波”“复道行(于)空”。
译文: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 楼阁之间的通道横贯在空中,并非雨后转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7.句式:省略句,应为“剽掠(于)其人”。
译文:(是)多少代多少年,从百姓那里抢来的。
8.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南亩之农夫多”。
译文:使支撑房屋大梁的柱子,比田里耕种的农夫还多。
9.句式:被动句,无标志。
译文:(于是)陈涉、吴广起义,函谷关被攻占。
五、
1.√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 春光融融:形容春光明媚、和煦动人。
3.√ 尽态极妍:形容把美的情态全部表现出来。
4.√ 朝歌夜弦:形容朝朝暮暮沉迷于轻歌曼舞、急管繁弦的欢乐之中。
5.  付之一炬:给它一把火,指全部烧毁。句中是说书被虫蛀,使用不当。
六、
1.√
2.  媵是陪嫁的人。
3.√
七、
1.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4.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5.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6.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7.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片段读写练
1.B ④见,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⑥易,改变。
2.答案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
解析 可抓住“举”“表”“为”“拜”“迁”“历”等表明其任官经历的词以及文段中表明官职、地名的词进行断句。
3.B “一起推荐了他”理解有误,是吴武陵向崔郾推荐了杜牧。
4.答案 (1)您因为德高望重,替明君选拔人才,我怎敢不尽微薄之力。
(2)许多人都说杜牧行为豪放、不拘小节,但是我敬依你的建议,不敢改变了。
解析 (1)以:因为。峻:高,高大。为:介词,替、给。
(2)疏旷:豪放。敬:加在动词前,表示对对方的敬重。易:改变。
  [参考译文]
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人。善于写文章。当初杜牧未登进士第时,来到东都,当时的主考官是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拜见崔郾,说:“您因为德高望重,替明君选拔人才,我怎敢不尽微薄之力。刚才偶然看见十几个文士,眉飞色舞,拍掌称快,共同阅读一卷文章,我一看,是进士杜牧写的《阿房宫赋》。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趁机拿出文章朗诵起来,崔郾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您给(他)第一名。”崔郾说:“已经有别人了。”(吴武陵)说:“不行,就给第五名。还不行的话,就把赋还给我!”面容严肃,措辞激烈,崔郾说:“许多人都说杜牧行为豪放、不拘小节,但是我尊重你的建议,不敢改变了。”杜牧进士及第后又登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推荐杜牧担任江西团练府巡官。(以后)又担任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任侍御史,多次升迁为左补阙,历任黄、池、睦三州刺史,后来升任中书舍人。杜牧刚强正直,有奇特的节操,敢议论国家大事,指陈利弊特别深切。去世时五十岁,死前自己撰写墓志,焚烧了所写的许多文章。他诗情豪迈,语言率直惊人。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故称“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5.答案 (1)一个农民竟然要给五类人供应粮食吃,其中老百姓尤其被佛教困扰。
(2)杭州的江山天下第一,确实如此啊。
解析 (1)“乃”,却,反而,竟然。“为五人所共食”,被动句,“为……所……”表被动,此句意为“被五类人蚕食”,可意译为“给五类人供应粮食吃”。“困于佛”,被动句,“于”表被动。(2)“甲于天下”应为“于天下甲”的倒装,可意译为“天下第一”。“信”,的确,确实。“然”,这样,如此。
6.答案  文宗皇帝优柔寡断,姑息迁就;武宗皇帝当机立断,大刀阔斧进行治理。
解析  文宗皇帝虽然看到佛教的危害,但“念其本牢根大,不能果去之”,由此可见,他顾虑重重,优柔寡断。从武宗皇帝“奋怒”“穷吾天下,佛也”中可以看出,他态度坚决;从“四万所”“几至十万人”等数字中可见他清除彻底,大刀阔斧地进行治理。
7.答案 斩断佛教徒来源;筑长堤,安定百姓;建南亭子称颂唐武宗之功。
解析 由“剔削根节,断其脉络,不数月人随化之”可知,李播斩断佛教徒来源;由“筑长堤,以为数十年计,人益安喜”可知,李播筑长堤,安定百姓;由“取其寺材立亭胜地,以彰圣人之功,使文士歌诗之”可知,李播建造南亭子,来称颂唐武宗的功德。
  [参考译文]
唐文宗曾告诉宰相说:“古代一个农民供应其他三类人粮食吃,现在又加上兵和佛,一个农民竟然要给五类人供应粮食吃,其中老百姓尤其被佛教困扰。”文宗考虑到佛教基础牢固,发展势力广大,不能果断地去掉它。唐武宗一即位,就愤怒地说:“使我的天下受穷的根源是佛教。”一开始就除掉了山区僻野未得到官方承认的寺院四万所,使佛教徒蓄发还俗将近十万人。
赵郡李播,字子烈,是在朝中为官的名人,从尚书比部郎中的位置上外调杭州。李播年轻时曾游历过此地,详尽了解这地方有伤风化的陋习,于是坚决禁止剃度僧尼,斩断了佛教徒来源的渠道,几个月后人们跟随着接受变化了。在杭州他写了三封信请求宰相说:“钱塘江水破坏百姓房屋,如不一一加固保护,破坏侵害的事会层出不穷。”皇帝下令拨给二千万钱,修筑了长堤,为数十年做了打算,人们非常安定、高兴。李播说:“吴、越古往今来有很多文士,来杭州旅游的,登上楼,靠着栏杆,没有不心旷神怡而增加文思的。杭州的江山天下第一,确实如此啊。佛教严重侵害中国已六百多年了,我看到唐武宗一下子几乎把它消灭掉,现在如果不用寺院的木材在这风景优美的地方建立亭子,以表彰唐武宗的功绩,让文人学士作诗词歌赋赞叹,今后一定有指着我唾骂的人。”于是建南亭子。
8.D “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与“赋体演革的停滞”之间无因果关系。
9.写作指导 写作对象必须是古建筑物或建筑群,描述时要突出古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特点,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具体而言,可从地理位置、占地面积、整体布局以及古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屋顶形状、瓦、椽梁、门窗、花纹、色彩、配饰等方面进行描写。表述时可适当运用比喻、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
三年模拟练
1.B  “主爵郎中”为官职名称,做前面的动词“为”的宾语,结构完整,“郎中”后要断开,排除A、C两项;结合后文“戒其子”“辱莫大焉”等可知,“不堪愧赧”的主语应是立本,而非“座宾”,排除D项。故选B。
2.B “文中指面壁思过”错误,无“面壁思过”的意思,文中是比喻不学无术或一无所知。
3.C “在选官授徒上力有不逮”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但并没有指出其“在选官授徒上力有不逮”。
4.答案 (1)太宗认为这是一个壮举,让阎立本描绘元凤射杀猛兽的情景,鞍马仆从,都摹画出当时真实的样子,没有人不惊叹佩服他的绘画技能。
(2)道士们常常用这幅画来嘲笑僧人。僧众们把它当作耻辱,于是大家凑集了几十万钱,花钱聘请阎立本画《醉道士图》。
解析 (1)“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是壮举。“图状”,描绘。“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真实的样子。“惊服”,惊叹佩服。
(2)“每”,常常。“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耻辱,认为……是耻辱。“货”,动词,购买,此处可译为“花钱聘请”。
5.答案 ①兴趣浓厚,欲罢不能;②师承前人,发扬光大;③谦虚好学,善于领悟。
解析 由“立本为性所好,欲罢不能也”,可见阎立本对作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由“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可见阎立本作画师承前人,并发扬光大;由阎立本初次看到张僧繇旧迹,认为“定虚得名耳”,第二天看到认为“犹是近代佳手”,第三天又说“名下定无虚士”,然后“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可见阎立本谦虚好学,善于领悟。这些都是阎立本画技能够达到精湛境界的原因。
  [参考译文]
阎立本,在唐太宗在位时,官至重位,与哥哥阎立德齐名。尤其善于绘画,精于写真。曾经奉命为唐太宗画像。阎立本绘画的国王的画稿流传在民间。从前南、北两朝的名手,也没有超过他的。当时南山有凶猛的野兽伤害人,太宗派遣勇猛的人去捕获它,没有捕到。虢王元凤忠义奋发,亲自前往捕杀,一箭射死了这只猛兽。太宗认为这是一个壮举,让阎立本描绘元凤射杀猛兽的情景,鞍马仆从,都摹画出当时真实的样子,没有人不惊叹佩服他的绘画技能。阎立本画有《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 等图,也是光耀以前历代绘画名家的,当时的人都称赞其作品精妙。只有《职贡》《卤簿》等图,是与立德一同绘制的。民间传说慈恩寺画功臣,是很多人画的,看不到阎立本的手迹。画中的人物鞍马、冠冕车服,都非常传神。李嗣真说:“阎立本的画,师承郑法士,实际上已经超过郑法士。”在阎立本之后,还有王知慎、师范的画也很见功夫。阎立本的画实乃神品。唐太宗曾经同侍臣们在春苑泛舟,看到池中有奇异的鸟儿随波纵放自适,唐太宗连连叫好,命令在座的人赋诗赞咏,又宣召阎立本画下来。阁外传呼道:“画师阎立本。”当时,阎立本任主爵郎中,(听到传召后,他)急忙跑步赶来,大汗淋漓,立即俯身池边,挥笔绘画起来,仰望在座的宾客,不禁因羞愧而脸红。不久,阎立本告诫他的儿子说:“我小时候爱好读书,值得庆幸的是我还不是个不学无术的蠢材,我都是有感而发写文章,只是凭借绘画为人所知,亲自做仆役之事,这是莫大的耻辱。你应该深以为戒,不要学习这种技艺了。”阎立本本性爱好绘画,想要停止也是不可能的。到唐高宗在位时,显庆年间,阎立本多次升迁后担任将作大臣,之后替代阎立德担任工部尚书,兄弟交替担任尚书,当时的议论认为他们非常荣耀。总章元年,(阎立本)任右丞相,与左丞相姜恪一同执掌枢密院。姜恪过去历任将领,在塞外立有战功;阎立本只善于绘画,没有宰辅的才能。又因为遇上荒年,放国子监里的学生回家去了,同时又规定令史要精通一种经书。当时有人作了一首打油诗:“左丞相是个威震大漠的骁将,右丞相是个驰誉画坛的名家。三馆学生被遣散,五台的令史要通晓经书。” 阎立本家世代擅长绘画,他有一次去荆州,观看张僧繇的遗画,说:“(从这画来看)他是空有虚名啊。”第二天又去看,说:“他还是近代的绘画高手。”过了一天又去看,说:“盛名之下没有徒有虚名的人。”在画前或坐或卧,观赏不已,晚上就睡在画的旁边,过了十天了还不离开。梁人张僧繇画《醉僧图》,道士们常常用这幅画来嘲笑僧人。僧众们把它当作耻辱,于是大家凑集了几十万钱,花钱聘请阎立本画《醉道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