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与朱元思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与朱元思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0 16:4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与朱思元书
基础过关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 )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jī ________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yùn ________。蝉则千zhuàn _______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把加点字的读音填写在相应括号内。
(2)依照注音将汉字写在相应横线处。
(3)本文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___________。他的诗文自成一家,被称为“___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
2.《与朱元思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三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沿溯阻绝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C.清荣峻茂/清流见底 D.有时见日/隐天蔽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大处着笔,表现出富春江山水的整体气象。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富春江山水对治理国家大事之人的巨大魅力。
D.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的特点表现了富春江水之“异”。
能力提升
6.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 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住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重视,看重。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 ②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
③蝉吟鹤唳______________ ④岂徒语哉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这样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
虎丘①,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②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杪⑤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⑥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⑦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注] 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笙:一种乐器。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矶,水边突出的大石。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杪(miǎo):树枝的细梢。⑥无际:人名。句中的“仲和”,亦人名。⑦趺(fū)坐:盘腿端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3分)
①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与趺坐石台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真知言哉 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士女倾城而往/而钱不湿(《卖油翁》)
B.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以刀劈狼首(《狼》)
C.然终不若山空人静/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D.以静意对之/何陋之有(《陋室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分别在“初十日”“秋夜”“今年春中”三次夜游虎丘,哪一次感受最好 好在哪里 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答案 (1) jìng miǎo (2)激 韵 转 (3)吴均 吴均体
解析 注音时注意声调位置标注正确,书写时注意区分形近字,同音字,常考的文学常识要注意识记。
2.答案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解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都生动地表现了水流飞快、急速的特点。
3.D 此句正确的朗读停顿为: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D A.绝:独一无二的/断。B.百:数词,百/多次。C.清:水清/清澈。D.日:太阳/太阳。
5.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能力提升
6.答案 (1)①向高处伸展 ②同“返”,返回 ③鸣叫 ④难道
(2)①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奔跑的马。
②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3)[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用:沽灵沽规地与出丁树之奇,山之方。
[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
(4)[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乙]文表达了作者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解析 (1)①轩,高,这里作动词,向高处伸展;②反,通假字,同“返”,返回;③唳,鸣叫;④岂,根据《孙权劝学》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岂”的意思,可推知这里的“岂”解释为“难道”。
(2)①关键词句:急湍(湍急的流水)、甚箭(省略句,甚于箭)、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②关键词:资(生活的必需品)、于(在)、斯(这)、办(具备)。
(3)“化静为动”指将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阅读[甲]文,先找出“化静为动”之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再分析“化静为动”手法的作用。阅读[乙]文,先找出运用“化静为动”之句,“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再分析“化静为动”手法的作用。
(4)[甲]文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乙]文由“山谷所资……,岂徒语哉”可知,表达了作者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参考译文]
[乙]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准备隐居。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山崖与云霞争高,孤耸的山峰遮住了阳光;幽深的洞穴吞吐着云雾,深邃的溪谷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看重僻静的居处,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为仁人智者所喜爱,哪里是虚言啊!
7.答案 (1)①曾经 ②一起 ③同“智”,智慧
(2)B
(3)乐声、歌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彻夜不息。
(4)“今年春中”的感受最好。因为作者认为“秋夜”之游,“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环境虽静,却缺少月光;“初十日”之游,“月色甚美,游人尚稀”“然终不若山空
人静,独往会心”;“今年春中”之游,“夜半月出无人”“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既有美好的月色,又清静无人打扰,心和周围的清静环境融为一体,所以说“今年春中”的感受最好。
解析 (1)①“尝”是“曾经”的意思。②“相与”与“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相与”意思一样,是“共同、一起”的意思。③“知”是“智慧”的意思。
(2)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都是“用”的意思。C.如,比得上/你。D.代词,代指与作者同游之人/宾语前置的标志。
(3)重点词:笙歌(泛指奏乐唱歌)、绝(停息)。
(4)结合文中关键句子可知,“今年春中”的感受最好。结合文中其他两次夜游的缺憾和“今年春中”体验的完美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虎丘,在中秋时游玩的人最多。全城的男女都会前往,乐声、歌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彻夜不息。于是便让那丘壑化为酒场,污秽杂乱,实在可恨。
我在初十那天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非常美,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楼榭间,用一两队歌女吹笙唱歌点缀,也并不使人厌恶。但始终不如山林空寂、人群稀少之时,一人前往更合我心意。
我曾经在秋天的夜里和弱生坐在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不时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看到佛灯在树梢处若隐若现。又在今年的春中,我曾和我的侄子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没有别人,我们一起盘腿端坐在石台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静之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罢了。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这话真有智慧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