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印度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古代印度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0 21:40:03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印度
目标导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知道以孔雀王朝为代表的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史。
2.通过对种姓制度的目的和特点的学习,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3.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的原因及传播。
知识构建: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文明产生。
(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 流域。
(2)早期文明遗址: 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2.国家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 侵入印度。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1)地位:是古代印度文明的 。
(2)版图: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统一。
(3)首都A: 。
微点拨: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根据所学完善该制度的主要内容。该制度有何特点
(1)制度:雅利安人建立的社会等级制度—— 。
(2)主要内容:
等级 等级名称 权利或义务
第一等级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 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3)特点:各等级 。各等级之间 。
微点拨:种姓制度的实质是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
三、佛教
1.“悉达多王子”后来被称为什么 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1)尊称:“ ”。
(2)功绩:公元 世纪创立佛教。
2.完成佛教传播示意图。
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据记载,悉达多王子目睹了世间种种苦难,因而慨然出家。先是到深山修苦行,但毫无所获,后来在一棵菩提树下整整沉思了49天,终于悟出一个“真理”……
——《佛教的初传与远播》
   古代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材料一 贱民们居住在与世隔绝的村庄或城镇外面的住房里,只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寺院和水井,他们必须非常小心地避免玷污各种姓中的成员,也就是说,不可与后者发生任何肉体上的接触,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不可进入后者的视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探究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 从中可以看出种姓制度给印度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探究2: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吗 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扬的这种平等
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1)政治上,它不利于印度的统一和团结。
(2)历史上,它为异族的入侵提供了条件。
(3)它妨碍了印度人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
1.(2022·洛阳月考)如图是著名的摩亨佐·达罗遗址。从遗址看,这座城市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分为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这个遗址出现在 (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某一时期古代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古代印度文明进入鼎盛时期,该时期是 (   )
A.哈拉帕文明时期 B.摩亨佐·达罗时期
C.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D.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解析: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知识链接】
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分成若干支向欧洲和亚洲迁移。其中一支南下进入印度河流域。他们在进入印度之前,是原始社会部落,以畜牧业为主,以农业为辅。当他们进入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把当地居民变成奴隶的时候,实际上他们已经完成了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3.如图是《印度简史》中的漫画“最高贵之人”。图中“最高贵之人”在印度的等级应是 (   )
A.刹帝利 B.婆罗门
C.吠舍 D.首陀罗
4.(2022·河南省实验期中)《佛本生经》记载,首陀罗一男子爱上刹帝利之女子,首陀罗男子却不能与之结婚,在绝望中忧郁而死。这反映了 (   )
A.佛教主张舍弃人间情欲
B.种姓制度反对自由恋爱
C.高低种姓之间壁垒森严
D.佛教完全否定种姓制度
5.(2022·郑州月考)九年级二班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的台词不正确的是 (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是一名高种姓官员,路过一个低种姓村庄,想去喝杯水,被下属阻拦,他担心我被贱民的影子污染”
6.宗教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于 (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7世纪
C.公元前1世纪 D.公元6世纪
7.(2022·郑州月考)“面对雅利安人的等级制度,它以‘众生平等’相抗,反对婆罗门特权。并在之后传到亚洲其他地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金字塔修建 B.种姓制传播
C.佛教的发展 D.基督教诞生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材料三 到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150多年了,此时佛教已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全国推广佛教,并把佛教立为古印度的国教。
(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怎样理解种姓制度的“等级森严”
(2)据材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
(3)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佛教“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阿育王把佛教立为“古印度的国教”的原因。
9.能力提升: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时空连线:
  “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教入中国之始。”佛教自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中国,自西向东传播,先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后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商业贸易之路,同时,它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道路。
PAGE
第 - 1 - 页 共 10 页
- 10 -第3课 古代印度
目标导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知道以孔雀王朝为代表的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史。
2.通过对种姓制度的目的和特点的学习,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3.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的原因及传播。
知识构建: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文明产生。
(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2.国家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1)地位: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2)版图: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统一。
(3)首都A:华氏城。
微点拨: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根据所学完善该制度的主要内容。该制度有何特点
(1)制度:雅利安人建立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主要内容:
等级 等级名称 权利或义务
第一等级 婆罗门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 首陀罗 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3)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微点拨:种姓制度的实质是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
三、佛教
1.“悉达多王子”后来被称为什么 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1)尊称:“释迦牟尼”。
(2)功绩:公元前6世纪创立佛教。
2.完成佛教传播示意图。
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据记载,悉达多王子目睹了世间种种苦难,因而慨然出家。先是到深山修苦行,但毫无所获,后来在一棵菩提树下整整沉思了49天,终于悟出一个“真理”……
——《佛教的初传与远播》
   古代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材料一 贱民们居住在与世隔绝的村庄或城镇外面的住房里,只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寺院和水井,他们必须非常小心地避免玷污各种姓中的成员,也就是说,不可与后者发生任何肉体上的接触,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不可进入后者的视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探究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 从中可以看出种姓制度给印度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社会状况: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
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探究2: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吗 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扬的这种平等
提示:不是真正的平等。这种“平等”只是虚幻的平等,实际起了麻痹大众的作用,只对统治阶级有利。
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1)政治上,它不利于印度的统一和团结。
(2)历史上,它为异族的入侵提供了条件。
(3)它妨碍了印度人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
1.(2022·洛阳月考)如图是著名的摩亨佐·达罗遗址。从遗址看,这座城市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分为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这个遗址出现在 ( C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解析: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
2.某一时期古代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古代印度文明进入鼎盛时期,该时期是 ( C )
A.哈拉帕文明时期 B.摩亨佐·达罗时期
C.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D.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解析: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知识链接】
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分成若干支向欧洲和亚洲迁移。其中一支南下进入印度河流域。他们在进入印度之前,是原始社会部落,以畜牧业为主,以农业为辅。当他们进入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把当地居民变成奴隶的时候,实际上他们已经完成了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3.如图是《印度简史》中的漫画“最高贵之人”。图中“最高贵之人”在印度的等级应是 ( B )
A.刹帝利 B.婆罗门
C.吠舍 D.首陀罗
解析: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婆罗门的等级最高。
4.(2022·河南省实验期中)《佛本生经》记载,首陀罗一男子爱上刹帝利之女子,首陀罗男子却不能与之结婚,在绝望中忧郁而死。这反映了 ( C )
A.佛教主张舍弃人间情欲
B.种姓制度反对自由恋爱
C.高低种姓之间壁垒森严
D.佛教完全否定种姓制度
解析:题中材料反映了刹帝利和首陀罗之间不能通婚。结合所学知识,雅利安人在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5.(2022·郑州月考)九年级二班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的台词不正确的是 ( A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是一名高种姓官员,路过一个低种姓村庄,想去喝杯水,被下属阻拦,他担心我被贱民的影子污染”
解析: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是掌管祭祀的婆罗门,所以国王“唯我独尊”不正确;掌管军事的武士和掌管行政权力的国王同属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商业等;种姓制度下各等级贵贱分明,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6.宗教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于 ( A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7世纪
C.公元前1世纪 D.公元6世纪
解析: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7.(2022·郑州月考)“面对雅利安人的等级制度,它以‘众生平等’相抗,反对婆罗门特权。并在之后传到亚洲其他地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C )
A.金字塔修建 B.种姓制传播
C.佛教的发展 D.基督教诞生
解析:材料“雅利安人的等级制度”“众生平等”“传到亚洲其他地区”,反映的是佛教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后来佛教又传到中国、日本等国。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材料三 到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150多年了,此时佛教已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全国推广佛教,并把佛教立为古印度的国教。
(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怎样理解种姓制度的“等级森严”
答:职业、所居地区、所居聚落不同等;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据材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
答: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3)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佛教“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阿育王把佛教立为“古印度的国教”的原因。
答: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可知,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所居地区不同、所居聚落不同等。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可以看出种姓制度的等级森严。第(2)题,据材料二可知,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是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第(3)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阿育王把佛教立为“古印度的国教”的原因是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
9.能力提升: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答:题目:佛教的创立
论述: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引起人民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在此情况下,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受到印度人民的欢迎,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解析:图一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图二是释迦牟尼佛像,与佛教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中婆罗门的特权,以此为线索展开论述。
时空连线:
  “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教入中国之始。”佛教自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中国,自西向东传播,先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后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商业贸易之路,同时,它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道路。
PAGE
第 - 1 - 页 共 10 页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