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一、古代亚非文明
文明代表 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地理环境 尼罗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流域 黄河、长江流域
都位于大河流域
政治特点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奴隶社会、君权神授、等级森严
科技文化 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阴历、楔形文字 阿拉伯数字、佛教 青铜器、甲骨文
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或制度
类别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 古代印度
制定者 汉谟拉比 雅利安人
地位(特点)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评价(影响) 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激化了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实质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共同之处 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都失落了
提示:(1)共同之处:
①都发祥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宜于农耕;
②最早出现农业文明社会的国家或区域。
(2)失落的原因:
①过度的农业开发导致环境恶化;
②新兴文明的征服,外族的入侵;
③灌溉农业带来的土地盐碱化;
④地势平坦,无天然的屏障抵御外族侵入等。
1.(2021·云南中考)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诞生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 (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希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2021·临沂中考)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发展为洲际大帝国。当时,其统治范围地跨 ( )
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亚洲、欧洲 D.欧亚非三洲
3.(2021·毕节中考)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古埃及文明研究的是 ( )
4.(2021·柳州中考)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图文明成果的创造者是( )
A.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5.(2021·南京中考改编)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 )
A.国王地位与权力 B.人类的法制传统
C.古代法制的起源 D.种姓制度的严厉
6.(2021·宜昌中考)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拉丁文字
7.(2019·河南中考)如图所示是公元前600年的泥版地图:地球以一个小圆盘的形象出现,它的外面一圈是水,邻近地球中心的矩形横跨幼发拉底河,它周围的小圆圈代表邻近的城市。地图中矩形代表的城市可能是 ( )
A.开罗 B.巴比伦
C.雅典 D.斯巴达
8.(2021·镇江中考)20世纪初,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9.(2021·鄂尔多斯中考)《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主要说明当时 ( )
A.奴隶制度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等级制度森严 D.法制传统悠久
10.(2021·眉山中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 )
A.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11.(2021·通辽中考)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12.(2021·怀化中考)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13.(2021·海南中考)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究其原因,大河流域 ( )
A.自然资源匮乏 B.文明成果丰硕
C.文化积淀厚重 D.适合农业耕作
1.(2022·山东济宁高三期末)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明确规定:“若一个人典当东西,处理手续完成前,必须订立一份有见证人签名的契约。”该规定旨在 ( )
A.规范经济行为 B.完善法律体系
C.解决商业纠纷 D.促进对外交流
2.(2022·北京高一期中)编撰于3 000多年前的《梨俱吠陀》,赞美诸神在世界开创之初创造了四个瓦尔那(社会等级),使婆罗门和刹帝利成为统领社会的最高贵的群体。这反映的是 ( )
A.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
B.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C.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
D.古代埃及法老的无上权威
PAGE
第 - 1 - 页 共 8 页
- 8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一、古代亚非文明
文明代表 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地理环境 尼罗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流域 黄河、长江流域
都位于大河流域
政治特点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奴隶社会、君权神授、等级森严
科技文化 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阴历、楔形文字 阿拉伯数字、佛教 青铜器、甲骨文
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或制度
类别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 古代印度
制定者 汉谟拉比 雅利安人
地位(特点)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评价(影响) 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激化了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实质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共同之处 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都失落了
提示:(1)共同之处:
①都发祥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宜于农耕;
②最早出现农业文明社会的国家或区域。
(2)失落的原因:
①过度的农业开发导致环境恶化;
②新兴文明的征服,外族的入侵;
③灌溉农业带来的土地盐碱化;
④地势平坦,无天然的屏障抵御外族侵入等。
1.(2021·云南中考)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诞生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 ( A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希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其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2021·临沂中考)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发展为洲际大帝国。当时,其统治范围地跨 ( A )
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亚洲、欧洲 D.欧亚非三洲
解析: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属于亚洲,故当时古埃及统治范围地跨非洲、亚洲。
3.(2021·毕节中考)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古埃及文明研究的是 ( A )
解析: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中国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阿拉伯文字是西亚阿拉伯地区及部分伊斯兰国家和伊斯兰教徒使用的文字。
4.(2021·柳州中考)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图文明成果的创造者是( C )
A.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解析: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5.(2021·南京中考改编)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 A )
A.国王地位与权力 B.人类的法制传统
C.古代法制的起源 D.种姓制度的严厉
解析: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6.(2021·宜昌中考)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 B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拉丁文字
解析: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7.(2019·河南中考)如图所示是公元前600年的泥版地图:地球以一个小圆盘的形象出现,它的外面一圈是水,邻近地球中心的矩形横跨幼发拉底河,它周围的小圆圈代表邻近的城市。地图中矩形代表的城市可能是 ( B )
A.开罗 B.巴比伦
C.雅典 D.斯巴达
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邻近地球中心的矩形横跨幼发拉底河,它周围的小圆圈代表邻近的城市”可知,地图中矩形代表的城市是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称为两河流域。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8.(2021·镇江中考)20世纪初,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 B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果,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9.(2021·鄂尔多斯中考)《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主要说明当时 ( B )
A.奴隶制度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等级制度森严 D.法制传统悠久
解析:材料“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体现的是,当时商品经济较为活跃,B正确;材料与奴隶制度发达、等级制度森严及法制传统悠久无关,排除A、C、D。
10.(2021·眉山中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 D )
A.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在法律面前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和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是不平等的,这反映了该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11.(2021·通辽中考)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 C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解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12.(2021·怀化中考)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D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解析:据材料“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可知与佛教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3.(2021·海南中考)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究其原因,大河流域 ( D )
A.自然资源匮乏 B.文明成果丰硕
C.文化积淀厚重 D.适合农业耕作
解析:大河流域土地肥沃,适合农业耕种,农业的发展为亚非地区的古代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故A错误,D正确;文明成果丰硕和文化积淀厚重是文明发祥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1.(2022·山东济宁高三期末)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明确规定:“若一个人典当东西,处理手续完成前,必须订立一份有见证人签名的契约。”该规定旨在 ( A )
A.规范经济行为 B.完善法律体系
C.解决商业纠纷 D.促进对外交流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法典强调双方在交易时要订立契约,以此来规范交易行为。
2.(2022·北京高一期中)编撰于3 000多年前的《梨俱吠陀》,赞美诸神在世界开创之初创造了四个瓦尔那(社会等级),使婆罗门和刹帝利成为统领社会的最高贵的群体。这反映的是 ( B )
A.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
B.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C.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
D.古代埃及法老的无上权威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四个瓦尔那(社会等级)”“婆罗门和刹帝利”,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将印度社会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故B符合题意。
PAGE
第 - 1 - 页 共 8 页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