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目标导学】
1.了解西欧农村出现的垦殖运动。
2.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建立的过程及其特点。
3.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深刻认识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知识构建】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填写图示,明确西欧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及发展。
2.概括“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共同之处。
(1)剥削关系: 。
(2)经营特点:面向市场。
(3)性质: 性质。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1) 、骑士等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 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
(2)他们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居民”由哪些人组成 “可以组织自己的市政府”等反映了什么问题
(1)组成: 、 。
(2)反映问题:城市居民政治地位的提高、 的扩大。
【唯物史观】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最早的租地农场则出现于14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谋取利润,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历史解释】
后来情况发生变化了,城市居民有钱了,觉得腰杆硬了……可以组织自己的市政府,建立自己的法庭,甚至组织自己的军队。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探究1:谭晓的这种生产方式与租地农场相似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探究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易错易混】
土地所有者和租地农场主之间是单纯的货币与契约关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图示点拨】
1.“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7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1 800万,11世纪为3 850万,增长到2倍以上,其中不列颠群岛人口增长到4倍。”为了解决人口增长问题,欧洲农村出现了( )
A.垦殖运动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 D.庄园
2.(2022·河南省实验期中)有学者指出:“中世纪后期,领主将农民的劳役折合成货币以及出租自营地成了普遍的做法。农奴也很欢迎这一趋势,领主们看到货币也不会讨厌。当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时,农奴自身也就自然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该学者这一观点反映的实质是( )
A.货币地租开始盛行
B.近代城市逐渐兴起
C.庄园领主日益富裕
D.封建庄园逐步瓦解
【拓展延伸】比较封建社会晚期中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特点
3.“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材料反映了( )
A.租地农场的建立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庄园的产生 D.乡镇企业的发展
4.在手工工场里,制作一双鞋子被分成剪裁、缝制等工序,分别由不同的生产者完成。生产者日益熟练,劳动效率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手工工场生产效率的提高得益于( )
A.工人数量增多 B.工人分工合作
C.工人的发明创造 D.工人是雇佣的
5.(2022·南阳期末)从14—16世纪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示意图中得出的信息最准确的是( )
A.动力技术的进步是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
B.手工工场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手工工场产生的前提
D.资本主义萌芽必然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6.“13、14世纪,欧洲农村……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阶级力量”是( )
A.奴隶主 B.封建领主
C.市民阶层 D.富裕农民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货币地租的发展、自营地的出租、土地市场的活跃、修道院的解散、圈地和兼并等都是促使租地农场形成的重要因素……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以及为市场而生产,是租地农场最突出的经营特征,也是人们特别强调的有别于家庭农场的特征。
——摘编自黄春高《14-16世纪英国租地农场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瓦解了小商品生产,并且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和扩大。
——伍丹戈 《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租地农场形成的因素及其经营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关系”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租地农场和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8.【能力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贵族的疯狂争斗的喧叫充塞着中世纪的时候,被压迫阶级的静悄悄的劳动却在破坏着整个西欧的封建制度,创造着使封建主的地位日益削弱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中世纪晚期,出现了哪些“破坏着整个西欧的封建制度”的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2)根据材料分析,如何看待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时空连线】
明朝中后期,江浙一带的部分生产部门(纺织业等)零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在长江中下游农业发达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之前大大扩展,经营地主出现,他们发展了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关系。
PAGE
第 - 1 - 页 共 9 页
- 9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目标导学】
1.了解西欧农村出现的垦殖运动。
2.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建立的过程及其特点。
3.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深刻认识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知识构建】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填写图示,明确西欧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及发展。
2.概括“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共同之处。
(1)剥削关系:雇佣关系。
(2)经营特点:面向市场。
(3)性质:资本主义性质。
微点拨: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1)富裕农民、骑士等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
(2)他们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居民”由哪些人组成 “可以组织自己的市政府”等反映了什么问题
(1)组成:手工业者、商人。
(2)反映问题:城市居民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
【唯物史观】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最早的租地农场则出现于14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谋取利润,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历史解释】
后来情况发生变化了,城市居民有钱了,觉得腰杆硬了……可以组织自己的市政府,建立自己的法庭,甚至组织自己的军队。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探究1:谭晓的这种生产方式与租地农场相似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相似。理由:租地农场的主要特点是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案例中所描述的谭晓的生产方式“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副产品运到市场”都符合租地农场的特点,因此,谭晓的这种生产方式与租地农场相似。
探究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易错易混】
土地所有者和租地农场主之间是单纯的货币与契约关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图示点拨】
1.“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7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1 800万,11世纪为3 850万,增长到2倍以上,其中不列颠群岛人口增长到4倍。”为了解决人口增长问题,欧洲农村出现了( A )
A.垦殖运动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 D.庄园
【解析】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2.(2022·河南省实验期中)有学者指出:“中世纪后期,领主将农民的劳役折合成货币以及出租自营地成了普遍的做法。农奴也很欢迎这一趋势,领主们看到货币也不会讨厌。当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时,农奴自身也就自然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该学者这一观点反映的实质是( D )
A.货币地租开始盛行
B.近代城市逐渐兴起
C.庄园领主日益富裕
D.封建庄园逐步瓦解
【解析】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封建庄园逐步瓦解。
【拓展延伸】比较封建社会晚期中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特点
(1)产生时间不同。中国是明朝中后期,约15世纪后期,西欧是14、15世纪。
(2)分布地区不同。中国仅出现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城市和少数几个部门,没有深入农村。而西欧则出现在许多国家,许多城市,并深入农村。
(3)商业资本所起作用不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手工业作坊内部产生,作用较小。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有两条途径,商业资本起了巨大作用。
(4)结果影响不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瓦解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3.“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材料反映了( A )
A.租地农场的建立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庄园的产生 D.乡镇企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领主、富裕农民、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租地农场的建立。
4.在手工工场里,制作一双鞋子被分成剪裁、缝制等工序,分别由不同的生产者完成。生产者日益熟练,劳动效率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手工工场生产效率的提高得益于( B )
A.工人数量增多 B.工人分工合作
C.工人的发明创造 D.工人是雇佣的
【解析】据材料“ 制作一双鞋子被分成剪裁、缝制等工序,分别由不同的生产者完成”可知,手工工场生产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工人分工合作。
5.(2022·南阳期末)从14—16世纪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示意图中得出的信息最准确的是( C )
A.动力技术的进步是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
B.手工工场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手工工场产生的前提
D.资本主义萌芽必然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14-16世纪,西欧动力技术出现重大变革,生产动力和生产工具的重大变革,使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取得显著进步,从而出现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6.“13、14世纪,欧洲农村……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阶级力量”是( D )
A.奴隶主 B.封建领主
C.市民阶层 D.富裕农民
【解析】13、14 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货币地租的发展、自营地的出租、土地市场的活跃、修道院的解散、圈地和兼并等都是促使租地农场形成的重要因素……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以及为市场而生产,是租地农场最突出的经营特征,也是人们特别强调的有别于家庭农场的特征。
——摘编自黄春高《14-16世纪英国租地农场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瓦解了小商品生产,并且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和扩大。
——伍丹戈 《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租地农场形成的因素及其经营特征。
答:因素:货币地租的发展、自营地的出租、土地市场的活跃、修道院的解散、圈地和兼并的出现。经营特征:雇佣劳动经营,市场交易。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关系”的变化。
答:工场手工业主雇佣工人劳动。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租地农场和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答: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欧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欧洲逐步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解析】第(1)题因素,据材料一“货币地租的发展……圈地和兼并……重要因素”可得答案。据材料一“雇佣劳动经营以及为市场而生产……经营特征”可知,雇佣劳动经营和市场交易是租地农场的经营特征。第(2)题,根据材料二“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关系”的变化是工场手工业主雇佣工人劳动。第(3)题,根据材料一“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和材料二“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可知,租地农场和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使欧洲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欧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欧洲逐步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8.【能力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贵族的疯狂争斗的喧叫充塞着中世纪的时候,被压迫阶级的静悄悄的劳动却在破坏着整个西欧的封建制度,创造着使封建主的地位日益削弱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中世纪晚期,出现了哪些“破坏着整个西欧的封建制度”的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答:租地农场的建立和手工工场的发展。
(2)根据材料分析,如何看待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答:西欧社会经济出现的新变化,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从富裕农民、手工业者和富商巨贾中,逐渐分化出早期的资产阶级,开启了西欧近代化进程。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主要有租地农场的建立和手工工场的发展。第(2)题据材料“被压迫阶级的静悄悄的劳动却在破坏着整个西欧的封建制度,创造着使封建主的地位日益削弱的条件”可知,西欧社会经济出现的新变化,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从富裕农民、手工业者和富商巨贾中,逐渐分化出早期的资产阶级,开启了西欧近代化进程。
【时空连线】
明朝中后期,江浙一带的部分生产部门(纺织业等)零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在长江中下游农业发达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之前大大扩展,经营地主出现,他们发展了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关系。
PAGE
第 - 1 - 页 共 9 页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