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3章第2节《光合作用的原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第3章第2节《光合作用的原料》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0 21:5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合作用的原料》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 说明绿色植物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处理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知识或结论。
2、尝试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 体验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 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教学难点】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
在缺少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植物不能制造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来自光合作用的水,这说明水也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探究一21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展示实验装置,介绍实验步骤
第一步 剪取带有5-8片叶的天竺葵枝条,插入盛有等量清水的细口瓶中。
第二步 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浓度为25%的NaOH溶液和清水。将第一步的细口瓶放在培养皿上。
第三步 用广口瓶将它们扣住,在瓶口涂抹一些凡士林防止漏气。
第四步 把两套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想想这是为什么?)
第五步 一起光照2~3个小时。
第六步 检验这两套装置中的植物叶片是否产生了淀粉?前面咱们已经做了这个实验了?想想该如何做呢?
第七步 从这两种装置中取大小基本相同的一片叶子。
第八步 水浴加热
第九步 滴碘液
实验结束后,由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装置一中的叶片没有变蓝,而装置二中的叶片变成了蓝色。
带领学生推断实验结论
1.空气中的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2.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NaOH溶液是强碱溶液,二者容易发生反应,即二氧化碳气体容易被NaOH溶液吸收。
接下来根据实验结果观察到的现象,以及上述小结论,进而得到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探究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来源
阅读资料
资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氧气的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使他们分别成为含有标记氧的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普通的二氧化碳,浇灌被标记过的水;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被标记过的二氧化碳,浇灌普通水。在相同条件下,他们对两组光合作用实验释放出的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被标记过的,第二组释放的氧全部是未被标记过的。
分析现象
问题:分析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什么物质?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阅读小资料,补充知识。
1公顷的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
由此可知 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最后由老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随堂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记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