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2、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难点】
研究动物行为特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
【导入新课】
动物世界,千姿百态,充满生机。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蝴蝶飞舞、大雁南飞、蜜蜂采蜜、崇明鸟唱、雄鹰捕兔、亲鸟育雏等等动物的行为。动物的习性各异,行为复杂。人类的生活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观察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每种动物在行为上都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点什么是动物行为?动物行为有何特点?
【讲授新课】
【讲授】
一、动物的行为及产生
猫头鹰,有捕鼠“能手”之称,是一种益鸟。它常常居住在茂密的山林之中,每当夜幕降临,在万籁无声的山林或田野里,它像大地与森林的守卫者一样,不时转动自已的脖子,或轻轻的挪动着脚步,只要偷庄稼的田鼠一出洞,休想逃过猫头鹰的眼晴。讲述:猫捉老鼠的动作或活动只要有:行走、静走不动、奔跑、跳跃等。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
教师提问:(1)猫头鹰为什么去捕鼠?在捉老鼠的过程中,猫头鹰体内外有什么变化?
(2)猫头鹰的捕鼠动作受到身体哪些结构的调节?
(3)猫头鹰的这种捕鼠行为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进行讨论,老师答疑。
教师讲解: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包括动物的爬行、游泳、奔跑、飞翔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甚至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动物行为的产生:(1)外界刺激或者体内的生理变化;(2)自身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作用;(3)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启发提问:想想动物行为特点,你能得到什么呢?
教师讲述:(1)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包括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变化;(2)动物的行为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3)是动物体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三、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启发讨论:人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呢?
目的:认识认识动物的活动规律,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动物。
请以鼠为例来谈谈你的看法。(鼠类危害、防治办法与比较)
小资料
老鼠的繁殖能力极强,从理论上讲,一只母鼠一生中可繁衍3000万只后代,有关方面的专家曾预测过:如果消灭了老鼠的一半,只需100天就可恢复到原来的数量;若消灭了它们的90%,也只需400天又会重整鼠威。
阅读小资料,想想有哪些灭鼠方法?
四、随堂练习
教师:出示训练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反馈、释疑
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