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2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类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单元第2章第2节《动物行为的类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0 22:0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行为的类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2、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难点】
动物行为类型的复杂性,多样性。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
【新课导入】
本节我们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去研究和学习动物的动物的觅食行为、繁殖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自身而言有什么意义。
【新课讲授】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首先介绍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1、觅食行为
给出几组觅食行为的图片,以上都是动物在觅食,哪什么是动物的觅食行为呢?
动物的觅食行为是指动物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
2、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给出几组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的图片,总结其概念和区别。
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穴而相互攻击。
防御行为:防御行为就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区别:(1)攻击行为是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而防御行为一般是发生在不同种动物之间。(2)攻击行为双方争斗虽然相当激烈,但很少受到致死性伤害。而防御行为有可能被敌害致死。
3、繁殖行为
给出几组繁殖行为的图片,总结其概念和意义。
最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
繁殖行为的意义:能够使动物的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盛。
4、节律行为:对其进行简单介绍即可。
给出几组节律行为的图片,总结其概念。
动物随着地球、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行成了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活动,这种表现出出昼夜、季节和潮汐节律的活动,叫做节律行为。
5、社群行为
给出几组社群行为的图片,总结其概念及特点。
动物的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一系列的行为。
特点: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不是同一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而是群体内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总结】
对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并带领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