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2章第3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单元第2章第3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0 21:1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通过分析各种资料,学生能够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制定探究计划,编写探究报告。
2、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教学难点】
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
【新课导入】
想一想:先天性行为和什么有关?学习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
【讲授新课】
先天性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学习行为: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形成的
概念: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下来就有的,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下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是动物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在动物的一生中会不断地变化)
我们来看一些动物的图片并判断一下它们的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为什么?
展示图片,让学生一一辨认。
想一想: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 维持生存的有什么意义?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提示:从以下三方面讨论:行为产生的来源,与遗传物质关系,适应生存环境)
由学生讨论,并由老师进行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对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一般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也越复杂,而且学习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动物具备学习行为的能力将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最终利用表格来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接下来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能力: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在前面介绍的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许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如表所示,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是不一样的。由此,你可以得出的信息是: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有差异的,动物越高等,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师生通共同构建知识体系。
【随堂练习】
教师:出示训练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反馈、释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