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重点知识、易错题训练
单选
1.下列物体中不全是光源的一组是( )
A. 太阳、月亮、星星、深海的水母 B. 燃烧的火把、点燃的蜡烛、太阳
C. 点亮的台灯、燃放的焰火 D. 萤火虫、夜晚亮着的霓虹灯
2.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等大的虚像 D.倒立的实像
3.当你漫步在小河边,看到岸边柳树在水中的倒影和在地上的影子,这两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
A. 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如图1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
图
1
)
5.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 “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 “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 “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 “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6.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如图所示,那 么人到镜子的距离为( )。
A. 5m
B. 3m
C. 2m
(
图
2
)D. 1m
7.小明从平面镜内看到桌上闹钟表盘上的指针如图3,则此时的实际时间应是( )。
A. 1:50
B. 2:50
(
图
3
)C. 10:10
D. 9:50
8.小西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变化情况是( )。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 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9.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看( )。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 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能力强
10.如图4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
图
4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二、填空题
1.如图5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 (甲透镜/乙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可用于 (近视/远视)眼的矫正.
(
图
5
)
(
图5
)
2.当一束激光垂直照射在一块水平置的平面镜上时,入射角_________度,反射角________度,调整激光的入射角后,发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光线正好垂直,则入射角_______度。
3.当一束激光倾斜地照在一块平面镜上,当它与镜面的夹角是30度时,反射角是_______度;当一束激光垂直照射在平静的水面上时,它将________(会、不会)发生折射现象,入射角是_______度,折射角_______度。
4.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_______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_______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_______.(选填“大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距”或“小于焦距”).此透镜对光线起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
图6
)
5.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米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米,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______m,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由光的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它向湖面靠近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6.如图7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下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____透镜,由此说明,能使光会聚于一点的透镜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
图7
)
三、作图题
1.如图8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
图
9
) (
图
8
)
2.在图9甲中,F是透镜的焦点,a、b是烛焰发出的两条光线,a与两焦点连线平行,b经过透镜中心.请作出a、b两条光线通过透镜之后的光路图.请将图乙光路图补充完整.
4.如图10所示,根据近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在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
图
10
)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1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
图
11
)
(
图
12
)
6.如图12请完成从左边射向凹透镜的光线被折射后,再被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1. 如图13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若有3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关系.这种实验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6)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5)相同的操作
(7)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小明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9)为了便于测量及减小误差,必须保证玻璃板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水平”“竖直”或“倾斜”)放置.
(10)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芳芳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4)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 cm刻度线处,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5)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 cm刻度线处,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此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6)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请你指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9)芳芳同学所在的小组对上述实验装置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的“R”字样作发光体,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10)芳芳用若干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R”的发光物体,与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图丙),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发光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丁中的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