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0 17:4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在1951年发掘的河南禹县白沙镇哲宗元符元年的赵大翁墓中,前室一幅壁画为墓主人夫妇对坐宴饮图,墓中未有墓主人身份的记载,但在1957年宿白先生的《白沙宋墓》一书中分析认为赵大翁可能为乡村富户。
图中夫妇二人围桌而坐,桌上有茶具,旁有侍女侍奉,可知其家庭较为富裕。赵氏家庭虽非农村普通农户,但是也农村社会中普遍的习俗的反映。据此可以推测,在乡村社会中也有闲时居家饮茶消遣的习惯。
辽宋夏金元的
经济 社会
11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目 录
CONTENT
01·经济发展
02·社会变化
预习检测:一画两思
时空坐标(时间轴)
时间
事件

01.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02.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01
经济发展
1.1 农业发展
1.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得到普及。
2.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3.棉花逐渐被种植和推广(元)。
4.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辽夏金元)
生产效率提高,人口快速增长。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农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1
突破自给自足
1.1 农业发展
1.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得到普及。
2.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3.棉花逐渐被种植和推广(元)。
4.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辽夏金元)
5.“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农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1
1.1 农业发展
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思考2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对南方考生并不公平
对国家全局有利
1.1 农业发展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农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1
6.租佃关系盛行。
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只要和地主结算清楚,就可自由流动,另找主人。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
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出现
普遍
仅次自耕农
普及全国
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租佃关系发展
自耕农经营
租佃关系
土地兼并
6.租佃关系盛行。
1.1 农业发展
1.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得到普及。
2.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3.棉花逐渐被种植和推广(元)。
4.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辽夏金元)
5.“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农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1
6.租佃关系盛行。
1.2 手工业发展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1
1.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出现了彩瓷。
1.2 手工业发展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1
1.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出现了彩瓷。
2.采煤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宋人的知识产权意识:
宋代的出版商在刊印书籍时,通常要印上版权页——“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目录后,往往刻一墨图记及牌记”这个“牌记”,载有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版权声明等信息,类似于今日书籍的版权页。
1.2 手工业发展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1
1.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出现了彩瓷。
2.采煤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4.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规模扩大,部门增多。
黄道婆
1.3 商业发展
1.货币需求量激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商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1
北宋的交子与南宋的会子
元代中统元宝交钞
1.3 商业发展
2.城市兴盛,坊市制被打破,经济功能增强。
1.货币需求量激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商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1
北宋东京城市功能示意图
唐代扬州城市功能示意图
元朝大都城市功能示意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招牌幌子大行其道
夜市开始兴盛
服务性行业勃兴
草市兴起
八方辐辏
娱乐场所众多
市民文化丰富
1.3 商业发展
2.城市兴盛,坊市制被打破,经济功能增强。
3.各民族间经济往来频繁,榷场贸易活跃。
1.货币需求量激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商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1
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
1.3 商业发展
2.城市兴盛,坊市制被打破,经济功能增强。
3.各民族间经济往来频繁,榷场贸易活跃。
1.货币需求量激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商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1
4.海外贸易发达,出现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
宋、元海上交通示意图
宋代出现了独立的城市户口,当时称为“坊郭户”,与“乡村户”相对。凡居住在城市的官员、士绅、商人、小商贩、城市手工业者、雇佣工、一般居民,都计入“坊郭户”。“坊郭户”的出现,显示了市民阶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一个全新的市民社会正在形成当中。
1.3 商业发展
2.城市兴盛,坊市制被打破,经济功能增强。
3.各民族间经济往来频繁,榷场贸易活跃。
1.货币需求量激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商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1
4.海外贸易发达,出现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
5.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市民阶层初步形成。
1.3 商业发展
商业繁荣,城市兴盛,贸易发达。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商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1
2.城市兴盛,坊市制被打破,经济功能增强。
3.各民族间经济往来频繁,榷场贸易活跃。
1.货币需求量激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4.海外贸易发达,出现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
5.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市民阶层初步形成。
1.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得到普及。
2.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3.棉花逐渐被种植和推广(元)。
4.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辽夏金元)
5.“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
6.租佃关系盛行。
1.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出现了彩瓷。
2.采煤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4.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2.城市兴盛,坊市制被打破,经济功能增强。
3.各民族间经济往来频繁,榷场贸易活跃。
1.货币需求量激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4.海外贸易发达,出现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
5.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市民阶层初步形成。
谢和耐:
“11—13世纪期间,在政治社会或生活诸领域中没有一处不表现出较先前时代的深刻变化。……
一个新的社会诞生了,其基本特征可以说已是近代中国特征的端倪了。”
《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古代社会是固态的,每个人都被束缚在固定的户籍地,限制在固然的社会等级中;而近代社会则是液态的,流动的。流动,既包括地理意义上的横向流动,即可以从一地自由迁徙到另一地;也包括阶层意义上的纵向流动,即固化的等级结构被打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上升的机会。这种丰富、广泛、持续的社会流动性,是从宋朝才开始涌现出来的。
02
社会变化
2.1 社会变化
1.门第观念淡化。
科举制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工商业者地位有所提高)
2.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租佃关系
迁移住所,更换职业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商品经济发展
财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百姓可以自由迁移。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宋 社会流动的具体表现是?
探究
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汗国所见到的富庶景象令他瞠目。他说,那里人户“繁多”,乡村“景色宜人”,城市“广大庄严”,土地“精耕细作”,“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不息”。当他的驳船在大运河上航行时,只见“沿河城市、村庄甚众,到处皆有民居,要说人家尽枕河大概也不为过。沿途物资——米、面、肉、鱼、水果、时蔬、葡萄美酒之属,供给一应充足,且价格极廉。”城市居民“恃工商为活,商货繁盛,人民赖之收入甚丰,舟船往来不绝。”
——摘编自[加]卜正民《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时空坐标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商业发展
社会变化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课堂小结
1.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得到普及。
2.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3.棉花逐渐被种植和推广(元)。
4.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辽夏金元)
5.“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
6.租佃关系盛行。
1.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出现了彩瓷。
2.采煤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4.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2.城市兴盛,坊市制被打破,经济功能增强。
3.各民族间经济往来频繁,榷场贸易活跃。
1.货币需求量激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4.海外贸易发达,出现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
5.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市民阶层初步形成。
1.门第观念淡化。
2.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