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一:导入
指名朗读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你觉得矛盾吗?
观察照片,思考:照片的主任公是谁?他在哪干什么?他从哪里来?他为什么来到中国的抗日前线?
教师表述:白求恩,加拿大的胸外科医生,为了支援中国的解放事业,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战场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他说“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在他艰苦而简陋的阵地上,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挽救了许多抗日将士的生命。遗憾的是,因抢救伤员感染病毒,他把自己的生永远的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他,走了。“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哀伤,弥漫在整个抗日根据地,连我们的最高领袖毛主席也含着哀痛写写《纪念白求恩》一文来悼念他。
预习检测
字音字形(读、写、个别强调)
派遣 狭隘 晋察冀
热忱 鄙薄
以身殉职 拈轻怕重
根据词义写词语(读、写)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 精益求精 家喻户晓
课文感知:我觉得白求恩是一个的人。
整体感知
这是大家通过课前预习对白求恩的印象,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对白求恩有一个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
(一)概括文意
默读课文,概括文意:
用“这一段赞扬了白求恩……的精神”的句式概括1、2、3段文意;
用“作者我们”的句式概括第4段文意。
(默读,是指在心中读,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的完整性,默读还要有一定的速度,新课标对初中阶段的要求是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所以给大家2分钟。)
师生共同明确:
第四段:号召学习。
(二)写法归纳
整体把握了内容,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文章的写法。
1、叙议结合
(1)教师要求学生跳读课文,思考:
从课文的第一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白求恩的哪些情况?
(师生共同明确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并明确这种表达方式叫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运用记叙的手法?请用“_”画出来。
(3)再找出议论的文字
教师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组内讨论:
文中在叙述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的同时,作者还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作了适当的评议,用“﹏﹏”画出来
2、对比手法
教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2、3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的表格
(明确对比的手法)
四、语言品析
1、品味下列语句,注意加点的地方,体会其表达效果。(详见教参)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五、积累拓展
小组交流: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哪一点对你的生活学习有所启发帮助?
六、课堂小结
再读臧克家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你有什么新的感受?白求恩把他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也把他的精神永远的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七、作业
1、字词书写有误的,课后每个订正五遍,同位互查;
2、仿写句子(二选一)
3、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介绍你同学的文字,200字左右,并能适当的议论几句。
八、板书设计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叙议结合 第一段:国际主义精神;
对比手法 第二段: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第三段:对技术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