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南逢李龟年》课件3(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南逢李龟年》课件3(共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0 19: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美读诗歌。
2、再现情境,感悟诗境。
3、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1.介绍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世称“杜工部”,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艺术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关注民生疾苦,诗风沉郁顿挫,格律严整,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他本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 李龟年
唐时乐工,擅长唱歌、演奏乐器、作曲等,是开元时期著名的歌唱家,深受唐玄宗的赏识。
2. 岐王和崔九
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被封为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可出入宫廷,得到皇帝的器重。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经过安史之乱,繁荣富庶的唐王朝急剧衰败下来,家不成家、国不将国,“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杜甫和李龟年都逃难流落到今湖南长沙一带并在此相遇,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这年暮春时节,在阔别了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
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昌盛的状况迅速衰败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凉的晚景和曾经辉煌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离合聚散的深沉感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节奏美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
.
.
.
.
情感美
李龟年,唐朝音乐家。善歌,还擅吹筚篥(bì lì),擅奏羯(jié)鼓,也长于作曲等。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当年的李龟年作词、填曲、演奏样样精通,风流倜傥,才艺超群,频繁来往于宫廷和贵族豪门。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最后忧郁而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
.
.
.
.
落花时节
个人的衰老飘零
国家的衰落,一个繁华时代的落幕
暮春之景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
.
.
.
.
情感美
低沉 缓慢 悲伤 感慨
意境美
让我们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在那个暮春的江南,假如你亲眼目睹了辗转困顿的落魄诗人杜甫和为人献唱的廉价歌手李龟年重逢的情境,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你眼前出现的那景,那人,那情!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读诗成曲
感受诗歌魅力
传承国学经典
忠贞 淡泊 洒脱 仁爱 豁达 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