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课件(共20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课件(共20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0 19:06:40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4. 天净沙 秋思
部编版 七年级上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天净沙·秋
白朴 元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梁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白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音”。这些评价,并非溢美之辞。
新知讲解




天净沙:散曲曲调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
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有“尾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句的。




新知讲解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古老的驿道(路)
:秋风
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缠满枯藤的老树上栖着黄昏时的乌鸦。小桥下河水淙淙流淌,河边住着一些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西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这首小令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衬托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游子内心的孤寂凄楚。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品读:“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恬淡明丽的景物但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品读:“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给人以苍凉之感。“古”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过客的不尽联想;”西风“即秋风,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而旅途劳顿的”瘦马“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彩。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两句画龙点睛之妙,不仅写景,而且写人。写了在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
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
旅漂泊的人来,道出天涯游
子之悲。前面一系列景物渲
染,为末句”断肠人“作了
铺垫,断肠”二字为诗眼。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白描手法,言简意丰。
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面,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纯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动静结合,对比映衬。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衬出环境的幽静。这首小令还寓情于景,借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寄托无形、抽象的凄苦愁思。




天净沙·秋思
写景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凄凉
冷清
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之悲
羁旅之思
思乡之愁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3.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4.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为何要写“小桥流水人家”
深秋晚景图
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反衬作者人生的苍悲,表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
6.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是 。
7.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于 古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 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人凄苦愁楚 的心情。(3分)
寓情于景
断肠
萧瑟凄凉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天净沙 . 秋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元曲的文学常识,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小令。
过程与方法
2..诵读诗歌,掌握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悟“秋思”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元曲的文学常识,掌握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秋思”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课时计划】
1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齐诵:元代白朴 ( http: / / so.gushiwen.org / author_278.aspx )的《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 ,意义深刻。此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写法几乎相同的《天净沙·秋思》,看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梁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白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音”。这些评价,并非溢美之辞。
2.文体知识
天净沙:散曲曲调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
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有“尾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句的。
3.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节奏、重音。
【点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
【点拨】缠满枯藤的老树上栖着黄昏时的乌鸦。小桥下河水淙淙流淌,河边住着一些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西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5.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这首小令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衬托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
三.品读诗歌,深入探究
1.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点拨】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游子内心的孤寂凄楚。
2.品读:“小桥流水人家”
【点拨】“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恬淡明丽的景物但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
3.品读:“古道西风瘦马”
【点拨】“古道西风瘦马”给人以苍凉之感。“古”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过客的不尽联想;”西风“即秋风,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而旅途劳顿的”瘦马“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彩。
4.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拨】这两句画龙点睛之妙,不仅写景,而且写人。写了在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前面一系列景物渲染,为末句”断肠人“作了铺垫,断肠”二字为诗眼。
四.赏读诗歌,探究写法
1.白描手法,言简意丰。
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面,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纯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2.动静结合,对比映衬。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衬出环境的幽静。这首小令还寓情于景,借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寄托无形、抽象的凄苦愁思。
五.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点拨】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意思对)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点拨】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点拨】深秋晚景图
4.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为何要写“小桥流水人家”
【点拨】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反衬作者人生的苍悲,表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
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断肠。
6.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7.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于 古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 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种 萧瑟凄凉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人凄苦愁楚 的心情。(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