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审题
高中作文 第一讲
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差别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层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加强。
3、系统性增强。高中教材理论性增强,常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式联接起来,构成一个规律的知识体系。
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融合,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程度。
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
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
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可整合为人文修养。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人文修养为语言能力导向,为语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高考作文与中考作文的区别
初中作文写的是叙事作文,高中作文写的是议论文。如果你用初中的叙事作文来写高中作文,很难得高分。而且,叙事作文很容易写飘、抓不住文章重点,字数收不住(高手除外)。有些人直接当成小说来写,这种当成小说来写的,基本别想拿高分。
写高中作文要学会收字,压缩文字,突出重点。不要写一大堆的废话。会写作的学生,他们担心的是怎么控制字数不要超出,怎么用800字的内容写出老师想看的东西。一些能力强的人,常常会用文言文来写议论文的方式写作文。这种作文常常都是满分作文。高考中,用文言文来写作文的人,写的好的,作文分基本都是满分。
感受高考真题
感受高考真题
感受高考真题
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审题立意时需关注此点。
一、单则材料的审题方法
(一)提炼关键词句
审题步骤
第一步 概括事件
第二步 提炼关键词句
第三步 提出观点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必须写议论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
参考答案
第一步 概括事件 有人欲投婴儿于江中,因为婴儿父亲擅长游泳
第二步 提炼关键词句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第三步 提出观点 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即把材料提供的现象作为结果,推导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将推导出来的原因作为立意的依据。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事物都会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的结果,多问几个为什么,推导出造成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
(二)由果溯因法
第一步 事件结果
第二步 由果及因
第三步 提出观点
审题步骤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9月24日下午,在南京地铁3号线列车上,一中年男子给一位老人让座后,要求邻座的小伙子再给自己让座。遭到拒绝后,中年男子借口小伙子“脚尖对着自己”“不懂礼貌”,一脚踹在小伙子的胸腹处。最终,在其他乘客的劝说下,中年男子当场向被踹小伙子口头道歉。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
参考答案
第一步 事件结果 中年男子要求小伙子给自己让座。
第二步 由果及因 在他的观念里,小伙子给他让座是理所应当的,用道德绑架了小伙子
第三步 提出观点 文明社会拒绝道德绑架;莫让行善成束缚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
(三)寓意揭示法
审题步骤
第一步 抽取具体概念(关键词语)
第二步 把具体概念抽象化
第三步 联系现实生活(由虚到实)
第四步 确定中心论点
例: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漫画中的两只乌鸦,可能会引发你的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
参考答案
第一步 抽取具体概念(关键词语) 衔石子喝水的乌鸦/指责/用吸管喝水的乌鸦/“不按套路出牌”
第二步 把具体概念抽象化 因循守旧者指责创新者
第三步 联系现实生活(由虚到实) 再先进的方法,终究会有落伍的时候;一旦被模式“固化”,就会阻止新事物诞生
第四步 确定中心论点 不能拘泥于固有的套路;勤于思考、努力创新,才会创造超越前人的全新生活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物,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同时,还要注意分清材料陈述对象的主次或层次。尽管材料涉及很多人或很多物,但有的人或物只是议论的对象,在文中不起什么作用。审题时,要分清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要从重要人或重要物的角度入手思考。材料重点写哪个对象,就从哪个对象入手,这是立意的根本点。
(四)对象切入法
审题步骤
第一步 从甲事物立意
第二步 从乙事物立意
第三步 从甲、乙事物关系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缘。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象得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深思……
例
参考答案
第一对象 从主体对象——小爬山虎的角度 只有不断攀登,才能见到高处的风景
第二对象 从其他对象——小爬山虎的妈妈的角度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
第三对象 从其他对象——竹笋、小草的角度 在批评中学会长大
第四对象 从其他对象——牵牛花、太阳伯伯、风姑娘的角度 鼓励与信任推进成功
第五对象 从其他对象——孩子的角度 乐观地看待生活
主旨领悟法,是新材料作文最常用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就是切题的。如果作文材料中没有关键词、关键句,可以根据材料提炼中心。分析材料,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概括中心。
(四)主旨领悟法
审题步骤
第一步 概括中心
第二步 提炼道理
第三步 组织观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王朔发表《我看金庸》一文,指出金庸小说可与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并称为“四大俗”。对此,金庸心平气和地说:“王朔先生的批评,或许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的能力所达不到的,才力如此,也只能这样了。”接下来,他又说:“王朔先生不称‘四大寇’,或‘四大毒’,而称‘四大俗’,已是笔下留情了。我与王朔先生从未见过面,将来希望能通过朋友介绍,而和他认识。”王朔闻听金庸此言大受感动,坦言自己很惭愧。
例
参考答案
第一步 概括中心 金庸面对王朔“俗”的攻击,坦承自己能力有限,称赞对方笔下留情,使王朔深受感动
第二步 提炼道理 文中提示句:“王朔先生的批评,或许要求得太多了些……才力如此,也只能这样了”“……而称‘四大俗’,已是笔下留情了”
道理:敬人者人恒敬之;不露锋芒,不事张扬;勇于示弱
第三步 组织观点 以诚待人赢尊敬;低调为人,争做谦谦君子;勇于示弱,君子和而不同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相同内涵的多则材料。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其中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有时候,材料数量多,还可以取其中二至三则的共同点立意。
二、多则材料的审题方法
(一)求同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个相异点就是这篇材料作文的立意所在。
(二)求异分析法
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2019年11月2日,首届“科学探索奖”在北京颁发。获奖者中有17人的年龄在36岁到40岁之间,有9人在35岁以下,最年轻的,不过才32岁。“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说,这个奖不是奖励过去,而是支持未来,鼓励青年才俊探索科技前沿。
材料二:在南开大学100周年校庆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校长曹雪涛一再引用老校长张伯苓在1935年曾发出的“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的“爱国三问”。他认为,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重要使命。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校长马斯凯特里也谈到,人的培养是一所大学最重要的使命,格拉斯哥大学希望毕业生成为世界的改变者。
材料三:2019年9月19日,《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有半数受访者表示开始为退休进行储蓄,其中年轻一代的比例从44%增长到48%。受访者普遍想更早退休,目标退休年龄从去年的57.6岁降至55.8岁。年轻人想拉近“诗和远方”以替代“眼前的苟且”。“早点退休还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岁数太大退休啥也干不了!”有网友这样说。
作为当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社会责任与个人幸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思考。
例1
参考答案
相异点 第一则 国家鼓励年轻人积极探索
第二则 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和个人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第三则 社会不良现象——年轻人想早点退休
相同点 年轻人;社会责任和个人幸福 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9年8月25日,台风过境广东时的晚间,路边候车的69岁蔡阿姨,骤发心梗。当时正好在休班的护士林华妹和她的同事放射科医生张靖以及随后赶来救援的护士汤湘云及时出手,冒雨跪地为蔡阿姨持续做心肺复苏,赶在猝死救援的黄金4分钟内将蔡阿姨从死神的手中抢救了过来。
材料二:12年来,厉正香一直用自己捡垃圾、收废品积攒下来的辛苦钱资助一位叫张哲的女孩读书。2019年8月20日,张哲被徐州医科大学录取。张哲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了这位默默无闻的“拾荒妈妈”。
善行是人生的必修课,学校举办以“善行”为主题的演讲赛,请你写一篇800字的演讲稿,阐述自己的看法、意见。
例2
参考答案
第一步 相同点 话题相同——善行
第二步 相异点 材料一:林华妹和同事挽救蔡阿姨的生命
材料二:厉正香资助张哲实现大学梦
第三步 确定观点 “善”,人性之本;“善”,和谐社会;“善”,需要行动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强化训练
这是一道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题,行文必须具有以下特点: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有对材料的剖析,也要围绕材料发散引申。
命题指向: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论辩话题:保存火种的意义。
双方看法:
第一类人:“人类学家”,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实用角度)
第二类人:“数学家勒内·托姆”,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审美角度)
请你运用“提炼关键词句法”写出几个立意。
解析
2.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三、强化训练
漫画的主体是一头老迈的奶牛、一位养牛人和一支“激素催奶”针管。老迈的奶牛请求让自己退休,养牛人却严厉拒绝,并要给奶牛注射“激素催奶”针。
请运用“寓意揭示法”写出几个立意。
①浅层立意:从奶牛的角度出发,生命不堪重负,年龄已大,为人类服务多年,本应该“安享晚年”,却又被强迫透支身体继续做贡献;从养牛人的角度出发,不考虑实际情况而急功近利,靠强迫奶牛来获取利益,实在是过于功利;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激素催奶”危害巨大,相关部门应该从源头上监督,把控好奶源的质量,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②深层立意: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解析
总结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