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事连绵,干戈不息。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马陵之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C
2. 树立时空观念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四幅战国形势图中,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完全正确的一幅是( )
C
3.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从时代特征看,与“当今”最契合的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4. 春秋战国之际,姬姓封国晋国逐渐被异姓的韩、赵、魏三家新兴的大夫瓜分。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封三家为诸侯。“三家分晋”实质上反映了( )
A. 中央集权体制已崩溃 B. 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C. 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 D. 周王室权威得到加强
D
B
5.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迁都新郑后,在原来郑国都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固城墙、深挖壕沟。这主要是为了( )
A. 防御诸侯国的进攻 B. 扩大城市规模
C. 划分地方行政区域 D. 抵御匈奴侵略
6. 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是指( )
A. 秦国 B. 齐国 C. 楚国 D. 燕国
A
A
7. 史书记载,各诸侯国为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互相攻伐,同时积极进行朝聘、会盟等外交活动,形成了霸权迭兴的局面,先后崛起了郑、齐、晋、秦、楚、吴、越等多个实力较强的国家。以下对该记载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当时形成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B. 这种现象出现在战国时期
C. 当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D. 说明诸侯崛起和王室衰微
D
8. 下图为战国铜壶的纹饰。从上至下,第一层是采桑和习射的场面,第二层是猎射和宴飨的场景,第三层是水战和攻城战的场面。这反映了当时( )
A. 人们普遍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
B. 青铜制造业处于鼎盛时期
C. 人们开始养蚕缫丝织绸
D. 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D
9. 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推动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变的是( )
A.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 奖励军功
D. 确立县制
A
10. (2019曲靖)《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A. 轻徭薄赋 B. 重农抑商
C. 奖励耕战 D. 以农养战
C
11.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 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 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 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A
12. (2019广东)对下图所示秦国的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分封制基本瓦解 B.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C.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 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B
13. (2020临沂)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2 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图中“分水堤”东面的江水主要用于( )
A. 分洪
B. 水运
C. 排沙
D. 灌溉
D
14.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
①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 ②各国实行的变法改革 ③各诸侯国争夺霸主地位 ④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A
二、综合题
15. 战国时期,战事连年,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纷争乱不停】
材料一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唐]胡曾《咏史诗·流沙》
【励精图治谋大业】
材料二 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废除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但是这样做后,先王的制度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强国兼并地盘,弱国丧失江山。
材料三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
——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
材料四 贵族们竭力反对商鞅变法。太子的老师公孙虔和公孙贾在幕后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新法。商鞅表示,无论什么人犯法都必须惩办。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那么就惩办纵容、教唆太子的两位老师。公孙虔被处脸上刻字,公孙贾因屡教不改被割掉鼻子。从此,再也没有人与新法作对了。秦孝公死后,商鞅遭到诬陷,便起兵反抗,后失败被车裂。商鞅虽然惨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
(1)材料一中的诗句反映了哪个时期怎样的一种社会状况?当时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战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长平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称赞商鞅为“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的原因。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材料四中,从两位老师教唆太子犯法,到商鞅惨遭车裂,再到商鞅虽死但新法仍继续推行,你对此有何认识?
改革会受到旧势力的反对;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要坚定改革的信念,不怕挫折,不怕牺牲;改革要执法必严,坚定走依法治国的道路;等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