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洛阳人,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与王叔文、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为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以诗相答。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生字词:
刘禹锡yǔ 闻笛赋fù 烂柯人kē
沉舟侧畔pàn 长精神zhǎng二、诗歌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吟诵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作精神。 三、问题分析:1、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典故的用意。5、关于本文的主题。 本文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3、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后人用此句,产生新的意思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情感上的变化?以此自喻4、末句赤壁之战遗址——湖北蒲圻赤壁赤 壁杜牧作家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写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回纥hé、吐蕃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写下这首诗。一、生字词:
戟jǐ 销xiāo 二、诗歌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认出是东吴破曹时候的遗物。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三、问题分析: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从而为下文铺垫。 3、关于本文的主题。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最后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而自己却生不逢时,有才能而不得一展。
1、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二、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
一、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讨论两个问题:过零丁洋文天祥作家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安(今江西县名)人。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gāng),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 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写。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南宋抵抗人士时,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一、生字词:
干戈gē 寥落liáo 飘絮xù二、诗歌赏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己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经度过四年。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飘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无依。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忠心永垂史册三、问题分析:
1、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比喻2、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3、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4、关于本文的主题。作者通过追忆自己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 苏 轼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太守任期中写的。当时王安石当政,作者在政治上遭到压抑,再加上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怀念手足兄弟。所以这首词表达了自己旷达胸襟和对弟弟的怀念之情。一、生字词:
丙辰chén 宫阙què 琼楼qióng 婵娟chán二、解题。
《水调歌头》,词牌名,作用: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诗歌赏析:四、问题分析:
1、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自己旷达胸襟和对弟弟的怀念之情。3、如何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明确:说明苏轼想回朝廷,又怕受不了黑暗,愿意留在密州为百姓效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4、请写出作者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以及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明确: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转”、“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明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谁?明确:思念远方亲人的作者自己。7、虽然月圆人难“圆”,但是豁达的诗人还是祝愿什么?明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是元代散曲名家中极少数做过高官的汉族人之一。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写作背景:
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一、生字词:
峰峦如聚luán 潼关路tóng 踌躇chóu chù二、揭示课题:
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
这首曲是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三、诗歌赏析:
峰峦如聚,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
波涛如怒, 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
地势险要。
望西都,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
意踌躇。 内心想得很多。
伤心秦汉经行处, 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兴,百姓苦; 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
亡,百姓苦。 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四、问题分析:
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管封建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在作者看来,封建王朝“兴”时,怎样?“亡”时,又怎样?明确:在作者看来,封建王朝“兴”时,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2、本文的主题。明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