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新湘教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必备干货
课标解读
1、通过演示地球仪,能说出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的变化。
2、会分析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原因,熟练计算地方时和区时。
3、掌握地转偏向力规律和相关现象。
田家大院倾情力作
目 录
CONTENT
01
地球自转
0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地轴与北极星、自转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
①昼夜交替(地理探究:仅公转或仅自转)、晨昏线判断、动手演示昼夜交替②物体水平运动偏转、地转偏向力与纬度、速度的关系③时差(地方时、区时、日期的自然界限和人为界限、国际日界线)
03
知 识 拓 展
①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②直流、曲流两岸的码头、耕地③ 航天器发射场、发射时间;卫星回收场内蒙古高原④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极昼夜和最短距离的关系;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
长征五号火箭升空
1、火箭残骸坠落在发射点以东的原因是什么?从提高火箭残骸坠落的安全性考虑,文昌发射基地有何地理位置优势?
答案:在火箭升空后,火箭助推器和部分箭体会被剥离,形成火箭残骸,一般坠落在发射点以东1000千米的范围内。
2、从文昌基地发射火箭,同型号火箭的推力会增加10%左右。议一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纬度越低,地球自传线速度越大,同型号火箭推力也越大。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实践应用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用一根67米的细钢丝绳作为摆线,上端悬挂在先贤祠大厅的穹顶上,下端吊一个重28千克的金属球作为摆锤,摆锤下方嵌一枚尖针,地面放置沙盘。
这样,当摆锤往复摆动的时候,尖针便在沙盘上画出一道道痕迹。由于地面(沙盘)随地球自转缓缓移动,摆锤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慢慢发生旋转。
傅科的演示生动地证明:地球绕地轴在不停的旋转。
一、地球自转
(一)地轴与北极星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不动(演示),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以北半球为准,观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赤道地区,北极星在正北的地平线上。
※北极星是我看起来在天空中唯一不动的天体,日月星辰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成一系列同心圆。
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1. 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
2. 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1、解析:很显然,观测北极星的仰角小于30度,所以拍摄的地点位于低纬地区。答案:A
2、解析:由于地球自传,日月星辰转动一周大概需要24小时,即3个小时转动45度。所以连续拍摄时间是3个多小时。答案:B
讲练结合
一、地球自转
(二)自转方向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越来越大,西经度数越来越小
根据海陆分布情况,
判断南、北两极
N逆 S顺
一、地球自转
(三)自转周期
恒星日 遥远恒星 23h56’4’’ ____ 自转真正周期
太阳日 太阳 360°59′ 日常所用(昼夜交替周期)
360°
24h
恒星离地球过于遥远,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较短位移引不起我们看恒星的视觉变化,感觉该恒星总在地球的同一个位置。
读图,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根据已学知识,以太阳日为标准,计算一个恒星日的时间长度,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04页)
名称 自转的角度 时间长度 应用价值
太阳日 360°59′ 24时0分 自转的假周期
恒星日 360° 23时56分04秒 自转的真正周期
讲练结合
北京时间2020年2月28日21:15,某天文爱好者观测到天狼星位于上中天,若下次再次位于上中天的时刻?有两种方法。
提示:两种周期的时间差
解答:第一种方法:2020年2月28日21:15+23h56’4’’=2020年2月29日21:11’4’’
第二种方法:2020年2月28日21:15+24h—3’56’’=2020年2月29日21:11’4’’
解析:连续两次观测到天狼星在同一位置,属于一个恒星日。
讲练结合
1.在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上,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是( )
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
C.比一个太阳日短 D.比一个太阳日长
解析:由上海到旧金山航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相当于加快地球自转速度,因此见到的昼夜更替时间短于一个太阳日。
答案:C
一、地球自转
(四)自转速度
在地球自转的时候,地表物体会沿着所在纬线圈作圆周运动,所以地表物体会产生角速度和线速度。
角速度: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线速度: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04、05页)
1、
纬度 0 30 45 60 90
线速度/(千米/时) 1670 1447 1180 837 0
2、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答案: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3、议一议,地球自转速度在怎样变化?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地球自转速度渐渐变慢。
一种说法是天体之间的摩擦,即天体间的运动或引力。另一种说法是潮汐和浅海海底的摩擦对地球起制动作用。
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
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2、关于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山谷
讲练结合
解析:
第1题,该区域线速度越往北越大,且数值在1670—1447之间,说明属于南半球低纬度。答案:A
第2题,R点自转等速线弯向高值区域,说明线速度小于同纬度地区,只能是海拔低导致;且其南北侧海拔均低,东西两侧海拔相对较高,最有可能是山谷。答案:D
1、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莫斯科 B.珠穆朗玛峰 C.拉萨 D.南极长城站
2、下列几个城市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广州 D.上海
3、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期
C.一个太阳日 D.23时56分4秒
讲练结合
解析:
第1题,珠穆朗玛峰纬度最低、海拔最高,自转线速度最大。答案:B
第2题,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海拔相差不大,纬度逐渐降低,线速度逐渐增大。
第3题,日常生活以24小时为准,指的是太阳日。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现象
(1)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其明暗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说明该分界线与手电筒光线的关系。
(2)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晨昏线位置的变化,说明晨昏线的移动方向,并解释昼夜形成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1)该分界线(晨昏线)与手电筒光线永远垂直。
(2)※晨昏线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地球不停地自转。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理探究:
※地球只自转不公转,还有昼夜交替吗?周期为多少?
有,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
※地球不自转只公转,还有昼夜交替吗?周期为多少?
有,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现象
(4)晨昏线的判断:
※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方位法:左昏右晨(太阳在左则为昏线,太阳在右则为晨线)。
※时间法:地方时为12点以前的是晨线,地方时为12点以后的是昏线。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现象
(4)晨昏线的判断: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现象
(5)【实验活动】动手演示昼夜交替现象,完成相关任务。
①在一张较大的桌子上,将一盏台灯放置在桌面中央代表太阳,在离台灯约1米远的桌边,放上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
②关闭房间门窗、拉上窗帘、熄灭灯光,在黑暗的房间里,打开台灯,看一看地球仪哪些部分被照亮,哪些部分照不到,观察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圈)。
③在地球仪上标注你所在的大致位置,自西向东匀速转动地球仪,大约每5秒旋转1周。观察你所在的位置什么时候是亮的,什么时候是暗的。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1、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 图中P地
A.位于晨线上 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 D.当地时间8时日出
讲练结合
解析:
第1题,该实验能够演示一天中与太阳有关的地理现象,所以①④正确。答案:C
第2题,P地位于晨线上,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6点日出。答案: A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二)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受地球自转影响,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偏离其初始的运动方向。
※垂直作用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改变方向,不影响速度。
※纬度越高,水平运动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
※南左北右。
※力很小,长期作用不可低估,对气流和水流最为明显。
1、赤道附近海域能形成飓风吗?
2、尼罗河入海口分成两条河流,哪一条河流水量较大?
3、京广线上的火车南下北上时,哪一侧轮子磨损较严重?
实践应用
1、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
解析:
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北岸属于左岸,侵蚀严重;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向右偏,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南岸属于右岸,侵蚀严重。答案:B
讲练结合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三)产生时差
由于地球自转,同一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有了早晚之分。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1)特征: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都相同。
※地球上,无数条经线对应着无数个地方时。
实践应用
不在同一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点地方时早,一定先看到日出吗?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三)产生时差
(2)地方时与区时
※时区:0度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度,为零时区(中时区)。从零时区的边界经线向东或向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
※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零时区的标准时,为国际标准时间。
※换算:经度和时间均为60进制,15 /1h、1 /4 (分钟)
、1 /4″(秒钟) 0.25 =? (经度) 15″秒钟= ? ′(分钟)
实践应用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点地方时为2∶00
C.AB是晨线 D.D、E两点的地方时相同
2、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
A.120°E B.100°W C.20°W D.60°E
3、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晨昏线把地球平分两半 B.晨昏线在地表静止不动
C.晨昏线总是与太阳光线垂直 D.晨昏线上要么日出要么日落
讲练结合
解析:
第1题,D点位于晨线上,即将进入白天;C点地方时为2:00;D、E同时位于晨线上,均将进入白天,但经线不同,地方时不同。答案: D.
第2题,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00,经度为120°E。答案:A
第3题,晨昏线平分地球,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均为0度,要么日出,要么日落;地球人看起来向西运动。答案:B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三)产生时差
(3)日界线
※自然界线:0(或24)时所在的经线,是不断变化的。
※人为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与180度经线属于不同概念,一部分区域不重合。
试题经验:日期比例试题,需弄清两条日界线的空间位置,最关键是计算0时经线的度数。
易混释疑
太平洋岛国萨摩亚从当地时间的2011年12月29日起,将该国所处的时区从西十二区调整到东十二区。
1.萨摩亚调整时区时,北京时间为 ( )
A.12月29日20:00 B.12月29日4:00
C.12月30日20:00 D.12月28日20:00
2.萨摩亚人庆祝新年的时间比原来( )
A.没有变化 B.提前一小时
C.提前一天 D.推迟一天
解析:第1题,萨摩亚调整时区时,西十二区的区时为12月29日零时,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计算可得北京时间为12月29日20:00,故选A。
第2题,东12区位于日界线西侧,日期早一天,但与西12区时刻相同。答案:C。
讲练结合
经典回顾
(天津卷)共享单车是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是一种低碳、绿色出行方式,不是循环经济。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解析:结合天塔位置示意图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道路的形状,再观察天塔景观照片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道路的情况,可判断此时影子朝向西北,故太阳应位于东南,为上午,排除CD;北半球冬季,5:00多天津还末日出,而8:00—10:00天津无论冬季夏季,日影都朝向西北。
答案: B
经典回顾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回答下题。
1. 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
A. 12点 B. 15点 C. 18点 D. 21点
解析:第一步,根据航班起飞时,75°E大约为6时,算出北京时间为9时;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加上飞行时间为9小时,得出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18时。
答案 :C
知 识 拓 展
线速度和角速度计算
(1)线速度 公式:v=1670cosa
①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1 670千米/小时(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②影响线速度因素: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角速度 全球各地相等, 南北两极为0。
卫星发射:纬度低,地势高,线速度大,有利于节约燃料和成本。例如库鲁5°、西昌。
直流与曲流两岸的码头、耕地
(1)若河道较直,流水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地转偏向力一侧,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建港口、防洪堤;另一侧,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有聚落、挖沙场、耕地、取水地、坟墓等。
(2)若河道弯曲显著,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水深,有利于大型船舶的航行和停靠,利于建码头。凸岸相反。
地转偏向力偏向哪一侧,则该侧流水侵蚀显著、车轮磨损严重?
实践应用
航天器发射场
(1)初始速度:若纬度低,或地势高,则线速度大,有利于节省燃料和成本。库鲁5°N,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为保证飞行安全,放射场建在岛屿的东部沿海。
(2)国防安全:地广人稀的地区,或者山区,安全性强。例如,位于山区的西昌和位于沙漠中的酒泉。
(3)发射和跟踪:阴雨天气少,湿度低;风速小的地区。例如,太原。
(4)交通:交通便利,利于大型物资运输。
实践应用
文昌:⑴线速度。⑵交通。⑶四面环海,飞行安全。
航天器发射时间
(1)一天:晴朗无云的傍晚或晚上,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2)一年:北半球冬季,便于我国测量船在南半球海域跟踪测量,因为风浪较小。
实践应用
卫星回收场:内蒙古高原
(1)多晴朗天气,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好,无森林,视野开阔,水面少,便于搜寻目标。
(2)人口稀少,便于疏散人群。
(3)距北京近,便于监控和及时救助。
实践应用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极昼夜和最短距离的关系
(1)晨昏线(圈)所在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 0°,昼半球太阳高度(0°﹤h≦90 °) ,夜半球太阳高度(--90°≤ h<0°)。
(2)晨昏线纬度最高点是与极昼(极夜)现象边缘纬线的切点(0:00、12:00)。
(3)平分和最短距离:晨昏线(圈)是过球心的大圆(劣弧最短),平分赤道(6:00、18:00)和地球(但不一定平分其他纬线) ,但由于光线的散射作用,实际白昼范围要比黑夜大。
实践应用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极昼夜和最短距离的关系
(4)数值关系: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纬度=极昼(极夜)现象偏离极点的纬度=极点的太阳高度(全天不变)=极昼现象边缘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的一半。
晨昏线和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晨昏线的摆动幅度为46 52 (黄赤交角的2倍)=夏至日、冬至日太阳光线的夹角。
实践应用
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
(1)在地球上观测,晨昏线(圈)向西运动,速度为15°/h。飞行员经历的昼夜交替周期问题:若为向东、向西飞行,角速度为a°/h,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360°/15°+a°、 360°/15°-a°。
(2)赤道与晨昏线(圈)始终相互平分,因而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同一纬度地区,随着海拔的增加,昼弧、夜弧比例会有变化,即昼变长,夜变短。
(3)利用昼弧、夜弧计算昼长、夜长。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长、夜长相等。漠河由于纬度较高,北半球夏半年会出现白夜现象。
(4)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
经典回顾
(全国·高三)假期里,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某日早晨小明拍摄了日出的照片,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在天津(117°E,39°N)的爸爸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上做出了回复(如下图)。
1.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
A.呼和浩特(112°E,40°N) B.兰州(104°E,36°N)
C.杭州(120°E,30°N) D.南宁(108°E,23°N)
2.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当天日落的方向 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答案:D C
解析:1.日出照片发到朋友圈,已经7点29分,可判断出该地处于冬半年。我国城市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日出也就越迟,此时的晨线在我国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因此城市起码应位于天津东北或天津西南,天津位于(117°E,39°N),呼和浩特位于天津西北,杭州位于天津东南,因此排除AC;兰州与天津经度相差13°,地方时差达到52分钟,如果两地同时日出,则兰州昼长比天津昼长长近2小时,而两地纬度相差仅3°,且两者纬度均在40°N以南,因此两地昼长不可能相差近2小时,排除B;南宁位于天津西南方,两地纬度相差9°,纬度相差16°,两地有可能同时日出,D符合题意。
2.北半球正处于冬半年,太阳日出方向都应位于东南方,日落方向都位于西南方。具体纬度位置、经度位置和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都无法从材料提供的数据推断出。
经典回顾
(全国·高三)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问题。
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
A.7:20以前 B.7:20—7:39 C.7:40—8:00 D.8:00以后
答案:A
解析:温州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度为120 E左右,与北京时间基本相同。该日温州昼长为13小时44分,根据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可以推算出温州日出时间为5:08,日落时间为18:52。由题干可知,珠峰与温州同纬度,昼长相同,经度为87 E,因此珠峰的地方时比温州晚2小时12分,与温州同海拔地区的昼长应为13小时44分,日出北京时间为7:20,但是珠峰峰顶海拔高,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在太阳尚未上升到地平线之前,珠峰上就可以看到太阳,因此日出时间早于7:20,故选A。
经典回顾
(浙江·高三)图一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二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完成下面小题。
1.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5点 B.6点 C.7点 D.8点
答案:D C
解析:1.读图可知,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大圆周(最短航线)飞行时,是先向东北飞,再向正东飞,后向东南飞。在由甲飞向乙时,随着纬度的升高,飞行方向越接近与纬线平行,所以,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变小;在乙点时达到最小;则飞机由乙地飞向丙地时,飞过的纬度差变大,D正确。
2.由题干可知,此时丙地的地方时为17点,则乙地为12点,则乙地所在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由图2可知,乙地为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切点,而且“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的大圆周飞行,”可判断甲、乙、丙为晨昏线,则甲丙所在的纬线为昼弧,甲丙之间经度相差150°,则可以推出甲、丙的昼长为10小时,根据公式“日出=12-昼长/2”可以计算出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7点,C正确。
下图是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
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图中乙和丁的周长相等,则( )
A.日期相反 B.雨季时间相反
C.日出、日落时间相反 D.昼夜长短相反
3、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南极圈 B.丁可能是赤道 C.丁不可能是赤道 D.甲是回归线
讲练结合
解析:第1题,冬至日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答案:B
第2题,乙、丁两地,乙地的昼与丁的夜相等,很显然是不同半球的同一纬度值。因不知经度和纬度,无法确定具体地理位置,也确定气候类型。答案:D
第3题,冬至日甲地出现极夜现象,位于南极圈或以南地区。丁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