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1 09:0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
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的诞生
应运而生
蔚然大宗
春秋
魏晋南北朝
正统思想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秦朝
战国
宋明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新体系—理学
温故而知新
唐末藩镇割据,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的长期混战,造成了社会的动乱和分裂,正常的社会秩序被破坏,致使伦常衰败……“五代,干戈贼乱之世也,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矣。这就是北宋在价值观念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冲突。——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张全义媚事朱温”
“不倒翁”冯道
(五代十帝元老重臣)
1、背景:
(1)政治:五代十国以来,儒家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
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的诞生
1、背景:
(1)政治:五代十国以来,儒家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
(2)经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社会道德下滑。
(3)思想文化:
※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道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儒学复兴运动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吸收佛道理论;
传统儒学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的诞生
韩愈:复兴儒学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韩愈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被贬至潮州。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宣传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以“道统”自任。
★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
知识链接
程颢
程颐
理学集大成者
朱熹(南宋)
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的诞生
2、程朱理学的内容:
①宇宙观: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②价值观:儒家的纲常伦理是“理”的体现;
③方法论:格物致知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语类》
佛 教 思 想 知 多 少 ......
“业” “报”(因果)
“生死轮回”、“众生皆苦”
“幻相”、“无明”
“贪欲”、“执迷不悟”
“觉悟”——“涅槃”
个人和宇宙的心(“佛性”)融合为一
知识链接
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的诞生
2、程朱理学的内容:
①宇宙观: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②价值观:儒家的纲常伦理是“理”的体现;
③方法论:格物致知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性即是理。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
——《二程遗书》
(★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
——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重点深化:“存天理,灭人欲”
重点深化:格物致知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
——《朱子语类》
重点深化:格物致知与探求科学真理的区别
梅花傲雪
羊羔跪乳
出淤泥而不染
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的诞生
2、程朱理学的内容:
①宇宙观: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②价值观:儒家的纲常伦理是“理”的体现;
③方法论:格物致知
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理学是以“理”为核心,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南宋中期,程朱理学形成。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宋理宗(1241年),令二程、朱熹等从祀孔庙,御笔亲书朱熹所作《白鹿洞书院学规》颁赐太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元初,程朱理学在教育界获得支配地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官方统一教科书。
元中期开始科举,经书考试重“四书”,单独出题,
考试内容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
程朱理学官方化
★理学走向世俗化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深入人心
朱熹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
朱熹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
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的诞生
宋代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积极参与现实,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范仲淹、欧阳修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程朱理学的内容:
——理学是以“理”为核心,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3、评价:
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的诞生
2、程朱理学的内容:
——理学是以“理”为核心,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3、评价: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的诞生
2、程朱理学的内容:
——理学是以“理”为核心,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3、评价:
①积极:是儒学自我完善的体现;注重人的气节、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
一、儒学的复兴——理学的诞生
2、程朱理学的内容:
——理学是以“理”为核心,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3、评价:
①积极:是儒学自我完善的体现;注重人的气节、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②消极:被用于政治统治,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宋词: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
元曲:散曲、杂剧
词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合给伶工歌女歌唱。随着由科举入仕的官僚阶层的成长,歌台舞榭和歌儿舞女日益成为两宋文人士大夫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词的创作异常兴盛。词最初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约束,文人可以自由抒写旖旎风情。繁华都市的民间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小说:话本(说书的底本)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文学艺术
元明的古文与诗词,虽不逮唐宋远甚,但曲的方面,则光焰万丈,构成元明文学史上的主流。曲是用俚俗言语,依照乐谱编撰而成的,可以清唱或扮演,其佳作具有崇高的文学价值。
———傅乐成《中国通史》
1、文学
宋词: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
元曲:散曲、杂剧
小说:话本(说书的底本)
塞鸿秋·村夫饮
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
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
管甚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
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
无甚繁弦急管催,
吃到红轮日西坠,
打的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中吕·朝天子]志感 (无名氏)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
不晓事到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不分辨,折挫英雄,
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
依本分只落得人轻贱。
以俗为美的元曲
关汉卿.《窦娥冤》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
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
无语怨东风。
王实甫.《西厢记》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主人公璩秀秀,出身于贫寒的装裱匠家庭,生得美貌出众,聪明伶俐,更练就一手好刺绣。无奈家境窘迫,其父将她卖与咸安郡王,从此失去自由。其后郡王将秀秀许给碾玉匠崔宁,崔宁辞谢。秀秀和崔宁品貌相当,心灵手巧,后来相互爱恋。
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两人一起私奔,却屡次被郡王迫害,后崔宁被发配,秀秀杖责而亡.其父母担惊受怕投河而死。秀秀魂魄与崔宁又续前缘。最后,崔宁发现秀秀非人,秀秀父母也非人。秀秀父母入水而逃。秀秀携崔宁一起在地府做了一对鬼夫妻。
话本《碾玉观音》
二、文学艺术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1、文学
宋词: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
元曲:散曲、杂剧
小说:话本(说书的底本)
2、艺术:
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绘画:山水画、风俗画
《黄州寒食诗贴》苏轼“天下第三行书”
赵孟頫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苏汉臣.骷髅幻戏图
两宋时期,风俗画是亮点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
南宋 马远《踏歌图》
宋徽宗赵佶 不但书法独创一格,而且又以画花鸟见长。他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还有考试制度。对中国的绘画起了推动作用。
宋徽宗的《听琴图》及其局部。
元朝: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来抒发出来。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给士人的感觉是凄凉、悲愤和无奈的,这样的情怀表现在绘画上就是郁闷的意境了。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元代.张渥的《瑶池仙乐图》及其(局部)
元代的画家往往通过山水画抒发自己的郁闷心情。
元代刘贯道《梦蝶图》
三、科技
1、三大发明
※印刷术:
※火 药:
※指南针:
雕版印刷相当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广泛应用于航海。
◎活字印刷术
◎铜火铳(北宋)
◎罗盘
三、科技
2、科学家
※沈括(北宋):
◎沈括与《梦溪笔谈》书影
沈括
《梦溪笔谈》也是重要的史料笔记,既有独具特色的技术史资料,如团钢(灌钢)锻造法,冷锻成色的检验法,透光镜及其他铜镜的特异性能,指南针的装置法等,都属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梦溪笔谈》中也有传统史料的记述,如唐代宣召学士礼仪是翰林院重大典故,正史中没有详细叙述;幞头是宋人的常服,沈括详细说明幞头按身份分五等;评介刘晏的均输法、范祥的盐钞法、茶的三说法等。
——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三、科技
2、科学家
※郭守敬(元朝):《授时历》
忽必烈还重视科学家并且努力促进他们的工作。他向他们提供财政支持并且试图提高他们在汉人社会中的地位。听说波斯人取得大量的科学发现之后,他邀请天文学家札马剌丁到中国说明这些发明。札马剌丁1267年到达宫廷时带来日晷仪、星盘、地球仪、天球仪,以及一种新的、更准确的中国人称为万年历的历法。...后来汉人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年)利用波斯曲线和计算推导出另一种历法《授时历》,这种历法略作修改后到整个明代还在使用。
四、少数民族文字
辽朝
金朝
西夏
元朝
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进行文学创作。
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形成畏兀体蒙古文;
忽必烈即位后,委派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拼音符号,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契丹文
西夏文
女真文
蒙古文
——模仿汉字字形创造本民族文字
文字中的民族交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