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0 21:5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第2课时)
目录
01
课前预习
02
精巧点拨
03
同步训练
04
素养提升
一、季风气候显著
1. 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季风气候特别显著。
课前预习
海陆之间热力差异大
2. 影响我国的季风。
表2-2-2
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发源地 热带海洋(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 ________大陆内部
风向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东北季风、________季风
性质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对气候的影响 带来丰沛的________,多雨期和高温期一致 降水________,加剧了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
太平
印度
亚欧
西北
降水

3. 在我国受________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其他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4. 填图。
(1)在图2-2-11中相应的位置分别填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在图2-2-11中相应的位置分别填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山脉的名称。
二、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5.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洪涝
旱灾
沙尘暴
寒潮
台风
1. 夏季风的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
表2-2-3
精巧点拨
空间分布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
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时间分配 集中在________月 南方雨季开始________,结束________,雨季________
4—10



2. 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
表2-2-4
灾害性天气 定义 主要影响 影响范围
洪涝 夏季风的势力________(填“强”或“弱”),进得________、退得________(填“早”或“晚”) 淹没、损坏建筑物和农田,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集中在________流域和珠江流域



长江
续表
灾害性天气 定义 主要影响 影响范围
旱灾 夏季风的势力________(填“强”或“弱”),进得________、退得________(填“早”或“晚”) 人畜饮食困难,农作物减产 集中在________平原和黄土高原
沙尘暴 大风把大量沙粒、尘埃及其细颗粒卷入空中所形成的风暴 破坏土壤、植被,阻碍交通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华北
续表
灾害性天气 定义 主要影响 影响范围
寒潮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出现大幅度______、大风、风沙和降水等天气,常伴有霜冻,冬季还有结冰 霜冻造成农作物受冻减产 一般发生在除_______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岛以外的地区
降温
青藏
续表
灾害性天气 定义 主要影响 影响范围
台风 生成于________海洋上的风暴,聚集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中心附近的风速常超过每秒30米 带来狂风暴雨,缓解旱情 东部和南部________(填“沿海”或“内陆”)地区
热带
沿海
  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
(图2-2-12),完成1~3题。
1. 当我国东部正盛行①所示风向时,
我国处于(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同步训练
知识点① 季风气候显著
一、单项选择题
B
2.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水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 )
A.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 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 夏秋多,冬春少
D. 夏秋少,冬春多
3. 下列对图中季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③是干冷的西北季风
B. ②是暖湿的西南季风
C. 甲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明显,属于季风区
D. 乙区域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属于季风区
A
C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读我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图2-2-13),完成4~5题。
4. 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
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
时间大致是( )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5. 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B
C
6. 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诗中的“春风”和“长风”分别指影响玉门关地区的( )
A. 夏季的东南风、冬季的西北风
B. 夏季的东北风、冬季的西北风
C. 夏季的东南风、冬季的西南风
D. 夏季的西南风、冬季的西北风
A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据此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图2-2-14),完成7~9 题。
7.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图中甲、乙、
丙、丁四个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
A. 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 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 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 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知识点②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C
8.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 )
A. 沙暴 B. 大风
C. 暴雨 D. 强烈降温
9. 寒潮、台风都影响到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有可能是
( )
A. 西藏自治区 B. 海南省
C. 浙江省 D. 甘肃省
B
C
  读我国干旱出现频次示意图(图2-2-15),完成10~11题。
10.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有( )
A.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 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C.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D.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11.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也是洪水多发地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地形平坦 B. 夏季风不稳定
C. 台风影响 D.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C
B
  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我国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据此,完成12~13题。
12.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 )
①频率高 ②种类多 ③春秋多、冬夏少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C
13.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措施不利于防灾减灾的是( )
A. 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B. 运用气象卫星准确预报天气
C. 在北方建造防护林
D. 大量砍伐树木,降低地表阻力
D
二、综合题
14. 图2-2-16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强弱与不同纬度地区降水量的多少示意图,甲、乙分别代表不同的年份。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一般年份,夏季风________月开始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这里最早进入雨季。从甲图各地年降水量的多少可知,该年份华北平原可能出现________灾害。
4—5
干旱
(2)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分析这种气候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总结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原因是夏季风由南向北影响我国,影响南方时间长,雨季长,降水多;影响北方时间短,雨季短,降水少。
  梅雨是指每年6—7月份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台湾地区和江淮流域、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时出现的持续阴天有雨的现象,由于正值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被称作梅雨季节。图2-2-17是梅雨形成示意图。
素养提升
(1)结合图文材料,简述梅雨的形成过程。
每年6—7月份,当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遇上较冷空气时,便会产生对流活动,形成连续降水。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雨带长时间停留在江淮地区。
(2)“苏浙沪晒不干棉被”,梅雨季节,苏浙沪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饮食方面:梅雨季节气温高、湿度大,适合霉菌生长繁殖,应注意饮食卫生。家居方面:地毯、棉衣、家具等都可能受到潮气侵扰,发生霉变,家具应及时清除表面湿气;趁降水间歇期,把沙发、地毯、被子等放到太阳底下晾晒;有效利用空调的除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