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0 22: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五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
目录
01
02
思维导图
课程标准
03
课前预习
04
精巧点拨
05
同步训练
06
素养提升
课程标准
1.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思维导图
一、乡村与城市
1. 乡村和城市都是人们聚居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聚落。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为什么?
课前预习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它的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
二、聚落与环境
2.早期的聚落大多数分布在地形__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__、水源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自然资源____________、交通____________的地区。
3.目前,在一些河流____________游或____________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____________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平坦
肥沃
充足
温暖湿润
丰富
便利
中下
沿海平原
荒漠
三、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4. 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巴西的巴西利亚,以及中国云南的_________________、山西的_________________、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和宏村等。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1. 乡村与城市的区别。
表5-3-1
精巧点拨
聚落 人口 交通 经济活动 建筑物
乡村 少且分散 道路少且窄 以农业为主 矮且分散
城市 多且集中 道路多且宽 以工业、服务业为主 高且密集
2. 传统民居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表5-3-2
地区 传统民居图片 民居建 筑特点 当地的气 候特点 两者的相互关系
热带雨林或 热带季风气候区 双层木楼或竹楼 炎热多雨、潮湿 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可以避免潮湿
地区 传统民居图片 民居建 筑特点 当地的气 候特点 两者的相互关系
热带沙漠地区 墙厚、 窗小 炎热、干燥、多 风沙 墙厚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窗小可以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风沙
中国黄土高原 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黄土的直立性挖凿而成,冬暖夏凉
地区 传统民居图片 民居建 筑特点 当地的气 候特点 两者的相互关系
北极地区 冰层、冰块构筑 墙体厚 终年严寒 冰层广布,易于取材;墙体厚,利于保持室内温度
读图5-3-1,完成1~3题。
同步训练
知识点① 乡村与城市
一、单项选择题
1. 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牧业
B. 丙聚落的人们一般从事渔业
C. 丁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
D. 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没有差别
D
C
3. 造成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居民人口数量的多少
B.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C. 土地面积的大小
D. 交通方式的不同
B
读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图5-3-2),完成4~5题。
4. 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顺序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5. 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
a. 交通拥堵 b. 住房紧张 c. 就业容易
d. 环境质量下降 e. 犯罪率下降
A. a、b、c B. d、e
C. a、b、d D. a、b
B
C
6. 读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示意图(图5-3-3),下列地区中,聚落分布密度最小的是 (  )
A. 亚洲东部
B. 欧洲西部
C. 北美洲东部
D. 亚马孙平原
知识点② 聚落与环境
D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读图5-3-4,完成7~8题。
7. 图中聚落分布的规律是 (  )
A. 沿海岸线分布 B. 沿等高线平行分布
C. 沿公路分布 D. 无明显规律
8. 与甲聚落相比,乙聚落发展成规模较大的聚落的优势条件是 (  )
A. 靠近海洋 B. 靠近山地
C. 靠近河流 D. 有矿产资源
C
A
亚洲某国有一种奇特的民居,其给人最深印象的就是宽大的马鞍形屋顶和屋檐(图5-3-5)。该地自古以来就种植稻米,并把稻米储藏在马鞍形的房屋里。马鞍形房屋通常高达10米,斜顶屋檐夸张地向外延伸,
仿佛牛角向两侧伸展,高挑地指向
天空,且朝向为南北走向。据此,
完成9~10题。
9. 下列有关该建筑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有利于预防台风和地震
B. 房屋的最下层一般是家畜,第二层以上才是人居
C. 屋檐南北走向主要是为了遮阴
D. 马鞍形的房屋反映该地气候湿热
A
10. 该建筑可能位于 (  )
A. 炎热干旱的沙漠 B. 终年严寒的地区
C. 炎热多雨的气候区 D. 地势高峻的高原
C
11. 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  )
A. 它们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能增强爱国情感
B. 它们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C. 它们美观漂亮、赏心悦目
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
知识点③ 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B
12. 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
C
13. 2019年农历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夜间被较大规模点亮,并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为保护故宫等文物古迹应 (  )
A. 保持原貌,任其破旧 B. 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
C. 闲置文物,无须管理 D. 异地重建,促进旅游发展
B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2019年7月6日,中国浙江省“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个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此外,城址的格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都高度体现了该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据此,完成14~15题。
14. 良渚古城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目的是
(  )
A. 增加财政收入 B. 完善基础设施
C. 重新装修建筑 D. 进行有效保护
15. 申遗成功后,良渚古城应该 (  )
A. 兴建大量旅游设施 B. 兴办工业企业
C. 实行游客的总量控制 D. 将本地居民迁出岛外
D
C
二、综合题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中国的《汉书·沟洫志》中记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材料二 聚落景观图(图5-3-6)和“聚”及“落”的甲骨文解释(图5-3-7)。
(1)材料一说明聚落的组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2)聚落是人的居住地,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现在聚落分成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分析这两类聚落有哪些差异。(提示:从房屋、道路特点等方面回答)
住宅
乡村
城市
乡村房屋数量少、楼层低;城市房屋数量多、楼层高;乡村道路等级低、密度小;城市道路等级高、密度大等。
(3)根据材料二,推测古代的聚落分布地具有哪些特点。
靠近水源,交通便利。
(4)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降水多,为方便排水,屋顶坡度较_________;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为了保暖,房屋墙体较厚,窗子较_________(填“大”或“小”)。北冰洋沿岸,当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人们就地取材,用_________建造房屋(图5-3-8)。


冰砖
近年来,一些著名景点和古迹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请就如何保护古迹,发表你的观点。
素养提升
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建筑物、雕塑、壁画的侵蚀;禁止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建高层建筑物;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