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随堂练习(5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随堂练习(5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8-05 21:30:29

文档简介

02-01物质的分类1
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2.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 )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
3. 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
? A.豆浆 ? B.牛奶? C.蔗糖溶液 D.烟、云、雾
4.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5.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是 ( )
?A. 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B. 胶体粒子带电荷
?C. 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 D. 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
6.用半透膜把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 )
?A.电泳????????? ???? B.电解?????? ? C.凝聚????????????? D.渗析
二、选择题(有1-2个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
7.下列物质中既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又能够生成盐和水的是 ( )
A.Na2O B.Na2O2 C. Na D.CuO
8.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
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
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
9.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 )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10.在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烟尘对空气的污染。这种除尘法的原理是 ( )
?A.渗析???????????? B.电泳? ? C.凝聚????????????? D.丁达尔现象 纳米科技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人们会利用纳米级(1-100nm,1nm=10-9m)微粒
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解答11、12两题。
11.下列分散系与纳米级微粒在直径上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
A.溶液 B.胶体 C. 悬浊液 D.乳浊液
12.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该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B.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C. 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半透膜?????? ? D.该分散质颗粒能发生布朗运动
1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下列某种溶液,出现的现象是先沉淀,后沉淀溶解。这种溶液是 ( )
A.稀硫酸 B.饱和硫酸镁溶液 C.盐酸溶液 D.饱和硫酸铵溶液
14.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
D.颜色都呈红褐色
15.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16.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 ) A.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相混和并振荡
B.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     
C.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到20mL沸水中,并加以搅拌
D.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20mL到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三、填空题(计42分)
17.(12分)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渗析、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用 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实验室中制取的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Cl-离子。可用 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Cl-离子。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 的方法。
(4)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对粗盐中的这些杂质可采用 和 的方法除去。
(5)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 的方法。
胶体粒子往往通过吸附可以带有电荷,一般非金属氧化物胶体带负电荷,如土壤胶体,
金属氧化物带正电荷,如氧化铁、氢氧化铁等。请解答18、19两题。
18.(4分)如果下列化肥中的含氮量是相同的,那么在作物的吸收效果最差的是 。
①.碳酸氢铵 ②.硝酸铵 ③.硫酸铵 ④.氯化铵
19.(6分)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解决方法可以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为10-9~10-7m,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正极聚集 ,负极聚集 ,理由是 。
20.(12分)就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⑴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原因是

⑵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不能用稀氯化铁溶液。原因是

⑶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长时间加热。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21.(8分)⑴实验操作中,不慎将手指划破,这时可从急救箱中取FeCl3溶液止血,其原理是 。 ⑵今有两瓶标签模糊不清,只知道分别盛有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对其
鉴别。(写出2种方法给6分,再多写出正确方法的奖励2分)
① 。
② 。
③ 。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1.A 2.D 3.C 4.B 5.A 6.D
二、选择题7.B 8.CD 9.C 10.C 11.B 12.AC 13.AC 14.C 15.B 16.D三、填空题
17.(每空2分)⑴过滤 ⑵渗析 ⑶蒸馏 ⑷过滤、蒸发 ⑸加热分解
18.②
19.陶土 ;氧化铁;因为在胶体中,陶土和氧化铁分别带负电荷和正电荷,带负电荷的陶土向电源正极移动,而带正电荷的氧化铁则向负极移动。
20.⑴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凝聚,导致实验失败。
⑵因为氯化铁溶液浓度过稀,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
⑶长时间的加热能够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
21.⑴血液可以认为是胶体,FeCl3溶液能够加快血液的凝固
⑵①在水平方向上用激光笔照射两个试剂瓶,若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淀粉,余者为氯化钠溶液。
②在两支试管(黑底点滴板、井穴板等取溶液1-2滴)中分别取1mL未知溶液,然后分别滴入1-2滴硝酸银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氯化钠溶液,余者为淀粉溶液。
③用两支试管中分别取1mL未知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出现糊状聚沉的是淀粉溶液,余者为氯化钠溶液。
其它如:导电法、品尝(因为该两种溶液无毒)法等合理的方法都算正确答案。

02-01物质的分类2
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淀粉溶液  B.食盐水    C.牛奶    D.碘酒
  2.下列制备溶胶的方法可行的是(  )
  ①0.5mol·L-1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1H2SO4溶液混合并振荡 ②把1m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mL的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③把1mLNa2SiO3溶液加入10mL1mol·L-1HCl溶液中用力振荡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都可行
  3.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存在布朗运动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5.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6.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C.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
    D.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会生成沉淀
  7.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按初中的方法),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2KClO32KCl+3O2↑
    C.S+O2SO2        D.H2+Cl22HCl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  )
    A.石灰石   B.Ca(OH)2  C.CaCO3   D.CH4
  9.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布朗运动
    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10.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A.观察外观          B.丁达尔效应
    C.布朗运动          D.加热
  11、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无机物,又属于碱的是(  )
    A.Na2CO3   B.CH3OH C.CH3CH2OH D.Cu(OH)2
  1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13、土壤胶体颗粒带负电荷,因此土壤中施用含氮总量相同的下列化肥时,肥效最差的是(  )
    A.硫铵    B.氯化铵    C.碳铵    D.硝酸铵
  14、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不能通过滤纸
    C.胶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15.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nm,而胶体颗粒的直径介于______之间。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布朗运动______(“是”或“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
  16.已知氢氧化铁胶体是氢氧化铁胶粒吸附多余Fe3+生成的。现将氢氧化铁固体粉碎使粒子直径在10-9~10-7m,并悬浮于水中,再向悬浊液中加入______或______,即可制得Fe(OH)3胶体。(填两类不同物质)
答案及详解:
1、AC 解析:食盐水和碘酒属于溶液;牛奶、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2、C 解析:不是任何物质间的反应生成物都是胶体,H2SO4和BaCl2反应得到的是白色BaSO4沉淀,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并边加边振荡,可得红褐色Fe(OH)3胶体,Na2SiO3滴入HCl溶液中,用力振荡可生成硅酸胶体。
3、A 解析:溶液和胶体粒子都能透过滤纸。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中,Fe3+和C1-直径都小于1nm,而Fe(OH)3胶粒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分子和离子不存在布朗运动。
4、D 解析:A.属于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凝聚。B.是土壤胶粒遇(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凝聚。C.是蛋白质胶体的丁达尔现象。D.是一个化学反应:Fe3++30H-Fe(OH)3↓,此时生成的Fe(OH)3是大量的沉淀,而不属于胶体。
5、D 解析:雾、云、烟都是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即气溶胶。故应选择答案D。
6、C
7、C 解析:根据初中化学中对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物质得到氧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在题目所给出的四个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应当是C。
8、C 解析:石灰石是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OH)2是碱,CH4是有机物,故正确选项应为C。
9、D 解析: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颗粒的大小,其他的性质都是由此而决定的,因此本题答案应选D。
10、B 解析: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故本题答案应选B。
11、D解析:Na2CO3是无机物,但属于盐;CH3OH和CH3CH2OH为有机物;Cu(OH)2为碱且为无机物,故答案应选D。
12、C解析:1nm~100nm就是胶体分散系中粒子的大小,跟这种超细粉末粒子大小具有相同数量级。
13、D 解析:硝酸铵中的NO不能被土壤胶粒吸附,肥效差。
  点评: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抓住关键信息,周密思考。
14、C 解析:胶体外观均匀、澄清,一定条件下性质稳定,胶粒能透过滤纸。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胶体最基本的性质。
15、><1nm~100nm纳米粒子不是
16、含Fe3+的盐溶液适量强酸溶液(加H+)
解析:Fe(OH)3胶体粒子的结构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并在表面选择吸附了许多Fe3+。题中Fe(OH)3粒子,悬浮于水中但表面没有吸附Fe3+,它是不能稳定存在的。故应向悬浊液中加入含Fe3+溶液或加酸溶液使部分Fe(OH)3和酸反应生成Fe3+。
  
02-01物质的分类N 3
1.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白糖、冰水混合物 B.铁粉、食醋   C.干冰、食盐 D.盐酸 、空气
2.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类别相同的是
A.氧气、氧化镁 B.硫酸铜、氯化钠  C.硫酸、碳酸钠 D.硝酸银、氢氧化钠
3.下列各组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A.化合物、单质
B.元素、原子   
C. 氧化物、化合物
D.纯净物、化合物
4.选项中的物质与其他不同的是
A.Fe B.Na C.Ag D.Si
5.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A.Na、K2O、HNO3
B.CO2、CaCO3、NaOH  
C.SO2、SO3、H2SO4
D.NaOH、Mg(OH)2 、Cu(OH)2
6.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 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也属于同类氧化物的是
A.CaCO3
B.SO3
C.CuO
D.KMnO4
7.在Zn、ZnO、 ZnCO3、盐酸和CaCl2溶液五种物质中,每两种物质反应能生成ZnCl2的方法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8.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化合或分解反应,也不属于置换或复分解反应的是
A. CH4 + 2O2 =CO2 + 2H2O  
B.C + H2O(气)=CO + H2
C.Cu2(OH)2CO3=2CuO + CO2 ↑+ H2O
D.FeCl3 + 3NaOH=Fe(OH)3 ↓+ 3NaCl3
9.下列四个反应中有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它是
A. 2Fe(OH)3 = Fe2O3 + 3H2O      
B.CaCO3 = CaO + CO2↑
C.2NaHCO3 =Na2CO3 + CO2↑+ H2O    
D.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10.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组合 分类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F2
CO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11.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不正确的有 .
① 海水、空气、胆矾、盐酸均为混合物;②H2CO3、 CH3COOH、 H2SO4、NaHSO4均为酸;③Mg(OH)2、 NaOH Cu2(OH)2CO3、 NH3·H2O均为碱;④Na2CO3、N2O5、SiO2、Ca(OH)2均为氧化物;⑤NaHSO4、AgCl、AlCl3 、Cu2(OH)2CO3均为盐;⑥NaH2PO4、Na2HPO4、Na3PO4既为钠盐,同时又为含氧酸盐。
12. 将(Ⅰ)中物质与(Ⅱ)中物质分别用短线连起来
(Ⅰ) (Ⅱ)
Na2SO4 含氧酸盐
KHSO4 无氧酸盐
NaCl 钠 盐
NaHCO3 硫酸盐
BaSO4 酸式盐
13.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的类别上。O2、Cu、HCl、NaOH、KNO3、SO2、空气和含氧60%的MgO。
02-01物质的分类N 4
1. 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 悬浊液 B. 乳浊液 C. 胶体 D. 溶液
2. 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
A. 豆浆 B. 墨水 C. 颜料 D. Fe(OH)3悬浊液
3. 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食盐水溶液、牛奶、豆浆 B.肥皂水、泥水、江河水
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 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4. 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
A. 透明程度 B. 分散质颗粒大小 C. 稳定性 D. 丁达尔效应
5. 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A. 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B. 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
C. 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得到的无色溶液
6. 把一瓶Fe(OH)3胶体分成四份,分别进行以下操作,所述现象不正确的是
A. 直接过滤,没有得到滤渣
B. 加入过量盐酸处理后,再用一束光照射,仍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C. 用一束光照射,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D. 长时间加热后再过滤有滤渣
7. 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B. 溶液中溶质粒子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C. 通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移动
D. 溶液中通入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入一束光线出现明显的光带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B. 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C. 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D. 鉴别CuSO4与NaOH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9. 已知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荷,又有很大的接触面积,因而具有选择吸附能力。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最差的是
A.(NH4)2SO4 B. NH4HCO3 C. NH4NO3 D . NH4Cl
10. 关于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B. 加热煮沸FeCl3溶液
C. 把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D. 把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到沸水中
11. 胶体的介稳性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现象要破坏介稳性的是
A.生产涂料
B. 配置墨水
C. 明矾净水
D. 用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
12. 用物理方法把固体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得到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 溶液 B.悬浊液 C. 胶体 D. 乳浊液
13. 下列关于胶体说法正确的是
A. 胶体都是液体
B.胶体都有颜色
C. 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D. 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粒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
14. 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 液溴和汽油
B. BaCl2溶液和H2SO4混合
C. 酒精和水
D. 鸡蛋清和蒸馏水
15.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在溶有1mol Fe(OH)3的胶体中,含有NA个胶粒
B. 将一束强光透过淀粉溶液也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还和胶体的知识有关
D. 纳米材料粒子之间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16. 下列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 鸡蛋清 ② 淀粉溶液 ③ 硫酸钠溶液 ④Fe(OH)3胶体 ⑤ Fe(OH)3悬浊液
17.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具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①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 ② 都不能透过滤纸
③ 均为有色透明的液体 ④ 呈红褐色
⑤ 都比较稳定,封闭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 ⑥ 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⑦ 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18. 请按照下面的实验步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检验胶体的性质,首先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向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怎样检验你是否制得了胶体?
(3)某同学在活动过程中,便滴加FeCl3溶液边用玻璃棒搅拌,结果没有制出胶体,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19. (1)分别将CuSO4溶液、Fe(OH)3胶体和泥水进行过滤观察到的现象是
(2)把盛有三种分散系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3)半透膜是孔隙比滤纸孔隙还小的选择透过性膜,分别用三种分散系实验,发现只有CuSO4溶液能透过半透膜,由以上三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20. 已知淀粉溶于水后,淀粉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现有两瓶标签模糊不清,只知道分别盛有淀粉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将其鉴别。

02-01物质的分类N 5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合理答案)
1. 下列事实与胶体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泥浆中泥沙是溶质,水是溶剂
②用于皮肤杀菌消毒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乙醇是溶剂
③凡是分散质能透过半透膜的分散系即属于胶体
④胶体的凝聚属于物理过程
⑤碘酒属于胶体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④      D、全不正确
3.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下列某种溶液,出现的现象是先沉淀,后沉淀溶解。则这种溶液是
A、饱和硫酸镁溶液 B、饱和硫酸铵溶液
C、稀硫酸 D、稀氢氧化钠溶液
4.在水泥厂、冶金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烟尘对空气的污染。这种除尘法的原理是
A、渗析 B、电泳 C、凝聚 D、丁达尔现象
5. 已知35%NaOH溶液密度为1.38g·cm-3,5%的NaOH溶液的密度为1.05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20% B、=20% C、<20% D、无法估算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有1~2个合理答案)
纳米材料是指在10—9m~10—7m尺寸的材料,由这种材料制成的一些物质具有一些奇异的性能。如通常的金属大多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而由纳米金属颗粒制成金属的材料却是黑色的。据预测,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可能会引起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变化。请回答以下与纳米有关的问题
6. 1纳米(1nm)是
A、1×10—7m B、1×10—8m C、1×10—9m D、1×10—10m
7. 原子的直径应处于下列哪一个数量级
A、1×10—8m B、1×10—9m C、1×10—10m D、1×10—11m
8. 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一种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现象
C、所得液体可能是胶体 D、所得物质一不定期是浊液
9. 将淀粉—KI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
A、加碘水变蓝色 B、加碘水不变蓝色
C、加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D、加入氯水变蓝色
10. 某胶体遇氯化镁溶液或石膏水易发生聚沉,而遇食盐水或Na2SO4溶液不易发生聚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胶体遇氯化钡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
B、该胶体分散质微粒带正电荷
C、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
D、该胶体的微粒直径为10—7cm~10—9cm
11.(2006广东高考题)下列叙述正确是
A.酶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348K时活性更强
B.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而土壤保肥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C.银制品久置干燥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使表面变暗
D.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的分子,结构对称,稳定性好
12.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0℃时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
B、20℃,100g水可溶解34.2gKCl,此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C、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D、相同温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力的纯氧,100g水中溶入的氧气质量增加
13. 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沉淀物的质量为7.4 克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克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克
14.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mol/L
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
C、20℃时,密度小于1.174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g/cm-3
15 .t℃时,将100g某物质A的溶液蒸发掉10g水,恢复至t℃,析出2.5g晶体,再蒸发掉10g水,恢复至t℃,析出7.5g晶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时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若A是CuSO4,则7.5g晶体中含水2.7g
C、t℃时,A的溶解度为75g
D、原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40%
三.填空
16.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1)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
(2)随后沉淀会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 ,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现象 (写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