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的计算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平衡的计算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8-05 21:5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题
利用“三行式”解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题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题在高考理综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然而,无论什么类型的计算题,我们都可以利用“三行式”去分析解决,建立这种思维模式,学生无论遇到怎样复杂的试题时都不至于无从下笔。具体方法为:在可逆反应方程式下面列出到达平衡的过程中,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和平衡量(其中的“量”为物质的量或浓度,但必须一致),然后根据题中信息找关系,再列方程式计算。
例4. 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A.33% B.40% C.50% D.66%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
说明:选择题均为单选
1、2007年3月8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轿车生产国,汽车尾气正成为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源。NO和CO都是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为控制汽车污染有人提出以下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使用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降低压强 D.升高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2、漂白粉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lO- + H2O HClO + OH- 下列措施能提高其漂白效果的是 ( )
A.加水稀释 B.通入CO2 C. 通入适量H2S D.加少量NaOH
3、一定条件下存在下列平衡: 2A(g) B(g); Q>O在测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 )
A.温度150℃、压强4.04×105 Pa B.温度25℃、压强1.0 1 × 105 Pa
C.温度150℃、压强5.05×104 Pa D.温度0℃、压强5.05×104 Pa
5、可逆反应:3A(g) 3B(?)+C(?);Q < O,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B和C一定都是固体
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D、B和C不可能都是气体
6、反应A2+B2 2AB在不同温度和压强改变条件下,产物AB的生成情况,如图示:a为500℃,b为300℃时情况,c为300℃时从时间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2、B2、AB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
B.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
C.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D.AB为固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7、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A(g)+B(g) C(g)+D(s);Q<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少量D,逆反应速率增大 B.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平衡后加入A,上述反应的Q减小
8、2.0 mol PCl3和1.0mol C1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PCl3(g)+ C12(g) PCl5(g) 达平衡时,PCl5为O.40mol,如果此时移走1.O mol PCl3和0.50 mol C1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 PCl5的物质的量是( )
A.0.40 mol B.0.20 mol C.小于0.20 mol D.大于0.20 mol,小于0.40 mol
9、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10、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
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
C.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11、已知反应mX(g) + nY(g) qZ(g);Q>0 m + n > 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12、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N2O4(g)2NO2 (g)达到平衡时,再通入一定量的N2O4(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2O4的体积分数 (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13、一定条件,在2L密闭容器里加入一定量A发生变化,建立了如下平衡:A(g) 2B(g),2B(g) C(g)+2D(g) ,测得平衡时A的浓度为0.3 mol·L-1,B为0.2 mol·L-1,C为0.05 mol·L-1。最初在容器里加入A的物质的量是( )
A.0.6 mol B.0.9 mol C.1.2 mol D. 0.45 mol
14、反应mA(s)+nB(g) pC(g),Q>0,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
① m + n > p ②x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③ n > p
④x点反应速率比y点时的反应速率慢 ⑤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A.①②⑤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③ D.只有①③⑤
15、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0),当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c1 :c2=1 :3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16、在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CO(g)+NO2(g) CO2(g)+NO(g) △H<0达到平衡后:
(1)扩大容器体积,平衡 ,C(NO2)将 ,反应混合物的颜色 。
(2)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
体系的压强 ,平衡 ,
(3)加入催化剂,NO的物质的量 ,原因是 。
20、t℃时,将3 mol A和1 mol B气体通人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 A(g)+B(g) x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了O.8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O.4 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x=_______;
(3)若继续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假设氦气和A、B、C都不反应)后,化学平衡(填字母)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1.在容积不同的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同量的N2和H2,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N2+3H22NH3,并分别在t秒时测定其中NH3的体积分数,绘图如下:
(1)A,B,C,D,E五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
(2)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反应。(放热、吸热)
(3)AC段的曲线是增函数,CE段曲线是减函数,试从反应速率和平衡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1~T2变化时V正 V逆,T3时V正 V逆,T3~T4变化时V正 V逆
2.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填>、=、<),且C3 1.0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3.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Q,Q>0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
0.008
0.007
0.007
0.007
⑵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 (NO)=2v正 (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⑷ 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5.(1)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化学反应中M、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如右图,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 。
(2)在10℃和2×105pa的条件下,反应:aA(g)dD(g)+eE(g)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温度维持不变),表中列出不同压强下反应建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已知反应过程中未出现物态变化。)
压强/pa
2×105
4×105
D的浓度(mol/L)
0.7
1.5
则压强由2×105增大到4×105时,平衡向 方向移动(填“正”或“逆”)。a与(d+e)的关系是:a (d+e)。(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H2(g) + I2(g) ? 2HI(g) + Q (Q>0)
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 。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
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 (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
HI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反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3中画出8分钟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