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之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之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1 08:4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附件2: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巧用杨桃,玩转地形图
知识点来源 □学科:地理 □年级:七年级 □教材版本:湘教版 □所属章节: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之学看地形图
录制工具和方法 方法:杨桃、手机、手机支架、电脑;方法:边讲边操作,边录制
设计思路 利用课件讲解基本概念如等高线、等高距和等高线地形图。 利用实物杨桃做道具,绘制杨桃山体等高线地形图,通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与杨桃山体实物,归纳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从而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通过课件中的练习题巩固,学以致用。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能够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山峰、山谷和山脊
教学重点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山峰、山谷、山脊。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今天陈老师教你如何巧用杨桃,玩转等高线,轻松学看地形图。我们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对应的课标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山峰、山脊和山谷。 二、新课讲授: 在讲授这部分内容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3个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①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的线就是等高线。 上图为两位同学学等高线概念画的图,我们来看看谁画的等高线是正确的。(可暂停视频观察思考1分钟)。B同学画的是正确的。A同学内圈把海拔不同的140、160、200都连一起了。 从上图的等高线地形图我们发现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为50,这叫等高距。 ②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 ③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在平面上,组成等高线地形图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呢?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又有什么样特征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杨桃来直观形象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巧用杨桃,秒懂地形图 ①教师利用杨桃比拟山体,绘制杨桃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 ②利用杨桃直观的凸起的棱与陷进去的部分比拟山体的山脊和山谷,观察杨桃山体与之对应的等高线图,归纳山顶、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特征。 ③总结归纳:山顶: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凸低为脊 山谷:凸高为谷 三、学以致用(可以暂停2分钟,自主完成) 右图为石芽岭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右图中标出石芽岭山体的山顶、山谷和山脊部位,并估算所标山顶的海拔为多少米? (2)石芽岭附近的同学经常去石芽岭山脚装泉水,请问在山体什么部位装到山泉水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 四、扩展延伸: 山谷与山脊哪一部分容易发育成河流? 演示实验:在杨桃山体的山顶倒牛奶,可直观看到山谷易聚水成河。
教学反思 等高线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们容易混淆山谷和山脊的等高线。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从生活出发,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水果杨桃作为山体模型,直观形象让学生区分山谷和山脊,并从实物模型中找到山谷和山脊等高线的特征。最后通过一个小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理解山谷易聚水成河。整个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通过概念讲解、实物模型演示、习题学以致用三方面来完成本节课对应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和山谷”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