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新湘教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
必备干货
课标解读
1、掌握岩石圈物质,识别常见矿物和岩。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的转化过程。
3、能画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目 录
CONTENT
01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02
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①矿物、摩斯硬度②石膏、方解石、石英;磁铁矿、赤铁矿;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③三大类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内生矿床;沉积岩、外生矿床;变质岩
①岩石转化②岩石圈物质循环
03
知 识 拓 展
①元素、矿物、矿产、岩石、岩石圈、六大板块②球状风化物③ 云贵高原农业自然区位 ④ 剥蚀作用、地壳上升、地壳下降⑤ 岩层新老判断、 沉积环境推断;地质作用与原物质、生成物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图2—1 后母戊鼎
铜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对铜进行加工,如加入适量的锡变成青铜,就可以用来制作工具和礼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后母戊鼎,重达875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在自然界,更多的化学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它们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
1.为什么人类使用铁器要晚于铜器?
人类最早利用的铜来自孔雀石,这在历史上人类居住地比较常见,但天然铁矿石非常稀少,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是从天空落下来的陨石;铜的熔点比铁低很多,当时主要燃料燃烧提供的温度不能达到炼铁的程度;铁容易氧化生锈,冶炼技术比铜复杂,生铁质地脆,只能做粗笨的器具,铜加工相对简单。
2.想一想,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岩石圈四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化学元素 → 矿物 → 岩石 → 岩石圈。
单质
化合物
结合体
相互转化
岩石圈是自然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了解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过程。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矿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自然界已发现矿物达 3 000 多种,常见的有五六十种。绝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石英(SiO2)。目前,能被利用的矿物有200多种。
金刚石:单质,碳元素组成,无色到黑色,无色为最佳颜色。加工后称为钻石。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实践应用
(22页)
常见矿物的简单识别
不同矿物,物理、化学性质多不相同,如结晶形态、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硬度、密度、磁性等。如石英晶体为透明的六棱柱,两端呈六棱锥状;食盐晶体多为透明的正方形;方解石晶体通常为斜方六面体,无色透明的方解石俗称“冰洲石”。利用肉眼和简单的工具,可以识别一些常见的矿物。
石英: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成分SiO2 ,纯净的为透明的,为水晶;含Fe+3呈紫色,为紫水晶;玛瑙也是石英的一种。
方解石成分为CaCO3,主要存在于石灰岩和大理岩
食盐晶体
方解石晶体
大理岩
石灰岩
非金属矿物
云母,易撕成薄片,具有弹性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实践应用
(22、23页)
常见矿物的简单识别
摩斯硬度计
硬度,矿物硬度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如刻画、压入、研磨等)侵入的能力。
代表矿物 硬度等级 简要说明
滑石 1 指甲能轻易地在其上划出痕迹
石膏 2 指甲能较容易地在其上划出痕迹
方解石
3 多为透明或半透明晶体,指甲在其上划不出痕迹,但曲别针可以划出痕迹
萤石 4 常为多种颜色的半透明晶体,小刀可以轻易地在其上刻画出痕迹
磷灰石 5 小刀可以在其上刻画出痕迹
长石 6 一般小刀很难刻画,但玻璃可以在其上刻画出痕迹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实践应用
(22、23页)
常见矿物的简单识别
摩斯硬度计
硬度,矿物硬度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如刻画、压入、研磨等)侵入的能力。
代表矿物 硬度等级 简要说明
石英 7 一般小刀很难刻画,但玻璃可以在其上刻画出痕迹
黄玉 8 能够在玻璃和普通钢铁上刻画出痕迹
刚玉 9 多为晶体,宝石类矿物,能在黄玉上刻画出痕迹
金刚石 10 自然界最硬的矿物,宝石,能在其他矿物上刻画出痕迹
1、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正确的一组是 ( )
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
2、通过肉眼和简单工具识别矿物的下列哪些特征( )
①透明度 ②化学成分 ③光泽 ④颜色 ⑤晶体形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讲练结合
解析:
第1题,自然界的元素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称为矿物;不同矿物有规律结合,形成岩石;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答案:c
第2题,化学成分不能通过肉眼识别。答案:c
根据所学知识,并查阅资料,完成相关任务。
1.区分石膏、方解石、石英等矿物,可使用哪些方法?
石膏:硬度低,指甲可刻动,可撕成薄片,呈纤维状、粒状。
方解石:小刀易刻动,锤击成菱形碎块,滴加稀盐酸后冒泡。
石英:不能被小刀划出刻痕,滴加稀盐酸后不会冒泡。在实验室环境下,还可以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内部结构来区分它们。
(23页)
根据所学知识,并查阅资料,完成相关任务。
2.观察磁铁矿、赤铁矿的颜色,以及它们对磁铁的反应,再区分这两种矿物。
赤铁矿带红色,磁铁矿显黑色。从磁铁能吸引的是磁铁矿。
(23页)
图2—5 磁铁矿
图2—6 赤铁矿
根据所学知识,并查阅资料,完成相关任务。
3. 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是容易混淆的矿物。黄铁矿因其浅黄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黄金,故又称“愚人金”。议一以,若要区分上述三种矿物,可使用哪些方法?
表面颜色:黄铁矿为浅铜黄色,黄铜矿常带绿色调,自然金常带红色调。条痕颜色:自然金为金黄至浅黄,黄铁矿为黑色,黄铜矿为黑色。
摩斯硬度:自然金2.5—3,小刀极易刻画,其次黄铜矿3.5——4,小刀易刻画,性脆,最大是黄铁矿6—6.5,小刀不能刻画。相对密度:黄铜矿最小(4.1—4.3),黄铁矿其次(4.9—5.2),自然金最大(15.6——19.3)。
(23页)
图2—7 自然金
图2—9 黄铜矿
图2—8 黄铁矿
条痕金黄色,小刀极易刻画,具延展性
条痕黑色,小刀不能刻画,性脆
条痕黑色,小刀易刻画,性脆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二)岩石
岩石是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岩石圈(地壳全部、上地幔顶部)的主要物质。按照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石英+长石+云母==花岗岩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二)岩石
※岩浆岩:由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岩浆岩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最主要的成分是SiO2。
①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最初位置较深),冷却凝结时间长,结晶颗粒大,坚固。
②喷出岩:岩浆沿地壳最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时间短,有流纹和气孔(内部气体来不及散发),结晶颗粒小,结构疏松。
花岗岩
玄武岩
流纹岩
安山岩
岩浆活动形成内生矿床,常有金刚石、硫磺等矿物。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实践应用
(24页)
认识常见的岩浆岩
花岗岩 多呈肉红色或灰白色,略具黑色斑点,主要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结晶颗粒较粗,肉眼明显可见。
玄武岩 多呈黑、黑灰等色,主要矿物有辉石和长石,矿物结晶颗粒较细,需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看见,岩石中常见气孔。
安山岩 多呈灰、灰绿、紫红等色,主要矿物有角闪石和斜长石,岩石中常见气孔。“安山岩”一词来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二)岩石
※沉积岩:地表岩石在风化和侵蚀的影响下,形成碎屑物质,被外力搬运到低洼处沉积起来,伴随着的地壳的下降,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仅占地壳质量的5%,但分布十分广泛。在大陆部分,有75%的面积出露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层理构造,可能含有有化石。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外生矿床:沉积作用形成,例如沉积岩中有煤炭、石油。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实践应用
(25页)
认识常见的沉积岩
砾岩 由直径在2毫米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砾岩和角砾岩。砾岩多由次圆状或圆状的砾组成,角砾岩由带有棱角的砾组成。
砂岩 由直径0.05—2毫米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其中,石英颗粒含量在90%以上者称为石英砂岩。
页岩 由直径小于0.005毫米的微细颗粒(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粘土矿。其中,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的称为页岩。页岩主要是鳞片状黏土矿物层层累积、平行排列并压紧而成。页岩致密而不透水,往往成为地下水的隔水层。但是,页岩性质柔软,抵抗风化能力较弱。
石灰岩 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岩石,只要成分是CaCO3(陆相湖泊和浅海的沉积环境)。
石灰岩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二)岩石
※变质岩: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或者陨石冲击的影响,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均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岩石。
砂岩
→ →
石英岩
花岗岩
片麻岩
→ →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 →
→ →
页岩
板 岩
石灰岩
大理岩
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二者主要矿物均为方解石,均属于碳酸盐岩;大理岩以产地命名,白色大理岩称为汉白玉,汉代开始使用)
汉白玉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26页)
认识常见的变质岩
片麻岩 典型特征是具有片麻状构造,即一种在定向压力下由浅色矿物和深色矿物组成的不连续的条带。
大理岩 由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经变质作用重结晶形成,质纯者为白色,含杂质者呈现各种颜色。我国云南大理所产最为有名,大理岩即由此得名。纯白而致密的大理岩通称汉白玉。
石英岩 由石英砂岩经变质作用重结晶形成,通常硬度大,坚硬致密。质纯者颜色洁白,含铁者呈红、紫红等色,或具铁矿斑点。
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岩石结构是砂岩
解析: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是喷出岩,花岗岩是侵入岩。
B丹霞地貌,砂砾岩层巨厚。广东丹霞山有典型。
C岩溶地貌景观是可溶性的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D花岗岩抗风化能力强,特有的“球状风化物。
答案:C
讲练结合
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广泛。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花岗岩的哪些特征使其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
答案:花岗岩质地坚硬致密,美观,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强,吸水率低,不污染环境,是建筑的好材料。
温馨提示:花岗岩需先测其辐射水平,再确认其使用场合。
(26、27页)
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广泛。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2、产自云南点苍山的大理石,裁切后的石板常有独特的波纹,呈现出类似天然的山水画、水墨画画面。唐宋以来,天然石画就被当作居室装饰或文房用品广泛使用。在当地,天然石画又称石板画、大理石画,古玩行里口语称“老石片儿”。
(1)议一议,“老石片儿”是怎么形成的?
点苍山大理石形成后,随着海陆变迁和地壳运动,含各种金属元素岩浆浸入,形成五光十色的大理石。开采的大理石切割后,抛光面花纹千奇百怪、图案绚丽多姿。
(2)有人认为,“老石片儿”的波纹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不认同,只有沉积岩中才有可能存在化石。中远古代沉积孕育了大理奇石的母岩:石灰岩、白云岩。后经多次变质作用,有色矿物渗入(所含杂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分布不均匀),加之造山运动中侧向压力的挤压搓揉,最终形成各类波纹。
(26、27页)
图2—21 大理石天然画面
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广泛。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3、贵州布依族石板房建筑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石布依族人民将传统生态观融入地方民居的杰作,多见于布依族聚居的黔中西部。布依族“石头寨”,石屋、石地板、石路、石围墙,从墙壁到门窗,再到屋顶的“瓦面”,全部由青白色石头铺砌而成。石板房的修建,与当地广泛分布的岩石密切相关。
(1)查找资料,了解当地岩石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2)当地岩石稍作加工,即可作为房屋的砌块或瓦片,其原因是什么?
(3)贵州降雨日数多,相对湿度大。作为瓦片和墙面,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但多年后需要更换,其原因是什么?
(26、27页)
图2—22 贵州布依族石板房
3、(1)查找资料,了解当地岩石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2)当地岩石稍作加工,即可作为房屋的砌块或瓦片,其原因是什么?
(3)贵州降雨日数多,相对湿度大。作为瓦片和墙面,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但多年后需要更换,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贵州布依族的石板房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浓郁的山地特征和强烈的民族特色,朴实多变,浑然天成,属于因地制宜就地选取料的生态建筑。
答案:(1)页岩石岩层外露,多层理构造。(2)页岩广泛分布,硬度适中,易于开采;节理裂隙发育,层理分明,易剥离成片状;厚度均匀。(3)页岩石板较易风化。
(26、27页)
图2—22 贵州布依族石板房
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一)岩石转化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组成岩石圈的岩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岩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和其中的化石告诉我们,它们曾经是松散的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才变成坚硬的岩石。在岩浆岩地区,如花岗岩山地和丘陵,也经常看到岩浆岩风化后的碎屑物质成为沉积岩的“原料”。同样,在变质岩中,总能找到它的“前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一些痕迹。
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二)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地球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地质运动。
研究表明,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推动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当岩石回到地幔深处时,被熔融成新的岩浆,它们作为岩石的生命就暂时结束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1、读图2—23,完成相关任务。
(1)按照下列步骤,解读图像信息。
①就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和喷出岩有何差别?
②沉积物沉积下来以后要经过哪些过程才能变成沉积岩?
沉积物必须经过埋藏和固结成岩作用,才能变成坚硬的沉积岩。
③变质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原先形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
④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放射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熔融等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
(29页)
岩浆岩 形成条件 分布位置
侵入岩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成 最初的分布位置较深,是在地壳之中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分布在地表之上
1、读图2—23,完成相关任务。
(2)根据图2-23,设计了如图2-24所示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①在图中方框内填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名称,并说出填写的依据。
②说出图中箭头A、B、C、D所代表的含义。
(29页)
A.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
1、读图2—23,完成相关任务。
(2)根据图2-23,设计了如图2-24所示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③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多种形式,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设计一幅富有创意的图示。
a表示冷却凝固;b+c表示外力作用;d表示变质作用;e表示重熔再生。
(29页)
2、在距今十几亿年的地质时期,新疆南部还是一片海洋,白云岩广泛沉积。在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形成白云质大理岩。3亿—4亿年前,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经过一系列变质作用,白云质大理岩最终形成玉石。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后,山脉隆起,经过长期的剥蚀破坏,渐渐使埋藏在山体中的玉石裸露在地表,这就是和田玉山料。小块的和田玉山料被冰川、流水等挟带至河流中,在流水搬运过程中被不断打磨,玉石变得浑圆,并最终沉积在河床或河漫滩上,成为和田玉籽料。
(30页)
图2—25 和田玉籽形成示意
(1)根据材料内容,将①和田玉山料、②白云岩、③和田玉籽料、④白云质大理岩、⑤和田玉石按形成时间进行排序。
答案:②④⑤①③
(2)按成因分类,和田玉石属于哪类岩石?和田玉石和白云质大理岩的矿物成分相同吗?为什么?
变质岩。和田玉石是白云质大理岩受到岩浆侵入影响,二者均以方解石为主;但从更高知识层面看,二者存在明显区别。
2、在距今十几亿年的地质时期,新疆南部还是一片海洋,白云岩广泛沉积。在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形成白云质大理岩。3亿—4亿年前,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经过一系列变质作用,白云质大理岩最终形成玉石。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后,山脉隆起,经过长期的剥蚀破坏,渐渐使埋藏在山体中的玉石裸露在地表,这就是和田玉山料。小块的和田玉山料被冰川、流水等挟带至河流中,在流水搬运过程中被不断打磨,玉石变得浑圆,并最终沉积在河床或河漫滩上,成为和田玉籽料。
(30页)
图2—25 和田玉籽形成示意
(3)设计一个示意图,说明和田籽料的形成过程。
珠穆朗玛峰发现了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
1.珠峰地区一定发生过的地质作用包括下图中的(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2.有关甲岩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岩石是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
B.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C.常蕴含有色金属
D.一般来说,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讲练结合
解析:1、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④正确。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③正确。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必然经过外力作用①②。答案A。
2、有色金属多在岩浆岩中,称为内生矿床。答案C。
知 识 拓 展
元素、矿物、矿产、岩石、岩石圈、六大板块
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岩石的基本单元,不同矿物结合形成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形成矿产。矿产强调矿物的生产性。矿石强调矿产存在于岩石中。
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形成岩石圈,漂浮于软流层上(大陆漂移)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断层、海岭和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
球状风化物
花岗岩是由地下深处的熔岩在高压环境下冷却而成,后来岩体上升,上覆岩石剥离,在外力的长期风化、侵蚀下形成节理发育,最后突出的棱角部位逐渐被磨平,形成球状风化物。
云贵高原农业自然区位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属于喀斯特地貌区。气候湿润,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强,岩层破碎,地形崎岖;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农业不发达。
剥蚀作用、地壳上升、地壳下降
(1)剥蚀作用:各种外力对位于地表的岩石和风化物的破坏作用。
(2)地壳上升:埋于内部的沉积岩、变质岩和侵入岩能露出地表接受外力的风化和侵蚀。
(3)地壳下降:埋于内部的沉积岩、侵入岩会继续下降,承受更大的压力和高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若变质岩继续下降,会重熔再生为岩浆。
1.从成因看,花岗岩生成的位置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裸露在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解析:1、花岗岩属于侵入岩,为右图中①的位置。答案:A。
2、具体地质过程为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形成花岗岩,后地壳抬升裸露出地表,经外力的风化侵蚀,碎屑物质剥离、搬运,形成山脊。答案:D
讲练结合
岩层新老判断
(1)一般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喷出岩晚于所切穿岩层,侵入岩晚于所在岩层,变质岩晚于相邻岩浆岩,褶皱、断层晚于所在的岩层。
(3)海底岩石,离海岭越近,地质年龄越小;离海沟越近,地质年龄越大(参照的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1、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
2、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解析:1、分析地质作用过程要从下向上表述。最开始在沉积环境下形成石灰岩,后地壳上升被外力侵蚀形成寝室面;然后地壳下降,在沉积环境中分别形成了页岩、砂岩;后来岩浆在压力作用下侵入石灰岩、页岩、砂岩形成花岗岩;最后岩层出现断层,左侧岩体相对下降、右侧岩体相对上升;最后地壳上升,形成目前的最上面的侵蚀面。答案: C
2、页岩是沉积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岩层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侵蚀面是风化、侵蚀导致,该地区地壳有升有降。答案:C
讲练结合
沉积环境推断
(1)富含珊瑚礁石灰岩地层,以前是温暖海洋环境;红色页岩,以前是湿热气候;含煤地层,以前是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2)地层厚薄:某地层厚度大,对应地质年代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对应地质年代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是沉积物来源匮乏。
(3)地层相互关系:地层水平状态,且连续排列,对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层倾斜、颠倒,对应地质年代由地壳运动,岩层出现褶皱。
沉积环境推断
(4)地层缺失:该地层对应地质年代,地壳上升,无沉积过程;或者当地气候变化,无沉积物来源;或虽有沉积作用,但后来地壳隆起,沉积物被剥蚀。
(5)两套岩层:①侵蚀面:下部岩层形成后,地壳上升,被外力侵蚀而成。②若侵蚀面上堆积物为风化壳,一直是地壳上升,受外力的风化、侵蚀。③若侵蚀面上有新岩层,出现地壳下沉,由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新沉积岩;
地质作用与原物质、生成物质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判读
(1)指向:三个或一个箭头(三个箭头指向岩浆,意味着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为岩浆;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则强调三大类岩石要经过一个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再由变质岩重熔再生为岩浆)。
(2)指离:两个或一个箭头(两个箭头指离,意味着对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进行了细分:侵入岩(形成时埋藏较深)和喷出岩;一个箭头指离,仅表达:岩浆冷却凝固为岩浆岩)。
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
1、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序号与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熔化
3、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解析:1、甲属于喷出岩,直接接受外力侵蚀形成沉积物,乙属于侵入岩。答案:B。
2、①③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④重熔再生,⑤变质作用,⑥固结成岩。答案:A
3、甲为喷出岩,有气孔和流纹;乙为侵入岩,没有化石;丙为变质岩,没有化石;大理岩是变质岩,丁为沉积岩。答案:A
讲练结合
1、①②③④表示各类地质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 B.乙、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并含有化石
C.断层的形成与①有关 D.②③④均属于内力作用
2、能反映甲→乙转化过程的是
A.长石→花岗岩 B.页岩→板岩 C.化石→石灰岩 D.大理岩→石灰岩
解析:1、甲是沉积岩,丙是岩浆岩,乙是变质岩。①是固结成岩,②是冷却凝固,③是重熔再生,④是变质作用。答案:D。
2、从甲到乙,意味着是从沉积岩变质为变质岩。答案: B.
讲练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