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秋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21 07:1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秋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含有参考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酒精燃烧 C.铁丝弯曲 D.西瓜榨汁
2、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3、下列物质的应用取决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蜡烛照明 B.用米酿成酒
C.用铁制成铁锅 D.用天然气作燃料
4、粗盐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量取液体 B.称量固体 C.过滤 D.点燃酒精灯
5、区分一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可行的方法是( )
(1)闻气味 (2)观察颜色
(3)分别倒入等量的石灰水并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A.(3)(4) B.(1)(3)(4) C.(2)(3)(4) D.全部
6、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 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7、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香水气味充满整个房间
B.自行车长期使用后,车身金属部分氧化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从冰箱拿出的干燥玻璃杯,过一会表面有很多水珠
8、在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且不被人体吸收
B.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少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D.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酒精灯的火焰可用嘴去吹灭
B.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3
C.酒精灯不用的时候,必须盖上灯帽
D.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10、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粮食酿酒 C.风力发电 D.空气液化
11、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 氮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12、下列仪器能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集气瓶 C.量筒 D.燃烧匙
13、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汽油挥发 C.酒精燃烧 D.冰雪融化
1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C.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15、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1)石蜡是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状态,密度______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水。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______________,说明石蜡的硬度______________ (硬、软、较硬)
(2)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共三层,其中________温度最高, ________温度最低。
(3)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________,这说明蜡烛燃烧后有________生成;片刻,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蜡烛燃烧后还有________________气体生成。
17、实验操作要规范,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可能发生事故.如图所示的两种错误操作,都会引起试管破裂.
(1)图甲中,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试管口的冷凝水在   作用下会流到试管底.
(2)图乙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在   作用下会流入试管。
18、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请结合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  。
(2)给烧杯中的物质加热时,必须用到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
(3)常用作加热少量固体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填序号),向其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补充的仪器是  (填名称),加热时容器口应  (填“朝上”“朝下”或“平放”)
19、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讲到:“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说明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指明化学对人类进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试根据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查阅资料,举出几例现实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实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量取8mL水,应选用__________mL的量筒,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若仰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21、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我能写出化学仪器名称。
写出①②③的名称:
① ;② ;③ 。
(2)我能写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里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该用 盖灭;
②在实验室有些玻璃仪器是不能被加热的,如 (举一例);
③在实验室里取用药品要一般要取最少量,如液体为 ;
④在实验室里倾倒液体药品时,应使标签对着手心,否则可能导致 。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量取8 mL水,应选用 mL的量筒和 ,若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 8 mL。
②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应在烧杯的下方垫放 。
③将玻璃管插入橡皮管内时,先将玻璃管的一端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三、阅读下面关于“雷雨发庄稼“材料,回答下列衬题。
22、NO和NO2都是空气污染物,通常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气体,极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NO2遇水立即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NO.硝酸再与土壤成分反应生成氮肥而增加土壤肥力,在雷雨天里,由于在高压条件下,空气中主要成分相互反应生成NO,故农村谚语中有“雷雨发庄稼”这一说法。
(1)上述所述材料中至少有_____个化学反应,NO的收集方法是_____。
(2)写出雷雨天生成NO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
(3)简要叙述怎样检验一瓶NO2气体是否混有NO气体?_____
四、实验题。
23、小强是某班的小小化学家,最近对蜡烛很有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①如图A所示,点燃一根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发出黄色火焰 b 生成的水顺着蜡烛流下 c 发光、放热 d 产生淡淡的黑烟 e 火焰分层
②将一只木筷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圆弧状烧焦斑,说明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温度最高。
(2)①如图C所示,取一片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下观察,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___________。
②如图D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上有___________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___。
(3)如图E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漏斗,将一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尖嘴处,观察到火柴___________,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振荡,石灰水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推断,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022秋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含有参考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酒精燃烧 C.铁丝弯曲 D.西瓜榨汁
【答案】B
2、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B 
3、下列物质的应用取决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蜡烛照明 B.用米酿成酒
C.用铁制成铁锅 D.用天然气作燃料
【答案】C 
4、粗盐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量取液体 B.称量固体 C.过滤 D.点燃酒精灯
【答案】D
5、区分一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可行的方法是( )
(1)闻气味 (2)观察颜色
(3)分别倒入等量的石灰水并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A.(3)(4) B.(1)(3)(4) C.(2)(3)(4) D.全部
【答案】A
6、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 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答案】B
7、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香水气味充满整个房间
B.自行车长期使用后,车身金属部分氧化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从冰箱拿出的干燥玻璃杯,过一会表面有很多水珠
【答案】B
8、在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且不被人体吸收
B.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少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D.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9、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酒精灯的火焰可用嘴去吹灭
B.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3
C.酒精灯不用的时候,必须盖上灯帽
D.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答案】A
10、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粮食酿酒 C.风力发电 D.空气液化
【答案】B
11、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 氮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答案】D
12、下列仪器能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集气瓶 C.量筒 D.燃烧匙
【答案】D
13、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汽油挥发 C.酒精燃烧 D.冰雪融化
【答案】C
1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C.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答案】D
15、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
A. B.
C. D.
【答案】A
二、填空题。
16、、(1)石蜡是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状态,密度______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水。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______________,说明石蜡的硬度______________ (硬、软、较硬)
(2)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共三层,其中________温度最高, ________温度最低。
(3)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________,这说明蜡烛燃烧后有________生成;片刻,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蜡烛燃烧后还有________________气体生成。
【答案】(1)乳白 固体 小于 留下深深的痕迹软
(2)焰心 内焰 外焰 外焰 焰心 
(3)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焰心火焰暗淡,底部呈淡蓝色;内焰火焰明亮略呈圆锥形;外焰火焰明亮但不耀眼。顶部石蜡受热熔化,一段时间后有熔化的石蜡沿蜡烛流下 
(4)水珠 水蒸气 有白色沉淀产生 二氧化碳
17、实验操作要规范,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可能发生事故.如图所示的两种错误操作,都会引起试管破裂.
(1)图甲中,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试管口的冷凝水在   作用下会流到试管底.
(2)图乙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在   作用下会流入试管。
【答案】(1)重力; (2)大气压。
18、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请结合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  。
(2)给烧杯中的物质加热时,必须用到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
(3)常用作加热少量固体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填序号),向其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补充的仪器是  (填名称),加热时容器口应  (填“朝上”“朝下”或“平放”)
【答案】(1)玻璃棒; (2)E;(3)A;药匙;朝下。
19、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讲到:“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说明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指明化学对人类进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试根据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查阅资料,举出几例现实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实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食盐是一种调味品  石灰浆刷墙  醋酸除水垢  煤气作燃料等
20、量取8mL水,应选用__________mL的量筒,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若仰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10 mL, 保持水平 , 偏大
21、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我能写出化学仪器名称。
写出①②③的名称:
① ;② ;③ 。
(2)我能写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里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该用 盖灭;
②在实验室有些玻璃仪器是不能被加热的,如 (举一例);
③在实验室里取用药品要一般要取最少量,如液体为 ;
④在实验室里倾倒液体药品时,应使标签对着手心,否则可能导致 。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量取8 mL水,应选用 mL的量筒和 ,若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 8 mL。
②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应在烧杯的下方垫放 。
③将玻璃管插入橡皮管内时,先将玻璃管的一端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答案】(1)烧杯;锥形瓶;酒精灯;
(2)灯帽;量筒; 1-2mL;残液腐蚀标签;
(3)10mL;胶头滴管;小于;石棉网;润湿。
三、阅读下面关于“雷雨发庄稼“材料,回答下列衬题。
22、NO和NO2都是空气污染物,通常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气体,极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NO2遇水立即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NO.硝酸再与土壤成分反应生成氮肥而增加土壤肥力,在雷雨天里,由于在高压条件下,空气中主要成分相互反应生成NO,故农村谚语中有“雷雨发庄稼”这一说法。
(1)上述所述材料中至少有_____个化学反应,NO的收集方法是_____。
(2)写出雷雨天生成NO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
(3)简要叙述怎样检验一瓶NO2气体是否混有NO气体?_____
.【答案】4, 排水法; 氢气+氧气 一氧化氮; 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氮,与样品二氧化氮气体对比颜色,样品气体颜色浅,说明样品中混有一氧化氮,颜色相同,说明样品中不含一氧化氮。
四、实验题。
23、小强是某班的小小化学家,最近对蜡烛很有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①如图A所示,点燃一根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发出黄色火焰 b 生成的水顺着蜡烛流下 c 发光、放热 d 产生淡淡的黑烟 e 火焰分层
②将一只木筷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圆弧状烧焦斑,说明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温度最高。
(2)①如图C所示,取一片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下观察,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___________。
②如图D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上有___________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___。
(3)如图E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漏斗,将一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尖嘴处,观察到火柴___________,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振荡,石灰水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推断,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答案】acde 外焰 炭黑 水雾 水 熄灭 变浑浊
二氧化碳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