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导学案
学生姓名 授 课 时 间 授课者
课 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本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能力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反复读诵,体会这首诗的意境及艺术特色,并简单赏析名句。
情感目标 学习诗歌,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学习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抱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诗歌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资源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制作的ppt课件。
一、导入新课由古代诗歌的分类:诗歌讲究格律,从体裁上可分为( ),( ),( )和( )。其中律诗每首有( )句,可分为( )联,( )联,( )联,( )联。绝句有( )句。二、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知诗(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他诗歌风格雄浑豪迈,被白居易称为“诗豪”。(2)背景介绍:唐顺宗时,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3) 解题。这是一首酬赠诗,是一首和答诗。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酒席上,白居易写诗送给作者,刘禹锡当场写下这首诗回赠白居易。诗中写的是诗人与友人的亲密关系和对友人的劝解。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二)读诗1、听课文朗读录音,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解决下列字词,划分诗歌节奏。烂柯kē人 侧畔pàn 长zhǎng精神 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弃置:抛弃,搁置。怀旧:怀念故友。旧:老朋友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侧畔:旁边 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2、学生尝试读,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三)悟诗再读本诗,师生共同读品诗句,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学生分组完成下面的问题。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两个典故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尝试用学过的别的诗歌来描写此情此景。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四)品诗1、首联:直抒对二十三年来被朝廷“弃置”在“凄凉地”的愤懑与苍凉。2、颔联:借用王质、向秀的典故,表达了对亡友的悲痛之情和岁月蹉跎的感慨。同时,暗示因贬谪时间之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3、颈联: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还有万木争春。以“沉舟”“病树”作比喻,表示坚信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4、尾联:照应白居易赠诗一事,表达自己要振作精神,积极进取,同时也是激励友人。(五)、课堂巩固练习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____,字____,, 代诗人。“歌一曲”指的是 的《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4、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