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1 08:5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目录
01
课程标准
02
思维导图
03
课前预习
04
精巧点拨
05
同步训练
06
素养提升
课程标准
1.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地球形状与气候
1.地球具有_______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的地方,正午的___________(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往往不同,太阳辐射的强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2.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______,太阳辐射______。
第1课时
球状
太阳高度
最大
最强
二、地球运动与气候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_________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____________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4.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____________的变化。在南北极圈内,甚至会出现“_______”和“________”现象。
66.5°
南北回归线
昼夜长短
极昼
极夜
5.人们根据各地获得____________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____________,是否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光热
垂直照射
极昼
极夜
热带
北温带
北寒带
南温带
南寒带
精巧点拨
1.地球公转与四季(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季节划分 获得热量情况 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春季3、4、5月 南北半球相等 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夏季6、7、8月 北半球较多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秋季9、10、11月 南北半球相等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冬季12、1、2月 北半球较少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2.五带的划分:
五带名称 各带的范围 太阳直射次数 有无极昼和极夜 获得热量情况 气候特点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2次 无 很多 终年炎热
北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无 无 中等 四季分明
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南寒带 南极圈内 无 有 稀少 终年严寒
北寒带 北极圈内
同步训练
知识点① 地球形状与气候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手电演示了太阳直射和斜射。据此,
读图4-3-1,完成1~2题。
1. 该小组观察的结果应该有( )
①直射时光线散布在地面的面积大 ②斜射时光线散布在地面的面积大 ③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最高 ④太阳斜射时太阳高度角最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B
2.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该模拟实验可以说明( )
A. 纬度越高,单位面积的地表获得太阳光热越多
B. 距海越近,单位面积的地表获得太阳光热越多
C. 海拔越高,单位面积的地表获得太阳光热越多
D. 纬度越低,单位面积的地表获得太阳光热越多
D
3. 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的集热装置(如图4-3-2所示)。从理论上讲,要达到最佳集热效果需让太阳光垂直照向集热管面,安装时,太阳能集热管面的倾斜角度应根据当地的纬度进行适当调整。若该图表示北回归线以北不同纬度四地的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示意图,则四地按纬度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的顺序应该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②③①
D. ①③②④
C
读图4-3-3,完成4~5题。
4. 全球昼夜平分时,地球位于
公转轨道上的( )
A.①处和②处 B.①处和③处
C.③处和④处 D.②处和④处
C
知识点② 地球运动与气候
D
5. 当北半球得到太阳光热最少时,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上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2019年10月1日清晨6点11分北京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华儿女不约而同唱起了国歌。据此,读2019年天安门广场不同时段的升旗时间表,完成6~7题。
6. 造成表中升旗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 地轴是倾斜的 B. 地球的公转
C.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D. 地球的自转
B
日期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9月1日 10月1日
升旗时间 04:48 04:49 05:12 05:42 06:11
7. 10月1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8.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
A. 海口(20°N ) B. 广州(23.5°N )
C. 南京(32°N) D. 哈尔滨(45°N )
C
B
9. 2020年4月8日,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而“封城”76天的武汉市解除了离汉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英雄的武汉按下了重启键!下列对这一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武汉昼短夜长 B. 武汉的白昼时间比夏至日长
C.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D. 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D
10. 图4-3-4是某中学第二课堂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测量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刻校园教学楼影子的长短变化所绘制的简图,教学楼影子的长短变化直接证明了(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气温的日变化 D.降水的垂直变化
B
11.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12. 芒果为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因其果肉细腻,风味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素有“热带果王”的美称。从地球整体上看,“热带果王”的产地大致位于( )
A. 23.5°N~66.5°N之间的区域
B. 23.5°S以南的区域
C. 0°~66.5°S之间的区域
B. 23.5°N~23.5°S之间的区域
B
D
13. 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指的是( )
A. 热带四季的气温变化 B. 寒带四季的气温变化
C. 温带四季的气温变化 D. 五带四季的气温变化
C
14. 读图4-3-5,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是地球围绕______公转示意图,公转方向是________。
(2)乙图是地球运动到甲图中______处的光照图,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纬线名称)上,广东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南极圈内出现_______(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乙图中,E、F、G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白昼由长到短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
自西向东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极夜
G
G
F
E
15. 读图4-3-6,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位于的五带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2)①②③所处的温度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
(3)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的是图中五点的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回归线和极圈角度数值间的关系是互余关系,回归线数值之间是相等关系。若北回归线的度数变为30°,则南回归线的纬度变为________,北极圈的纬度变为_________;热带的范围变为_______________,寒带的范围变_____(填“大”或“小”)。



30°S
60°N
30°N~30°S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补充历法,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映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素养提升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在二十四节气中任选其一,说说你家乡在该节气时的民间习俗。
清明:踏青;祭拜祖先。冬至:吃汤圆。(结合当地风俗,言之有理即可)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