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人民版必修2)(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人民版必修2)(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8-06 15:38:38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专题八 ·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导语】: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示意图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
经合组织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要求:
知道欧盟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分析欧盟成
立的原因和影响;了解欧元的诞生;知道北美
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建立和发展的主要
史实,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和方式。
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为例,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一、欧洲的联合欧洲联合的背景 请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分析欧洲联合的背景。1、①欧洲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
②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西欧经济进入
“黄金时代”。 欧洲联合的背景①从历史看:为了使欧洲摆脱血腥冲突的威胁,
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②从现实看:为了抵御来自苏联的威胁和
美国的控制,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1、(1)、可能性:(2)、必要性: (1)出现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67)(2)发展 欧盟的扩大欧洲共同体 (1991) 《马约》欧洲联盟(1993)(性质:经济合作为主)(性质:经济和政治双重合作) 欧元的诞生 (3)深化欧洲联合的进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2、27欧 元 的 诞 生 1999 欧元正式诞生2002 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欧洲联合的进程2、欧洲联合的影响 欧洲的联合对欧洲、世界和中国分别有何影响?3、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的利益,促进了经济、政治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起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经济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经济上:利弊并存。
政治上:中欧合作,有效地牵制单边主义。欧洲联合的影响3、(1)对欧洲 (2)对世界(3)对中国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建立的背景:①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对美国霸主的挑战……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2、建立过程:
①1985年 ②1987、1988年
③1992年、1993 ④1994年◆诞生标志: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3、协定的主要内容:① ② ③……4、性质特点: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5、影响:①成员国
②美洲 ◆北美自由贸易区带给墨西哥什么?
①10年来,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额增长近2倍。
②过去10年中墨西哥年均吸引外资高达120亿
美元,是印尼的3倍; 人均收入增加24%,达
4000美元。
③墨西哥经济实力达到5940亿美元,世界排名
由第15位上升到现在的第9位。”
④墨西哥农牧业受到强烈的冲击,在国内生产
总值所占的比例已由6.34%下降至5.5%;
造成130万农民破产。 【阅读与思考】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1、建立的背景:①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
刺激了亚太地区向区域合作方向发展2、建立和扩大的过程:①标志:1989年……②1991年中国……③1998年……3、APEC的特点: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地域不相连,合作方式灵活多样
4、主要机构:①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部长级会议 …… ②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图图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其总人
口达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
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占世界
的55%;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47%以上。
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2001年上海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区域经济合作出现的主要原因?【小结与升华】 ①经济多极化和全球化趋势,推动同一地区国家的合作②各国竞争加剧,为了增强本国实力需要
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③各国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
加速经济要素(如商品、资本等)流通,
加强本地区合作(1)积极影响:①促进集团内部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2、区域经济合作出现的主要影响?②促进集团内部的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
推动经济技术合作;③有利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2)消极影响:①各区域组织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商品、
资本、技术在区域间的流通②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给发展中国家的
民族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课件29张PPT。专题八 第一节 欧洲的联合【内容标准】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1)要点明晰
欧洲联合体现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2)概念阐述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整体感知欧洲一体化 一. 原因
二. 过程
三. 影响课堂讨论: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有哪些?试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文化方面说明之!A、经济:加强经济上的联合与合作B、政治:缓和民族仇恨,消除法、德矛盾C、二战后国际地位下降,在美苏争霸的态势下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D、文化: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你认为:
(1)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是什么?
(2)欧洲一体化先从哪个领域着手?
(3)列举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的重大史实二、过程 第一步: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开始。第二步 (课后材料阅读与思考)
1958年《罗马条约》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基本内容:共同市场、共同经济政策 核 心: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它们成为欧共体的两大支柱。第三步: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三者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第四步:
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大扩大一体化的范围,并改名为“欧盟”。这一条约是欧洲联合的又一里程碑。
1993年1月1日,欧共体12国全部批准了条约。欧盟正式成立。欧盟的盟旗为蓝底和12颗黄星图案,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
铭言为“多元一体”,5月9日为“欧洲日 ”。 欧洲联盟总部;位于布鲁塞尔规律总结(参考材料阅读与思考)
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你看到欧洲的联合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性质上: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娈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内容上: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1、欧元的诞生 2、欧盟的扩大欧盟一体化的深化欧元之父——蒙代尔
1932年出生于加拿大
1997年获美国杰出人士奖
1998年被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1999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货币理论使欧元得以顺利出台。 1、欧元仔细观察:欧元图案设计有什么特点? 思考欧元的诞生有什么意义?欧元共分 7种面值,即5、10、20、50、100、200和500欧元,
每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分别体现了欧洲各时期的建筑风格,象征着欧盟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此外还描绘了欧盟的12颗五角星,它们充满活力,和谐地并存于当今的欧洲。
纸市的反面是各类桥梁,桥梁被视为纽带的象征,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纸币的颜色按市值从小到大依次为灰色、红色、蓝色、橘色、绿色、黄褐色、淡紫色, 欧元的诞生及意义:经济上 ?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稳定地发展
政治上 ?加速各国财政、税收方面的协调,从而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
心理上 是欧洲身份的象征,欧盟人民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心理认同感,使欧洲一体化成为公众参与的自下而上的进程2欧盟扩大谈谈你对欧洲走向联合的看法。(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提示:从对欧洲;对世界;(学法指导)(1)对欧洲:
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
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2)对世界
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
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欧洲一体化的影响(3)对中国:
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同时,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对中国不利。
政治上,中、欧在国际上能更多地进行合作,有效地牵制单边主义。欧洲一体化的影响1、欧共体成立的背景是①二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下降,不
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②共同的
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③美、苏以欧
洲为主战场的“冷战”,使欧洲人民
意识到欧洲联合与合作的必要性④欧
洲关税同盟的建立推动了欧共体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的标志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C.欧共体的成立
D.欧盟的成立3、右图是下列哪一组织的旗帜?
A.欧共体
B.欧盟
C.东盟
D.亚太经合组织4、欧盟成立后,有关欧洲一体化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B.从最初的政治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C.从最初的军事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D.从最初的政治、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课件36张PPT。第二课:发展的亚太必修二:专题八 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一、扩大的东盟(自主阅读)第二课 发展的亚太 1、背景:世界冷战、大国角逐2、东盟的扩大:(1)1961年东南亚联盟成立;
(2)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3)1999年东盟扩大到10国。3、东盟的主要活动:(1)与美国对话;
(2)与欧共体协调;
(3)加强与亚洲其他国家联系。4、影响:(1)促进各成员国政治、经济合作,提高了国际地位;
(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 1、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同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2、成员: 10个(截至2004年底)
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2亿。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3、总部: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课堂延伸“10+3”会议:指的是东盟和中日韩领导人之间为加强合作而
举行的会议。
“10+1”会议:指是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之间为加强合作而举行的
会议。 1997年启动的中日韩三国与东盟之间的"10+3"机制,是当前东亚地区主要的具有深厚基础的多边对话机制之一。目前促进东亚经济合作是该机制的主要对话内容,但随着东亚地区地缘形势的变化发展,政治与安全问题必将纳入其中。“10+3”会议和“10+1”会议机制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中日韩:“10+3”机制中的“大三角”: 在"10+3"机制的发展历程中,中日韩之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令人注目。近年来,中、日、韩三国基于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优势,在致力于双边和多边关系改善的同时,依托"10+3"机制,以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为契机,以产业政策对话与协商为主轴,以环保、金融、信息等为主要领域,以直接投资贸易和产业合作分工为主要方式开展合作,逐步形成了以地方国际合作为主的区域合作推进模式,成为"10+3"机制乃至整个东亚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撑。 在当前的政治经济视野可及的范围内,中日韩之间的经济合作可能会出现如下新动向:一是在经济合作的机制演化方面,中日韩之间的以地方国际合作为主的区域合作推进模式,要向由中日韩三国中央政府之间签定协议的制度化的经济合作发展,从而逐步推动"中日韩经济合作体"的构想付诸现实行动。 北美自由贸易区 2005年元月一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成立十一周年纪念日。北美自由贸易区在世界各大区域贸易组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拥有4.21亿人口,包含两个发达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墨西哥),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南北区域性经济组织,美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有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美国不仅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倡导者,而且是该自由贸易区的主导国,它在贸易区的运行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和支配地位。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成立原因:(1)美国受西欧、日本崛起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严重挑战
(2)美、加、墨三国发展的内在需要。2、成立过程:(1)1992年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内容?);
(2)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3、主要活动:(1)逐步取消贸易壁垒;
(2)保护知识产权;
(3)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
(4)建立执行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4、特点: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5、影响:(1)弥补了三国经济发展中的不足;(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
的贸易区;(3)最终将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对整个美
洲、乃至世界产生深刻影响。
自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墨西哥过早向美国开放尚不成熟的农业品市场,致使美国大量廉价农产品涌入墨西哥,对该国农业造成巨大冲击。
2000年4月,在本国生产商的抗议下,墨西哥对美国的牛肉征收反倾销税。2002年6月,墨西哥对美国长粒白米又实施反倾销措施。2003年7月,美国将墨西哥告上世贸组织,寻求国际仲裁。2005年5月25日,世贸组织对墨西哥向美国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提出质疑,美国随即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小组对此进行讨论并做出裁决。 案例一 2005年6月6日,世界贸易组织裁定,墨西哥向美国征收牛肉和大米反倾销税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有关法规。它认为,墨西哥的决定建立在美国牛肉和长粒白米在1997年、1998年和1999年3年中6个月的出口价格和出口量的基础上,…… 证据不客观,导致结论不公正。
世贸组织还认为,墨西哥《对外贸易法》中的条款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倾销协议不相符合,要求墨西哥重新修订相关法律。

世贸组织规定:进口国只有证明出口国产品价格确实低于其国内价格并且对进口国产品造成损害时,才可以对其实行反倾销措施。 自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墨对外贸易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均有大幅度增长。
1993年到2002年,墨对美国出口增长234%,达到1360亿美元;同期墨对加拿大出口增长约203%,从29亿美元增长到80亿美元。
在1993年以前的10年中,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累计达266.87亿美元。而此后10年达到1212.3亿美元,增长354%。
从1994年至2001年,美国共向墨投资700亿美元。协定给墨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制造业部门,并使墨职工的收入有所增加。墨出口部门的职工收入要比工业部门其他职工高40%。案例二探究:2004年1月1日,由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3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已整整10周年。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墨西哥(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案例三 墨西哥则可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成本,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并将商品出口到美国;同时还可以从美国获得巨额投资和技术转让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本国产品的更新换代。等等。 消极方面(弊) :积极方面(利): 工业:由于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逐步消失,墨西哥国内市场门户大开,进口产品蜂拥而入。民族工业不得不面对更激烈的竞争,挣加工费的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却很迅猛。
农业: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从1994年以来增长了726%,导致墨西哥国内的小农阶级几乎消失殆尽,损失的工作机会达到130万之多。
墨西哥的经济过分依赖于美国,经济的独立性较差。 三、亚太经合组织1、成立原因:(1)亚太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2)欧共体和北美贸易区建立对亚太地区的刺激。2、成立过程:(1)1989年堪培拉会议,标志APEC的成立;
(2)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正式加入;
(3)1998年11月APEC成员达21个。3、主要活动:(1)1993年美国首次举行了APEC领导非正式会议;
(2)2001年中国举行了第九次APEC领导非正式会议;
(3)截至2004年,APEC领导非正式会议共举行了12次;4、主要特点: (1)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2)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3)性质: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4)原则:相互尊重和平等;开放的地区主义;协商一致和
自愿;实施目标渐进;(5)合作方式的创新:APEC方式5、影响:(1)促进了本区域的共同发展;
(2)适应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经济运行模式。1994199319671989四大自由贸易区概况表:1.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提示:时间:欧盟早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欧盟成员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性质:欧盟既是政治组织也是经济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经济组织;组织程度:前者组织较为严密,后者则较为松散。2.你认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有哪些?提示: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同一区域的国家更易密切合作;其次,各国竟争加强,为增强本国家实力需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最后,国力强大的两方国也倾向于建立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活动探究:3.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一方面,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各地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联系更加紧密,竞争更为激烈。  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而相邻区域由于地缘、文化相近等原因,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使下更便于合作。4.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会带来怎样有益和不利的影响?  有利于加强区域内各国经济的联系,促进其发展;也有利于加强集团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区域集团均具有排他性,在一定程度上又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区域集团中的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5.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组成的经济集团?为什么亚太经合组织不是? 这是因为亚太经合组织只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论坛性的经济组织,而并未形成区域性经济集团,其并未实现互惠关税等,最多只能说其目前正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按照《茂物宣言》,要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在不断深入发展。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内部有着自身的规则的同时也不断与其他区域集团联系,从而使世界经济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北美自由贸易区 诞生: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作用 :对美、加、墨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促进美洲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亚太经合组织 建立:1989年堪培拉会议 活动 :1993年西雅图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上海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作用 : 组织方式适应亚太地区发展要求,促使其成员聚合在一个组织中,促进本区域共同发展。 扩大的东盟 (略) 发展 亚太小结:浙江嘉兴秀州中学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6年11月19日在越南首都河内闭幕,与会领导人在身穿越南的传统服装“奥黛”,一起照“全家福”。 从1993年开始,每年与会各国领导人都要身穿富有东道主国家特色的传统服装照一张“全家福”。这已经形成APEC会议的一项重要传统。 都选择了蓝色奥黛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走进拍摄场地。 中美俄三巨头 2005年APEC在韩国釜山举行。韩式大褂“图鲁马吉”是本届APEC会议的领袖服装。 2004年APEC在智利举行,这次领导人在照相时,智利推出的民族服装是传统的套头披肩“查曼多”。据说,这种服装源自智利的“牛仔披风”,每件衣服需要巧妇连续工作四个月时间才能做成。   2003年APEC在泰国举行。而为各国首脑制作民族服装的面料为——泰丝。这种织入金线的丝绸显示了泰国丝织行业最高超的技术,一直是皇室的专属服装,直到二十世纪才允许平民穿着。 2002年APEC在墨西哥举行。各领袖今年的服装是墨西哥东南沿海地区印第安人爱穿的一种当地叫“瓜亚贝拉”的白衬衫。“ 2001年APEC在上海举行,唐装理所当然成为了本届APEC会议的领袖服装。江泽民选择了中式红色锦缎唐装,红色象征着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 传统的中式唐装又浓缩了
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悠久文化,
而用金丝线绣成的中国名花牡丹
围绕着圆形的“APEC”字样,
更是寄托了对APEC经济体大家庭
团聚中国上海的美好
祝愿
课件34张PPT。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1、背景:
1)关贸总协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
但它不是一个常设组织,而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着诸多弊端。
2)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发展(WTO)2、过程: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1)关贸总协定成立:1947—1948年,英、法、美、中等(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①1994年,“乌拉圭回合”达成协议 ②1995年正式建立3、宗旨、原则:(1)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2)原则: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4、性质:是国际贸易中调解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的机构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区别
  世界贸易组织,如果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
——龙永图
5、意义:(1)标志世界贸易进入新时期:
①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
②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的构筑,
③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开始。(2)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实质性的进展6、中国加入WTO: 2001年,多哈会议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加入WTO也是WTO本身的需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中国的参加,WTO是不完整的。(1)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
(2)加入WTO会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3)加入WTO后,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如何应对?(1)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①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世界:
a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b加入WTO,不仅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 (如外资、先进技术),还能参加有关规则的制定,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国力②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
a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为世界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
b WTO需要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2)加入WTO会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机遇:
①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
②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更多地扩大出口和更好地利用外资;
④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广阔的天地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
⑤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好处。(2)加入WTO会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挑战:
①市场会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
②民族工业中的弱势产业和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③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压力;
④制定本国经济政策受到国际经济规则的一定制约。
……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同时也是马铃薯淀粉需求大国,每年有40万~50万吨的市场需求量,而国内产量一直只有30万吨左右,缺口很大。多年来,国外马铃薯淀粉企业的产品进入中国,只供应外资企业和高端消费市场,双方原本相安无事。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薯类淀粉生产质量和产量逐年提高,其中与欧盟质量相当的产品,2005年已占到国内全行业总产量的60%以上。这种高起点、快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欧盟同行的密切关注,一场“恶战”也悄然逼近。当年10月,欧盟出口我国的马铃薯淀粉突然大幅度降价,到岸价从550美元/吨猛降到了360美元/吨,最低时每吨折合人民币仅2800元,而数量猛增到7万多吨,比上年增加了3倍。这种低于成本的极不正当价格,严重地破坏了中国马铃薯淀粉市场的秩序,一时间各地加工企业产品销售停滞,库存大量积压,价格大幅下跌,生产经营出现严重亏损,广大马铃薯种植农户利益也受到极大损害,整个产业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从马铃薯案引发的思考……(3)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如何应对?①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趋利避害
②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教投入;
④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
防范风险,趋利避害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1、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历程:①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加强的主要表现:①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
②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资本的全球流通)
③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快(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④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如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扩展)
⑤起步比较晚的非洲也不甘落后,2002年成立的非洲联盟在非洲步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意义重大。经济
全球化科技革命跨国公司
国际组织根本动力,
物质基础主要力量国际金融
发展催化剂市场经济体制
的广泛建立体制,商品流通渠道冷战的结束,
和平发展成
为主题和平环境国际协调机制必要条件 3、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经济全球化对谁最有利?对谁最不利?为什么?能否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凸显 三、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1、发展问题:发展是解决和平的根本保障和前提 共同发展困难重重的原因:
①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②殖民主义历史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恶化,孕育着大规模的世界经济动荡,进一步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2003年“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暨中国企业高峰会”在中国珠海召开,会上发表《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经济全球化反映的本质 ——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材料一: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材料二:……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①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导致什么问题? 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和绝大多数的财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拉大。②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何在?建立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 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被毒气夺去生命的孩子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件,直接致使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近8万人终身残疾,15万人接受治疗,受这起事件影响的人口多达150余万,约占博帕尔市总人口的一半。三、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1、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是解决和平问题的根本保障和前提 2、全球性社会问题,危及人类根本利益的问题:
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活动猖獗、大规模地区动荡日益突出等。3、霸权主义和世界动荡问题:材料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该如何解决环境、传染病、恐怖活动等问题?开展广泛国际合作,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研究,制定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科学措施。经济全球化的抗议者 ——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
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经济全球化抗议者同盟
经济全球化为贫穷国家带来灾难◆如何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各国利益为基础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②发展中国家加快地区性合作,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最大限度消除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重视教育和科技,加快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步伐;调整经济结构, 主动参与国际竞争,顺应全球化潮流③针对全球性社会问题,需全人类共同行动,开展广泛国际合作,落实可持续发展科学措施;发达国家要承担应有义务责任,更多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不同文明和发展模式相互交流借鉴,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保持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地抵制全球化——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三、中国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三次错失了重大机遇,一次是1793年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转移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差距偶试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
(1)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2)对于材料二和三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3)你认为中国错失前三次机遇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支持材料三
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
②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③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发展中国家应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实现本国经济的飞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