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欣然曰(yuē)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C.“不”是通假字,应读fǒu。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
【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C项划分有误。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应为:陈太丘与友/期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判断。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答案】B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称谓
【解析】【分析】“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时要全面理解,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4.下列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公欣然曰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相委而去
【答案】B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B项中的“欣然”古今意义相同,都是“高兴的样子”。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古汉语中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因其演变情形不同,故古今意义上存在差别。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好词语所在的句子语境进行理解。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这一情况说明了什么?( )
A.元方用自己的行为“责备”客人的“无礼”与“无信”。
B.责骂完友人,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头也不回地回自己家去。
C.元方不懂礼貌,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
D.表现了他的聪敏,赶紧离开,不给友人以辩解的机会。
【答案】A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B元方责骂完友人,并不是心里有些害怕。C元方并非不懂礼貌,D并不是不给友人以辩解的机会。
6.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答案】C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A是友人失约,不是陈太丘不讲信用。B是友人失约,并不是陈元方傲慢无礼。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7.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朝代)人 (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答案】南朝宋;刘义庆;冬雪纷飞的日子里;谢太傅的家里;谢太傅及他的儿女;讲论文义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公元403—444 年)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历任重职,喜好文辞。书中主要记载东汉未至魏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琐语,而以晋代为主。但是书中谈到的人物不只士族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庶憎侣,
“寒雪日”交代时间是一个下雪的日子;从内集可以看出地点是在家里;人物有谢太傅和他的儿女们;事件是讲论文义,即讲文章的义理。
故答案为:南朝宋; 刘义庆;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谢太傅的家里;谢太傅及他的儿女;讲论文义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8.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 ”和“ ”来回击。(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答案】无信;无礼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性背诵、掌握、运用的能力。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陈元方据理力争,指出友人“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和“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故答案应该为:“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可以择取关键语句“无信”、“无礼”来作答。
二、阅读理解
9.课内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未如柳絮因风起
②尊君在不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
④元方入门不顾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太丘舍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B.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 与儿女讲论文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4)对课文相关内容理解的选择题。
①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 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②《咏雪》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答案】(1)乘;通“否”;约定;回头看
(2)B
(3)①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
②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4)①D②C
(5)① 陈元方 通过语言描写和友人行为的反衬。
②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知识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因”“去”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不”是通假字。
⑵A离开;B代词,代指元方/王凝之是人名;C判断动词,表示肯定;D和。
⑶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②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顾:回头看。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⑷①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 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故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的说法是错误的。②A陈太丘和友人约在中午,他等待友人等到中午友人没有到,他才自己先走了,因此D理解不正确。B从陈元方的语言“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看出B说法错误。C正确。D “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他觉得自己理亏,想暖和当时的尴尬气氛。另外也非常佩服小小年纪的元方。
⑸①这篇文章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因此主要人物是陈元方。语言描写,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问话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 “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逼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陈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②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下雪天一家人聚集在一起谈论文义,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家人是多么的和睦,再从“公欣然曰”“公大笑乐”等可以看出一家人聚在一起谈论文义是温馨、和谐愉快的气氛。
故答案为:⑴①乘;②通“否”;③约定;④回头看;
⑵B
⑶①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②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⑷①D②C
⑸① 陈元方 通过语言描写和友人行为的反衬。 ②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⑵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⑶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⑷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准确,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⑸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飞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三、文言文阅读
10.“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把冬雪的质地、形态等精妙地展示了出来。请走出教室,看看雪天的景色,写一段话,把它描述出来。
【答案】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写一写冬天来了后外面世界的变化。注意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冬天来了,有了许多发现。中间为主要内容,具体记叙有哪些发现,注意运用积累的关于冬天的好词佳句,运用学习的修辞方法。最后抒发感情,照应前文。
故答案为: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点评】写景的目的可以说是借景抒情,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那么如何寓情于景呢?以下四种修辞手法对于寓情于景很起作用。 一、运用比喻,寓情于景。这是指作者把笔下所描绘的山水树木等比喻为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从而抒发一种主观感情。二、运用象征,寓情于景。虽然所写的景物与所要表现的对象在具体形式上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但是它们在某种抽象的精神上有相同之点,这样就可以用象征修辞手法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抒发感情。三、运用比拟,寓情于景。有些高明的散文家为了寻找到一条情与景相交的桥梁就常常巧用比拟,就很自然而巧妙地达到了借景抒情的目的。四、运用通感,寓情于景,通感是散文家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法,通过通感寓情于景能使写景更有诗意,能使抒情更加含蓄。
11.《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那位已经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友人,如果有一天见到陈太丘,他将会对陈太丘说些什么呢?
【答案】①我之前与您相约同行,没能按时到达,希望能求得您的原谅。我当时因为着急,就骂了您,实在是太无礼了。每每想起此事,我都感到非常惭愧,再次希望您能原谅我。
②元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那天我没能按约定时间到达,您已经走了,因为着急,就骂了您,我实在是太失礼了。元方小小年纪,当时竟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指出我的错误。他懂得为人之道——有信、有礼,将来一定会成为经天纬地之才。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作答,注意要符合人物身份,合情合理。如: ①我之前与您相约同行,没能按时到达,希望能求得您的原谅。我当时因为着急,就骂了您,实在是太无礼了。每每想起此事,我都感到非常惭愧,再次希望您能原谅我。②元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那天我没能按约定时间到达,您已经走了,因为着急,就骂了您,我实在是太失礼了。元方小小年纪,当时竟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指出我的错误。他懂得为人之道——有信、有礼,将来一定会成为经天纬地之才。
故答案为: ①我之前与您相约同行,没能按时到达,希望能求得您的原谅。我当时因为着急,就骂了您,实在是太无礼了。每每想起此事,我都感到非常惭愧,再次希望您能原谅我。②元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那天我没能按约定时间到达,您已经走了,因为着急,就骂了您,我实在是太失礼了。元方小小年纪,当时竟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指出我的错误。他懂得为人之道——有信、有礼,将来一定会成为经天纬地之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进行作答,注意观点要明确,说话要得体,要符合人物形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欣然曰(yuē)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4.下列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公欣然曰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相委而去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这一情况说明了什么?( )
A.元方用自己的行为“责备”客人的“无礼”与“无信”。
B.责骂完友人,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头也不回地回自己家去。
C.元方不懂礼貌,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
D.表现了他的聪敏,赶紧离开,不给友人以辩解的机会。
6.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7.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朝代)人 (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8.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 ”和“ ”来回击。(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二、阅读理解
9.课内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未如柳絮因风起
②尊君在不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
④元方入门不顾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太丘舍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B.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 与儿女讲论文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4)对课文相关内容理解的选择题。
①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 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②《咏雪》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三、文言文阅读
10.“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把冬雪的质地、形态等精妙地展示了出来。请走出教室,看看雪天的景色,写一段话,把它描述出来。
11.《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那位已经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友人,如果有一天见到陈太丘,他将会对陈太丘说些什么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C.“不”是通假字,应读fǒu。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C项划分有误。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应为:陈太丘与友/期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判断。
3.【答案】B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称谓
【解析】【分析】“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时要全面理解,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4.【答案】B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B项中的“欣然”古今意义相同,都是“高兴的样子”。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古汉语中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因其演变情形不同,故古今意义上存在差别。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好词语所在的句子语境进行理解。
5.【答案】A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B元方责骂完友人,并不是心里有些害怕。C元方并非不懂礼貌,D并不是不给友人以辩解的机会。
6.【答案】C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A是友人失约,不是陈太丘不讲信用。B是友人失约,并不是陈元方傲慢无礼。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7.【答案】南朝宋;刘义庆;冬雪纷飞的日子里;谢太傅的家里;谢太傅及他的儿女;讲论文义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公元403—444 年)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历任重职,喜好文辞。书中主要记载东汉未至魏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琐语,而以晋代为主。但是书中谈到的人物不只士族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庶憎侣,
“寒雪日”交代时间是一个下雪的日子;从内集可以看出地点是在家里;人物有谢太傅和他的儿女们;事件是讲论文义,即讲文章的义理。
故答案为:南朝宋; 刘义庆;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谢太傅的家里;谢太傅及他的儿女;讲论文义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8.【答案】无信;无礼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性背诵、掌握、运用的能力。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陈元方据理力争,指出友人“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和“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故答案应该为:“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可以择取关键语句“无信”、“无礼”来作答。
9.【答案】(1)乘;通“否”;约定;回头看
(2)B
(3)①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
②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4)①D②C
(5)① 陈元方 通过语言描写和友人行为的反衬。
②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知识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因”“去”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不”是通假字。
⑵A离开;B代词,代指元方/王凝之是人名;C判断动词,表示肯定;D和。
⑶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②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顾:回头看。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⑷①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 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故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的说法是错误的。②A陈太丘和友人约在中午,他等待友人等到中午友人没有到,他才自己先走了,因此D理解不正确。B从陈元方的语言“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看出B说法错误。C正确。D “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他觉得自己理亏,想暖和当时的尴尬气氛。另外也非常佩服小小年纪的元方。
⑸①这篇文章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因此主要人物是陈元方。语言描写,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问话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 “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逼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陈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②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下雪天一家人聚集在一起谈论文义,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家人是多么的和睦,再从“公欣然曰”“公大笑乐”等可以看出一家人聚在一起谈论文义是温馨、和谐愉快的气氛。
故答案为:⑴①乘;②通“否”;③约定;④回头看;
⑵B
⑶①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②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⑷①D②C
⑸① 陈元方 通过语言描写和友人行为的反衬。 ②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⑵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⑶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⑷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准确,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⑸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飞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10.【答案】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写一写冬天来了后外面世界的变化。注意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冬天来了,有了许多发现。中间为主要内容,具体记叙有哪些发现,注意运用积累的关于冬天的好词佳句,运用学习的修辞方法。最后抒发感情,照应前文。
故答案为: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点评】写景的目的可以说是借景抒情,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那么如何寓情于景呢?以下四种修辞手法对于寓情于景很起作用。 一、运用比喻,寓情于景。这是指作者把笔下所描绘的山水树木等比喻为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从而抒发一种主观感情。二、运用象征,寓情于景。虽然所写的景物与所要表现的对象在具体形式上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但是它们在某种抽象的精神上有相同之点,这样就可以用象征修辞手法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抒发感情。三、运用比拟,寓情于景。有些高明的散文家为了寻找到一条情与景相交的桥梁就常常巧用比拟,就很自然而巧妙地达到了借景抒情的目的。四、运用通感,寓情于景,通感是散文家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法,通过通感寓情于景能使写景更有诗意,能使抒情更加含蓄。
11.【答案】①我之前与您相约同行,没能按时到达,希望能求得您的原谅。我当时因为着急,就骂了您,实在是太无礼了。每每想起此事,我都感到非常惭愧,再次希望您能原谅我。
②元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那天我没能按约定时间到达,您已经走了,因为着急,就骂了您,我实在是太失礼了。元方小小年纪,当时竟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指出我的错误。他懂得为人之道——有信、有礼,将来一定会成为经天纬地之才。
【知识点】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作答,注意要符合人物身份,合情合理。如: ①我之前与您相约同行,没能按时到达,希望能求得您的原谅。我当时因为着急,就骂了您,实在是太无礼了。每每想起此事,我都感到非常惭愧,再次希望您能原谅我。②元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那天我没能按约定时间到达,您已经走了,因为着急,就骂了您,我实在是太失礼了。元方小小年纪,当时竟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指出我的错误。他懂得为人之道——有信、有礼,将来一定会成为经天纬地之才。
故答案为: ①我之前与您相约同行,没能按时到达,希望能求得您的原谅。我当时因为着急,就骂了您,实在是太无礼了。每每想起此事,我都感到非常惭愧,再次希望您能原谅我。②元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那天我没能按约定时间到达,您已经走了,因为着急,就骂了您,我实在是太失礼了。元方小小年纪,当时竟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指出我的错误。他懂得为人之道——有信、有礼,将来一定会成为经天纬地之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进行作答,注意观点要明确,说话要得体,要符合人物形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