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2
目 录
CONTENT
一、人文地理: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
二、经济联系:
——商品的世界性流通
三、政治格局:
——早期殖民扩张
3
一、人文地理: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
4
(一)人口迁移
思考:根据教材P39,指出15至18世纪人口迁移的背景、概况。
1.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2.概况:
①欧洲人入侵、大批来到美洲;
②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③美洲印第安人人口减少;
④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有族群混合现象。
5
(一)人口迁移
材料: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15至18世纪人口迁移的特点。
3.特点:
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②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
③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
6
(一)人口迁移
材料2:在16世纪的上半期,西班牙人侵占了整个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和秘鲁。与此同时期,葡人又强占了南美的东部。他们……强占了原属于印第安人的土地;屠杀了大部分土著居民,其余的人被迫去从事苦役和陷于贫困的境地……在西班牙殖民地上,仅从1492-1541年止,印第安人被各种各样的方法所歼灭的,算起来至少有1500万人……在波多黎各和牙买加岛上,在1509年西班牙人刚出现时,共有六十万印第安人,而到1542年时已只剩下不过四百人了。在海地岛起初约有一百万居民,而到1542年时活着的印地人只有二百人了。
——郑如霖《新航路发现的背景及其后果》第30页
材料3: “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后来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销售。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459页
思考:根据材料2、3指出15至18世纪人口迁移的影响。
4.影响:
(一)人口迁移
给印第安人带来巨大灾难,但黑奴贸易客观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丧失大量劳动力,导致非洲的发展滞后与社会混乱;
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改变世界人口格局;促进物质和人文交流;促进族群融合。
(1)对美洲:
(2)对非洲:
(3)对欧洲:
(4)对世界:
(2016·全国Ⅱ卷高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对接高考
趋势:
①数量不断增加;
②范围不断扩大;
③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④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8
马
牛
猪
羊
鸡
小麦
大麦
燕麦
橄榄
葡萄
裸麦
马铃薯
玉米
番茄
可可
南瓜
花生
甘薯
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欧亚
美洲
美洲
全世界
1.原因:
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二)物种交换
2.概况:
根据书本39-40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欧亚→ 美洲 美洲 → 世界
植物
动物
小龙虾、黑豚、负鼠等
微生物
马
牛
猪
羊
鸡
小麦
大麦
燕麦
橄榄
葡萄
裸麦
马铃薯
玉米
番茄
可可
南瓜
花生
甘薯
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欧亚
美洲
美洲
全世界
(二)物种交换
1.原因: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2.概况:
10
欧亚→ 美洲 美洲 → 世界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小麦、燕麦、大麦、 裸麦、橄榄、葡萄等
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等
马、牛、猪、羊、
鸡等
各种疾病和传染病病菌(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梅毒等)
根据书本39-40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小龙虾、黑豚、负鼠等
材料一: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欧洲的家畜……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今日世界食物总量中几乎一半的作物是美洲印第安人种植的,而白人只是在1542年以后才知道它们。
——艾尔文 约瑟非
(二)物种交换
思考:依据材料分析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①丰富了世界食物结构,促进了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②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③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①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
②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和原住居民大量人口的死亡。
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疾病传播
12
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
(2)表现:
(1)原因:
(3)影响:
哥伦布大交换
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在人类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种生态学上的变革,便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①改变了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及亚洲人的生活方式,大量外地引入的食物成为人类的主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②同时,物种的交流,特别是人种的重新分布,逐渐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传染病大流行也给原住民带来了灾难。
“哥伦布交换”的影响
15
二、经济联系:
——商品的世界性流通
思考:对比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出现了那些不同呢?
16
不同:由印度洋贸易为主转变为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海路贸易 主导国 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欧美贸易
三角贸易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太平洋贸易
根据书本40-41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西欧
诸国
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出程:欧洲到非洲(用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换取非洲黑人)
中程:非洲到美洲(运奴隶到美洲贩卖)
归程:美洲到欧洲(从美洲运贵金属、蔗糖、烟草到欧洲)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得600%-800%
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海路贸易 主导国 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欧美贸易
三角贸易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太平洋贸易
根据书本40-41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西欧
诸国
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手工制品(欧洲) 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
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欧洲) 黑人(非洲)→奴隶(美洲)
印度洋贸易(以葡萄牙为主)+ 太平洋贸易(以西班牙为主)
欧洲
中国
美洲
果阿
澳门(中)
白银
马尼拉
白银
丝.瓷.棉
丝.瓷
日本
白银
白银
生丝
生丝
丝.瓷.棉
丝.瓷
丝.瓷
中国
阅读课本40-41页,画出贸易流程图
白银
21
马尼拉大帆船(中国帆船)
1、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2、白银的大量涌入,促进了明以后的货币和税制改革,也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3、传播了外国思想、文化和基督教,构成了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海路贸易 主导国 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欧美贸易
三角贸易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太平洋贸易
根据书本40-41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西欧
诸国
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手工制品(欧洲) 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
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欧洲) 黑人(非洲)→奴隶(美洲)
葡萄牙
线路1: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 印度果阿中转 白银(欧洲)→中国
线路2:生丝(中国) 澳门 白银(日本)
西班牙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 马尼拉 白银(墨西哥)
欧洲
中国
美洲
果阿
澳门(中)
白银
马尼拉
白银
丝.瓷.棉
丝.瓷
日本
白银
白银
生丝
生丝
丝.瓷.棉
丝.瓷
丝.瓷
中国
白银
23
非洲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大西洋贸易
24
三、政治格局:
——早期殖民扩张
葡萄牙殖民地示意图(绿色)
西班牙殖民地示意图(红色)
三、早期的殖民扩张
地点:
美洲、菲律宾、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
方式:
①建立殖民地,
②掠夺金银,
③黑奴贸易。
巴西、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
地点:
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垄断商路,欺诈贸易。
方式:
1、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
2、17世纪:荷兰——海上马车夫
荷兰殖地示意图(绿色)
3、18世纪:英国——日不落帝国
英国殖地示意图(红色)
殖民扩张的方式和特点
殖民扩张的方式和特点
①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②垄断贸易(商船队)。
①海盗掠夺;
②商业(殖民)战争;
③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④黑奴贸易(三角贸易)。
(1)对于被殖民地区:
①中断了美、非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客观上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4、影响
三、早期的殖民扩张
(2)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如中国和印度)
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如中国和印度)
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葡萄牙骗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成为明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亚洲经济尤其中国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美洲高产作物引进,中国人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粮食产量的提高,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西方传教士东来,在传教的同时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早期“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
政治
经济
文化
4、影响
三、早期的殖民扩张
(1)对于被殖民地区:
①中断了美、非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客观上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4、影响
三、早期的殖民扩张
(2)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如中国和印度)
(3)欧洲:
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贸易种类增多
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一家股份公司)
荷兰证券交易所(第一家证券公司)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贸易中心的转移
商业革命
1、贸易规模不断增大,商品种类不断增多
2、商品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不断出现
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英法荷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商业革命
贵金属价格 货币 商品 价格 货币地租收取者 (封建领主) 商品市场拥有者 (商业资产阶级)
下降 上升
阶级关系变化
经济关系变化
经济地位下降
经济实力增长
封建制度衰落
资本主义发展
价格革命
贬值
通货膨胀
价格革命
(1)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2)封建地主阶级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
(3)社会分化:①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价格革命
4.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引起了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3.殖民掠夺之路:种族灭绝政策、奴隶贸易导致亚非拉地区长期贫穷落后,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2.思想震撼之路:证明“地圆学说”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学、地理学和气象学资料。
5.社会转型之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也是世界格局开始发生了变化
思考点: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