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自然的文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西藏汉语)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8-06 17:0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完成语文书上的描红。
(2)、利用工具书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3)、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课题
1、了解本文将大自然比作书本,而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及其蕴含的一些规律和道理就是这本书中的“文字”。
2、本文的重点是要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和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以及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3、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大自然中的文字无处不在,激发学生走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这是一篇文字浅易生动、富有趣味的科普性说明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
2、本文作者巧妙地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并举出实例引领小读者去探索隐藏在这些独特“文字”后面的学问和奥秘,以此来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激发孩子们走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3、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容易把握,但本课涉及的科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以议为主,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搜集资料、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开启思维,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四、教学方法
1、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开启思维、积淀情感,并辅以议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2、利用百度搜索网络资源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他们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并从中获得启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有一本书叫《十万个为什么》,同学们看过吗?
2、你们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
他就是前苏联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同时也是本文的作者——伊林。
3、百度搜索作者伊林简介
4、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大自然的文字》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24大自然的文字)
二、初读感知
1、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三、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老师想问同学们,认识了文字,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从文中找句子。
出示句子: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很厚的书,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
3、那么大自然有文字吗?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呢?它又在哪里呢?
出示句子: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4、“天上”与“脚下”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与两个“每”字共同说明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
5、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正所谓“大自然不是缺少文字,而是缺少发现和阅读文字的眼睛”。那么认识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以及怎样才能去认识它们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而且这些文字无处不在,那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呢?
2、自读思考
3、学生自读后交流,板书:
星星

石灰石
花岗石
4、此时的我们知道这大自然就是一本书,如果这本书可以分为上下两册,那么,你能根据课文给上下两册分别取个书名吗?
交流:《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
5、既然是书,那就有文字,“天书”上的文字有哪些内容呢?
(星星、云、)
“地书” 上的文字有哪些内容呢?
(石灰石、花岗石)
二、精读课文
1、认识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先来看看第一种文字:星星 ,看看认识了它,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文字
2、紧扣关联词“即使……也……”由此可见,了解星星这种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给我们辨别方向。(板书:辨别方向)
3、是啊,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呢,再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文字
4、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所以,认识了云这种大自然的文字我们可以观察气象。(板书:观察气象)
5、其实我们的劳动人民,早就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对观察天气气候变化有了许多经验总结,总结出了许多气象谚语。
6、所以说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天上的每一片云也是一个字。我们知道了这是神奇的天书,然而我们还要认识有趣的地书,正如第四自然段中讲到的“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那么地书上又有哪些文字呢?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7、为什么凭一块石灰石就能推测这里曾经是海洋呢?让我们看一段视频。
8、理解:看起来普通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来,可以反映出地质的变化。(板书:地质变化)
9、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那么这块巨大的花岗石是怎么来的呢?读句子,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搬 穿 爬 带 走)
10、冰块是一下子把花岗石搬来的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爬)
一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可见作者动词使用的准确,同时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借助拟人化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大自然的神奇,读起来也非常有趣。
11、如果说,第五自然段写的是由一块石灰石我们知道了地质的变化,那么第六自然段我们了解到了由一块花岗石知道了地质的变迁。
(板书:地质变迁)
12、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认识了大自然中天书上的文字(星星、云)和地书上的文字(石灰石、花岗石)同时也知道了认识这些文字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知道大自然有那些文字呢?
四、探究途径
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途径呢?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这本书神奇又有趣,这节课我们只是学会了读其中的几个字而已,而大自然的文字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只有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才能读懂大自然这本书,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妙!
六、布置作业
走进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文字,并将自己的收获写成一篇博文,发表在班级的博客上,与同学们分享。
七、板书设计
星星 辨别方向
云 观察气象
24 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 地质变化
花岗石 地质变迁
六、教学反思
这是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写的一篇科普小品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至于文章的理解,充分利用百度搜索网络资料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次亲身体验大自然文字的过程,在搜索的过程之中解决困惑。而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透过课文掌握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远远不够。因此,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的知识并了解它们的重要作用以及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也应该是本课教学不可忽略的一点。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江苏省 学校:兴化市竹泓中心小学 姓名:曹春峰
邮编:225716
通讯地址:江苏省兴化市竹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