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有参考答案
人教九上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1、在液态水转化为冰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原子大小 B.分子大小 C.分子数量 D.分子间隔
2、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体积变大 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
3、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 象 解 释
A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A. A B. B C. C D. D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而分子不可分
5、经科学研究发现,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或第一层为最外层且电子数为2的原子是很稳定的,而最外电子层电子数是1的元素容易失去这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如果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4,其单质在导电方面具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能,如硅原子最外电子层有4个电子,因而常被用作半导体材料。下列可作半导体材料的是( )
6、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氧化物
7、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铝 B.铁 C.钙 D.氧
8、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9、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10、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Zn B.Si C.N D.H
11、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A.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2、元素Mn+的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m=2+8 B.m=2+8+n C.m=2+8-n D.m=8+n
13、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溴原子的质量是79.90 g
B.溴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决定
C.溴属于非金属元素
D.溴原子的中子数为35
14、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就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以下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B.图2中bc段纱布也会慢慢变红
C.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就不会变红
二、填空题。
15、所有物质都是由 的、肉眼看不见的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断地 ;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 、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 ,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 ,所以气体往往比较 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 被压缩。
16、离子是带电荷的 或 。当原子的电子层数≥2时,如果最外层有 个电子,该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成为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如果最外层有 个电子,该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成为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
17、如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 种。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图示回答。
(1)①可以是 (举一例即可)。
(2)②表示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 。
19、氧元素的符号是 ,氧离子的符号是 ,氧气的符号是 ;钠原子的符号是 ,钠离子的符号是 ,钠单质的符号是 。
20、用下列物质填空。
A.液氧 B.水 C.二氧化碳 D.氯化钠
(1)含有氧元素的有 (填字母,下同)。
(2)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有 。
(3)含有氧分子的有 。
(4)氧元素存在于单质中的是 。
(5)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的是 。
21、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A.糖溶于水后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B.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C.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
D. .
22、铝原子变成铝离子后:①元素;②原子的质量;③原子结构;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是否显电性;⑦是否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以上各项中,不变的是 ,发生了改变的是 。
三、实验题。
2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浓氨水易释放出氨气。
(1)该实验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2)若该实验能说明“氨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则相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022秋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有参考答案
人教九上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1、在液态水转化为冰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原子大小 B.分子大小 C.分子数量 D.分子间隔
【答案】D
2、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体积变大 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
【答案】A
3、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 象 解 释
A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而分子不可分
【答案】B
5、经科学研究发现,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或第一层为最外层且电子数为2的原子是很稳定的,而最外电子层电子数是1的元素容易失去这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如果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4,其单质在导电方面具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能,如硅原子最外电子层有4个电子,因而常被用作半导体材料。下列可作半导体材料的是( )
【答案】C
6、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氧化物
【答案】D
7、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铝 B.铁 C.钙 D.氧
【答案】D
8、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A
9、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答案】A
10、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Zn B.Si C.N D.H
【答案】A
11、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A.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12、元素Mn+的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m=2+8 B.m=2+8+n C.m=2+8-n D.m=8+n
【答案】B
13、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溴原子的质量是79.90 g
B.溴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决定
C.溴属于非金属元素
D.溴原子的中子数为35
【答案】C
14、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就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以下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B.图2中bc段纱布也会慢慢变红
C.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就不会变红
【答案】D
二、填空题。
15、所有物质都是由 的、肉眼看不见的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断地 ;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 、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 ,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 ,所以气体往往比较 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 被压缩。
【答案】极其微小;微粒;间隔;小;大;容易;不易。
16、离子是带电荷的 或 。当原子的电子层数≥2时,如果最外层有 个电子,该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成为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如果最外层有 个电子,该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成为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
【答案】原子;原子团;1-3;失去;阳离子;5-7;得到;阴离子
17、如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 种。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答案】(1)六 (2)氧元素 铝元素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图示回答。
(1)①可以是 (举一例即可)。
(2)②表示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 。
【答案】(1)铁(合理即可); (2)分子; (3)氯离子(或Cl﹣)。
19、氧元素的符号是 ,氧离子的符号是 ,氧气的符号是 ;钠原子的符号是 ,钠离子的符号是 ,钠单质的符号是 。
【答案】O;O2-;O2;Na; Na+;Na
20、用下列物质填空。
A.液氧 B.水 C.二氧化碳 D.氯化钠
(1)含有氧元素的有 (填字母,下同)。
(2)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有 。
(3)含有氧分子的有 。
(4)氧元素存在于单质中的是 。
(5)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的是 。
【答案】.(1)A、B、C (2)A、B、C (3)A (4)A (5)B、C
21、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A.糖溶于水后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B.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C.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
D. .
【答案】C; 电解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22、铝原子变成铝离子后:①元素;②原子的质量;③原子结构;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是否显电性;⑦是否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以上各项中,不变的是 ,发生了改变的是 。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
三、实验题。
2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浓氨水易释放出氨气。
(1)该实验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2)若该实验能说明“氨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则相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
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干燥的酚酞滤纸条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