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国土与居民》 第一课 辽阔的疆域(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营建一个开放民主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综合分析获取新知,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 本课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开篇,内容如下:①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②学习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说明我国是陆地大国。③学习我国的4个边缘海及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认识我国又是海洋大国。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我国地理位置的基础上继续了解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大陆海岸线长度,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的知识,了解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等基本国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要求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能 1.记住我国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2. 知道我国陆上疆界及海岸线的长度,认识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认识我国是陆地大国。4.读图说出我国的4个边缘海和太平洋及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过 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过程,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地理信息、图标、地图进行分析、推理、总结、作出判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疆域,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对前面世界地理的学习,已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识图能力,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初步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也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故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完成学习任务。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在课前充分搜集有关我国“国土与居民”的资料,将搜集到的重要信息制作成课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例如,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素材资源;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力争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获取、情境探究、协作交流、自我评测的综合地理学习能力。
学法分析 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析图,进行自主学习、分析、探究、解答等构建国家地理特征的总体印象与知识框架。
重难点分析 重点 1.我国疆域的四至点、领土面积、陆上疆界、海岸线长度及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难点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突破方法 本课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即“问题——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课件展示图片与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我国领土的四至点。组织学生计算我国南北跨的纬度及相距的距离,东西跨的经度及相差的时间数。并通过课件展示我国大陆海岸线、边缘海、领海、内海等知识,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课题,调动学生兴趣。 一、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钓鱼岛、黄岩岛的图片 学生欣赏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明确目标,初步认识教材。 二、自主学习大屏幕出示题目,学生自学完成:1、我国的陆地面积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第 位。2、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领海宽度为 海里。3、我国是 兼备的国家,陆上疆界长约 多千米,有 个陆上邻国,大陆海岸线长达 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个。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题目。学生以较大的热情投身到整个学习中,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在自觉状态下主动学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先组内交流,然后再班级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习惯及学会学习的能力。愉悦的学习环境,加上教师正确地引导,适当地点拨,使学生能积极、自主地探究知识,体验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增强了成功感。
合作学习,理性思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知识拓展,信息收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二、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 黑龙江省以北的 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纬度约北纬53度。②最南端: 南沙群岛中的 ,纬度约北纬4度。③最东端:黑龙江与 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约东经135度。④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高原上,约东经73度。探究二:我国是海洋大国 我国濒临的海洋 、 、 、 、领海宽度 海里、内海 、 ?管辖的海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②找出我国6个隔海相望的家。 、 、 、 、 、 。探究三:我国的主要岛屿及半岛①我国第一大岛是 ,第二大岛是 。②自北向南我国的三大半岛是 、 、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读图了解我国领土的四至点。然后计算、思考。计算:1.我国南北跨纬度多少度?南北相距多少千米?2.我国东西跨经度多少度?最东端和最西端地方时相差多少小时?思考:从经度位置考虑,同样是北京时间6点为什么乌苏里江朝霞满天而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2、从纬度位置考虑,同样是2月时节,为什么海南岛已春耕大忙,而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 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交流,互相检查,落实基础知识。选派代表发言。 思考:领土与国土、内水与领水的区别? 知识扩展: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钓鱼岛、黄岩岛及南沙群岛的情况。了解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的情况。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分析,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并且通过学生的表达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教学,使课堂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以“图”为核心,先在图上落实基础知识,然后从图上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并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国土意识。
规律总结(运用知识树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点拨归纳:板书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2、我国大陆海岸线、边缘海、领海、内海、管辖的海域。3、我国的主要岛屿及半岛 理顺本节知识的知识体系和因果关系,便于学生对知识内涵和知识本源的认识。
学以致用强化能力 五、有效训练训练活动一:我国的“蓝色国土”指的是什么?面积有多大?海陆兼备的位置对气候、交通、经济发展等有什么影响?训练活动二:请小结本课你所学到的知识。训练活动三:完成《地理助学》相关题组。 。
三、课后反思
教师方面 学生方面
成功之处
需改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