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铁凝
今别离
哦,
香雪
第一课时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激趣导入
三尺柜台成“燕京第九景”
在王府井百货大楼门前,竖立着一位售货员的塑像,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曾被誉为“燕京第九景”的张秉贵。
张秉贵纪念馆也坐落在百货大楼一层,馆里收藏了54件实物和113幅老照片,包括张秉贵在宿舍里铺了32年的皮褥子、1957年他荣获劳动模范称号时佩戴过的绸子胸标等。展区复原了当年张秉贵负责的糖果柜台的一角,陈列着台秤、漏斗等老物件,每天有很多顾客前来参观。
激趣导入
他的售货艺术被喻为“燕京第九景”,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为了看他的售货表演,顾客曾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碎。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张秉贵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向“劳模”学习吧。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和张秉贵的相关事迹。
2.朗读课文,准确概括地选取典型事件。
3.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今时代的意义。
学习目标
作家介绍
林为民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是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的共产党员林正亨之子,他18岁就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是一位知名的资深记者。
谈起父亲的过往,林为民感慨地说:“父亲作出的人生选择,作为孩子,我们完全理解,因为那是我们林家世代相传的家风——家国同构,国比家大!”
国永远在家的前面,这就是雾峰林家几代人的信念。
写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实现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翻身”,获得了主人翁和当家做主的地位,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恩和报效国家的劳动热情。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党和政府坚持沿用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评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模运动。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抓准”的张秉贵作为商业系统的先进代表,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动者恢复生产林为民将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的事迹加以整理,写成了一篇新闻作品—《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刊载在1977年12月24日的《北京日报》上,供全国人民学习。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是要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
铁凝
张秉贵
1918-1987
人物介绍
常识积累
新闻
定义: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作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广义上,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上,指消息。
主要特征:真实性,实效性,准确性,简明性。
最重量级的内容
次重量级的内容
再次重量级的内容
最不重要的内容
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新闻构成要素: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尾
常识积累
常识积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
常识积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通讯 消息
报道对象
内容
表达方式
时效性
通讯与消息相比
侧重写人
侧重写事
详细完整
简要概括
记叙、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等(灵活)
以记叙为主
弱
强
常识积累
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①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②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了他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③张秉贵以冷对热服务顾客,表现了他热情、专业的服务精神和对他人的理解。
④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表现了他的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⑤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表现了他自我反省、不断成长的品质。
⑥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表现了他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品质。
⑦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表现他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的品质。
⑧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表现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走进文本
张秉贵“心有一团火”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①带小孩的顾客和赶火车的顾客感谢;
②生气的顾客抱歉;
③有病情的顾客送水果感谢;
④赢得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⑤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
张秉贵“温暖众人心”体现在哪些地方?
走进文本
铁凝
人们是怎样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的?(找原句)
人们用:
主动
热情
诚恳
耐心
周到
这十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
新知讲解
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一团火精神,就是张秉贵心里有顾客;
一团火精神,就是张秉贵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一团火精神,就是张秉贵平等待客;
一团火精神,就是张秉贵照顾顾客的特殊情况;
一团火精神,就是张秉贵熟悉柜台商品;
一团火精神,就是张秉贵苦练称、算技能;
一团火精神,就是张秉贵不被坏情绪所左右;
根据例句,概括“一团火”精神
例句:一团火精神,就是张秉贵眼里有顾客;
新知讲解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
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再读课文,把握结构
先展现张秉贵服务的多种场景(1-14),
再讲述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来源(15-16),
再讲述张秉贵为做好服务所付出的努力(17-18),
最后讲述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影响和发扬(19-20)。
文章的结构安排有什么特色?
逻辑顺序
走进文本
再读课文,分析写法
①描写柜台前热闹的场景,烘托张秉贵“一团火”的服务热情;
②通过顾客的语言、动作描写,侧面表现张秉贵的服务技术和服务态度;
③通过张秉贵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表现张秉贵热情、周道、细心、耐心的服务;
④通过讲述张秉贵过去被剥削的经历,对比出张秉贵“一团火”的服务精神的可贵;
⑤通过记叙,表现张秉贵为了熟悉柜台商品所做的努力;
走进文本
作者是如何把这“一团火”写出来的?
⑥通过顾客的反应,比如道歉、感谢、关心、为他准备凳子,侧面表现张秉贵“一团火”服务精神及其感人;
⑦通过记叙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侧面表现张秉贵“一团火”精神感人及其发扬光大。
⑧通过写小女儿病重,衬托出张秉贵工作时的全心全意。
⑨抓典型事件表现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
走进文本
再读课文,分析写法
作者是如何把这“一团火”写出来的?
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意义
宣传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意义
表彰张秉贵的劳模精神;
为各行各业树立劳模榜样,引导大家学习;
表现社会主义社会先进的精神面貌。
走进文本
三读课文,把握主旨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讲述张秉贵“一团火”的服务精神,并介绍了“一团火”精神的来源,以及“一团火”精神的影响。
我们不仅看到了劳模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也看到了全国各地群众积极学习劳模精神的盛况,更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先进的精神面貌。
作者精心选材,细致刻画,正侧面描写,借他人写张秉贵。
四读课文,读写结合
①两个短句,朗朗上口,极富宣传性;
②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张秉贵的服务精神及其效果影响;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目有何特点?
四读课文,读写结合
①升华文章主题,既赞扬了张秉贵,也表现了全国群众积极学习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热情;
②诗歌结尾,让人久久回味,意蕴丰富,韵味悠长。
③号召各行各业人们积极学习劳模精神,争当劳模。
以诗歌结尾,有何作用?
铁凝
选择典型人物,不一定非得崇高伟大的人物
精选表现人物崇高品格的事例
注意语言的优美生动
用适合的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
注重细节描写
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通过学习,你觉得人物通讯在写作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总结感悟
铁凝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给了你什么启发
张秉贵为全社会展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他的这种“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
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位杰出的劳动模范,像他那样爱岗敬业,像他那样刻苦勤奋,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像他那样助人为乐!
张秉贵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已远远超越了他所生活和工作的那个时代,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光辉典范。
铁凝
假如我是一束光,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光芒
假如我是一阵风,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清凉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芬芳
假如我是一棵树,就要给别人送来一片阴凉
假如我是一首歌,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悠扬
结束语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所学内容,以“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劳动的崇高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