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1 09:30:07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同步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xī jì lūn qǐ xuán yá feì téng
 
                   
bīng báo yì lì xǐ yuè shān jiàn quán shén
guàn zhù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山路    的力气    的喜悦
   地瞄准敌人    地躺着尸体    地完成任务
3.选词填空。
掩护 保护 屹立 耸立 悲痛 沉痛
(1)为了   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七连决定转移,把   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3)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峰顶,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4)狼牙山峰   在晋察冀根据地西部,地势险要。
(5)我们   悼念为革命而献身的战士。
(6)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使我们感到无限   。
4.下面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日寇(kòu) 希冀(yì) 副手(fù) 石榴(liu)
B.炸弹(dàn) 抡拳(lún) 连贯(gàn) 棋盘(qí)
C.冰雹(báo) 屈服(qū) 崎岖(qū) 豪迈(mài)
5.下列句子中画线字或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站在)高临(相邻)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B.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连贯,穿通)注(集中)地瞄准敌人射击。
C.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砍掉)钉截(切断)铁地说了一声“走!”
D.战士们也昂(抬起)首(头)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B.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C.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D.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紧扣题目中的“   ”字,按照“①接受任务→②   →③引上绝路→④   →⑤   ”的顺序来叙述,其中详写的是②、   、   三部分。作者这样写表现了五壮士   的精神。
二、阅读与理解
8.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A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矗立    陆续   
B.找反义词:平静    停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A,修辞手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
(3)文中“抢前一步”“夺过”等画线的动词体现出   。文中“眺望”“回头望望”等加点的动词体现出   。
(4)“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画线字的意思是(  )
A.用掉 B.模糊不清 C.样子或形状像花
(5)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B.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C.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天津蓟县盘山莲花峰上,冀东八路军七位英勇不屈的抗日勇士,为阻击日寇舍生跳崖,这个英勇悲壮的故事,60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1940年夏季的一天,大批日寇从蓟县平谷等地出发,“扫荡”刚刚创建的盘山抗日根据地,妄图消灭八路军游击总队刚组成的主力部队13团。此时,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包森正在盘山莲花峰下梁庄子(今梁后庄)组织部队整训。根据敌我兵力情况,包副司令员命令警卫班长马占东带领6名战士登上莲花峰,占领制高点,掩护部队转移。
疯狂的日寇集结重兵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向阻止他们前进的莲花峰上的七位勇士发起攻击。敌人不断地被七位勇士杀伤射倒在莲花峰下,他们摸不清虚实,以为遇到了我主力阻击,便集中优势兵力,向莲花峰发起多次冲击。七位勇士选择有利地形,从巨石后面射击,子弹打光了,七勇士便将手榴弹奋力甩向敌群。最后,手榴弹也甩完了。马占东和他的六位战友见主力部队已安全转移,在敌人步步逼近的时刻,果断地砸毁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保卫中华民族”的口号,几乎同时跳下莲花峰陡峭的山崖……
(1)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2)“他们摸不着虚实”中的“虚实”指的是什么?
(3)狼牙山五壮士和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有哪些共同之处?
三、语言表达
10.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位战士。对人物群体的描写是“面”,对每位战士的具体描写是“点”。请你运用这种写法,从下面的情景和活动中选取一个写一段话。(选做题)
①元旦联欢会 ②拔河比赛 ③图书义卖活动
11.牛刀小试。(选做题)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壮士”指豪壮而勇敢的人。请你照样子写出具有以下意义的称号。
例: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烈士
(1)出谋献计的人——   
(2)隐居起来不问世事的人——   
(3)勇于维护正义的人——   
(4)有胆量有力气的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日寇;希冀;抡起;悬崖;沸腾;冰雹;屹立;喜悦;山涧;全神贯注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寇、冀、抡、崖、腾、雹、屹、悦、涧、贯”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日寇、希冀、抡起、悬崖、沸腾、冰雹、屹立、喜悦、山涧、全神贯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崎岖;全身;胜利;全神贯注;横七竖八;胜利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崎岖、全身、胜利、全神贯注、横七竖八、胜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3.【答案】(1)保护
(2)掩护
(3)屹立
(4)耸立
(5)沉痛
(6)悲痛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掩护一般是指在敌人来时,在某人身后保护。而保护指多方面的保护某人。耸立:重点在高,高高地直立。屹立:重点在稳,像山峰一样高耸挺立。常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多用于人或精神。沉痛:某人某事令大家刻骨铭记,却因已不在的惋惜和遗憾,发自的一种痛心,常用作悼词。 “悲痛”是难过伤心而且非常痛苦,旨在表达心中的那份痛苦。
故答案为:(1)保护 (2)掩护(3)屹立(4)耸立 (5)沉痛(6)悲痛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4.【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希冀(yì 改 jì)
B:抡拳(lún 改 lūn) 连贯(gàn 改 guàn)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5.【答案】A
【知识点】字义;词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A: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站在)高临(相邻改 俯视)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6.【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A: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改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7.【答案】壮;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跳下悬崖;④;⑤;面对敌人英勇无畏、宁死不屈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壮2、痛击敌人3、顶峰歼敌4、跳下悬崖5、④6、⑤7、面对敌人英勇无畏、宁死不屈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8.【答案】(1)屹立;相继;激动;继续
(2)比喻;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砸下的石头非常密集、迅猛、有力,充分体现出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战士们对敌人的痛恨,以及英勇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既表现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恨,又表现出战土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4)C
(5)A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矗立:高耸直立。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平静:心情平和安静。停止:停下来,不再进行。
(2)把“石头”比作“雹子”是比喻。
(3)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5)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A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B、C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1)屹立、相继、激动、继续
(2)比喻;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砸下的石头非常密集、迅猛、有力,充分体现出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战士们对敌人的痛恨,以及英勇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既表现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恨,又表现出战土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4)C;(5)A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体会词义,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9.【答案】(1)家家户户都知晓;少数人知道
(2)虚实指的是我军的实际情况。
(3)一是都是几个人的小股力量应对敌人的大批部队。二是作战的地理位置都是山峰的制高点。三是弹药打完了,任务完成了选择跳崖。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1、家家户户都知晓 2、少数人知道(2)虚实指的是我军的实际情况。 (3)一是都是几个人的小股力量应对敌人的大批部队。二是作战的地理位置都是山峰的制高点。三是弹药打完了,任务完成了选择跳崖。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0.【答案】拔河比赛开始丁了我班队员个个双手交错紧握绳子,身子往后倾,如铁桩般站稳等待发令。裁判员一声令下,同学们拼命往后拉绳子。张林双腮鼓起,眼瞪得溜圆;“大力士”在队伍的最后身体下沉,使了个千斤坠。在我们班啦啦队的鼓舞下,全体队员齐声大吼,一鼓作气,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点面结合写法的运用,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从下面的情景和活动中选取一个写一段话,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拔河比赛开始丁了我班队员个个双手交错紧握绳子,身子往后倾,如铁桩般站稳等待发令。裁判员一声令下,同学们拼命往后拉绳子。张林双腮鼓起,眼瞪得溜圆;“大力士”在队伍的最后身体下沉,使了个千斤坠。在我们班啦啦队的鼓舞下,全体队员齐声大吼,一鼓作气,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点评】此题考查对点面结合的写法的掌握,言之有理即可。
11.【答案】(1)谋士
(2)隐士
(3)义士
(4)勇士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称号)。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或平时注意积累。
故答案为:(1)谋士(2)隐士(3)义士(4)勇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同步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xī jì lūn qǐ xuán yá feì téng
 
                   
bīng báo yì lì xǐ yuè shān jiàn quán shén
guàn zhù
                   
【答案】日寇;希冀;抡起;悬崖;沸腾;冰雹;屹立;喜悦;山涧;全神贯注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寇、冀、抡、崖、腾、雹、屹、悦、涧、贯”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日寇、希冀、抡起、悬崖、沸腾、冰雹、屹立、喜悦、山涧、全神贯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山路    的力气    的喜悦
   地瞄准敌人    地躺着尸体    地完成任务
【答案】崎岖;全身;胜利;全神贯注;横七竖八;胜利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崎岖、全身、胜利、全神贯注、横七竖八、胜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3.选词填空。
掩护 保护 屹立 耸立 悲痛 沉痛
(1)为了   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七连决定转移,把   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3)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峰顶,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4)狼牙山峰   在晋察冀根据地西部,地势险要。
(5)我们   悼念为革命而献身的战士。
(6)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使我们感到无限   。
【答案】(1)保护
(2)掩护
(3)屹立
(4)耸立
(5)沉痛
(6)悲痛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掩护一般是指在敌人来时,在某人身后保护。而保护指多方面的保护某人。耸立:重点在高,高高地直立。屹立:重点在稳,像山峰一样高耸挺立。常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多用于人或精神。沉痛:某人某事令大家刻骨铭记,却因已不在的惋惜和遗憾,发自的一种痛心,常用作悼词。 “悲痛”是难过伤心而且非常痛苦,旨在表达心中的那份痛苦。
故答案为:(1)保护 (2)掩护(3)屹立(4)耸立 (5)沉痛(6)悲痛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4.下面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日寇(kòu) 希冀(yì) 副手(fù) 石榴(liu)
B.炸弹(dàn) 抡拳(lún) 连贯(gàn) 棋盘(qí)
C.冰雹(báo) 屈服(qū) 崎岖(qū) 豪迈(mài)
【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希冀(yì 改 jì)
B:抡拳(lún 改 lūn) 连贯(gàn 改 guàn)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5.下列句子中画线字或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站在)高临(相邻)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B.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连贯,穿通)注(集中)地瞄准敌人射击。
C.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砍掉)钉截(切断)铁地说了一声“走!”
D.战士们也昂(抬起)首(头)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答案】A
【知识点】字义;词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A: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站在)高临(相邻改 俯视)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B.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C.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D.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A: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改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紧扣题目中的“   ”字,按照“①接受任务→②   →③引上绝路→④   →⑤   ”的顺序来叙述,其中详写的是②、   、   三部分。作者这样写表现了五壮士   的精神。
【答案】壮;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跳下悬崖;④;⑤;面对敌人英勇无畏、宁死不屈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壮2、痛击敌人3、顶峰歼敌4、跳下悬崖5、④6、⑤7、面对敌人英勇无畏、宁死不屈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二、阅读与理解
8.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A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矗立    陆续   
B.找反义词:平静    停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A,修辞手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
(3)文中“抢前一步”“夺过”等画线的动词体现出   。文中“眺望”“回头望望”等加点的动词体现出   。
(4)“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画线字的意思是(  )
A.用掉 B.模糊不清 C.样子或形状像花
(5)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B.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C.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答案】(1)屹立;相继;激动;继续
(2)比喻;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砸下的石头非常密集、迅猛、有力,充分体现出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战士们对敌人的痛恨,以及英勇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既表现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恨,又表现出战土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4)C
(5)A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矗立:高耸直立。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平静:心情平和安静。停止:停下来,不再进行。
(2)把“石头”比作“雹子”是比喻。
(3)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5)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A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B、C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1)屹立、相继、激动、继续
(2)比喻;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砸下的石头非常密集、迅猛、有力,充分体现出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战士们对敌人的痛恨,以及英勇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既表现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恨,又表现出战土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4)C;(5)A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体会词义,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天津蓟县盘山莲花峰上,冀东八路军七位英勇不屈的抗日勇士,为阻击日寇舍生跳崖,这个英勇悲壮的故事,60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1940年夏季的一天,大批日寇从蓟县平谷等地出发,“扫荡”刚刚创建的盘山抗日根据地,妄图消灭八路军游击总队刚组成的主力部队13团。此时,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包森正在盘山莲花峰下梁庄子(今梁后庄)组织部队整训。根据敌我兵力情况,包副司令员命令警卫班长马占东带领6名战士登上莲花峰,占领制高点,掩护部队转移。
疯狂的日寇集结重兵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向阻止他们前进的莲花峰上的七位勇士发起攻击。敌人不断地被七位勇士杀伤射倒在莲花峰下,他们摸不清虚实,以为遇到了我主力阻击,便集中优势兵力,向莲花峰发起多次冲击。七位勇士选择有利地形,从巨石后面射击,子弹打光了,七勇士便将手榴弹奋力甩向敌群。最后,手榴弹也甩完了。马占东和他的六位战友见主力部队已安全转移,在敌人步步逼近的时刻,果断地砸毁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保卫中华民族”的口号,几乎同时跳下莲花峰陡峭的山崖……
(1)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2)“他们摸不着虚实”中的“虚实”指的是什么?
(3)狼牙山五壮士和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案】(1)家家户户都知晓;少数人知道
(2)虚实指的是我军的实际情况。
(3)一是都是几个人的小股力量应对敌人的大批部队。二是作战的地理位置都是山峰的制高点。三是弹药打完了,任务完成了选择跳崖。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1、家家户户都知晓 2、少数人知道(2)虚实指的是我军的实际情况。 (3)一是都是几个人的小股力量应对敌人的大批部队。二是作战的地理位置都是山峰的制高点。三是弹药打完了,任务完成了选择跳崖。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三、语言表达
10.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位战士。对人物群体的描写是“面”,对每位战士的具体描写是“点”。请你运用这种写法,从下面的情景和活动中选取一个写一段话。(选做题)
①元旦联欢会 ②拔河比赛 ③图书义卖活动
【答案】拔河比赛开始丁了我班队员个个双手交错紧握绳子,身子往后倾,如铁桩般站稳等待发令。裁判员一声令下,同学们拼命往后拉绳子。张林双腮鼓起,眼瞪得溜圆;“大力士”在队伍的最后身体下沉,使了个千斤坠。在我们班啦啦队的鼓舞下,全体队员齐声大吼,一鼓作气,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点面结合写法的运用,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从下面的情景和活动中选取一个写一段话,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拔河比赛开始丁了我班队员个个双手交错紧握绳子,身子往后倾,如铁桩般站稳等待发令。裁判员一声令下,同学们拼命往后拉绳子。张林双腮鼓起,眼瞪得溜圆;“大力士”在队伍的最后身体下沉,使了个千斤坠。在我们班啦啦队的鼓舞下,全体队员齐声大吼,一鼓作气,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点评】此题考查对点面结合的写法的掌握,言之有理即可。
11.牛刀小试。(选做题)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壮士”指豪壮而勇敢的人。请你照样子写出具有以下意义的称号。
例: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烈士
(1)出谋献计的人——   
(2)隐居起来不问世事的人——   
(3)勇于维护正义的人——   
(4)有胆量有力气的人——   
【答案】(1)谋士
(2)隐士
(3)义士
(4)勇士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称号)。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或平时注意积累。
故答案为:(1)谋士(2)隐士(3)义士(4)勇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