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仿真模拟测试测试卷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仿真模拟测试测试卷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1 17: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期末仿真模拟测试
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4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2)征蓬出汉塞, 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惊起沙禽掠岸飞
归雁入胡天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__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半卷红旗临易水
报君黄金台上意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wèi miǎn( )。
(2)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xǐ dí( ),把它再补好。
(3)皮肤cáng wū nà ɡòu( ),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4)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fǔ yǎnɡ shēnɡ zī(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慰勉
洗涤
藏污纳垢
俯仰生姿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马龙在夺得2020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子单打冠军后表示,他一定牢记秦志戬教练“胜不骄,败不馁”的教诲。
B. 教育界人士指出,艺术之路曲折艰难,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还要长期苦练,有志于此的学生要认真斟酌,以免造成遗憾。
C.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D. 11月22日是2020年的小雪节气,新疆喀什地区普降中雪,春寒料峭,汕头市民政局寄去市民捐赠的近万件御寒衣物,以解燃眉之急。
D
.
.
.
.
.
.
.
.
.
.
.
.
【解析】“春寒料峭”意思是形容初春的寒冷,而句子中说的是“小雪节气”,这里用错对象。
4. 下面是张明同学在“校园环境保护月”活动中所写的倡议书的一部分,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①环境优美的校园是同学们快乐成长的地方。我们是学校的主人,保护校园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当然,②校园环境是否优美,主要取决于全体同学齐心协力的付出。为了让我们拥有一个舒适的环境,③学校学生会经过实地观察、民意调查、讨论研究后,决定开展“校园环境保护月”活动。④这次活动,目的是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美化学校的校园环境。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解析】搭配不当,应删去“是否”或在“齐心协力前”增加“能否”。
5.阅读材料,结合情境回答问题。(4分)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班上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以上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试为其拟写一个标题。(2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2)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中不适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诗句是( )(2分)
A. 仍怜故多水,万里送行舟。 B.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C.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C
【解析】A项诗句意为“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项诗句意为“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C项诗句意为“密林之中无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表现了作者的隐逸情怀,与思乡无关。D项诗句意为“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故选C。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
.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释】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
.
.
.
参考译文:【乙】世人传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诫他说:“我有三件事是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们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出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他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被消灭,天下已经被平定,(他)就专门宠爱歌舞戏子,沉醉于音乐、女色,无法自拔,朝廷的政治和事务等都被荒废(以致无法治理)。最终导致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不知回到哪里去,这又是多么衰颓啊!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
(2)百里奚举于市 _________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
指在国内。
兴起,指被任用。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集市。
.
.
.
.
7.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梗塞,然后才有所作为。
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去后乃至
B. 盛以锦囊/蒙辞以军中多务
C. 负而前驱/负势竞上
D. 沉溺声色/月色入户
9. 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忧 劳 可 以 兴 国 逸 豫 可 以 亡 身 自 然 之 理 也。
B
【解析】A. 代词,你的/才;B. 用;C. 背着/依靠;D. 女色/光。
.
.
.
.
.
.
.
.
/
/
10. 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中的最后一句与乙文中的最后一句的主旨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 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敌人。
 C. 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 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B
【解析】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没说射死敌人。理解有误。故选B。
11. 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使我懂得人才是在磨难中造就的,要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当我遇到困难,遭到失败时,我就会用孟子的名言激励自己,从而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重拾勇气,迎接新的挑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
.
.
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卢沟桥两端入桥口的两侧有石制华表四根,给人古朴之美,庄严之美。《中国古代著名桥梁》里提道:每根华表的主体看不出丝毫的接合缝隙,是由一整块的花岗石打磨雕刻而成。东面两个华表的石质和雕刻风格与桥栏杆的早期石狮相似,至少应为明代遗物;西面两个华表的云板以极其豪放的三卷朵云组成,作风较之天安门、明十三陵的云板显得更古朴,很可能是金代原物。从远处看,四个华表犹如四位身穿铠甲的战士,时刻守护着卢沟桥。
12. 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 两则材料都对卢沟桥进行说明介绍,第一则材料介绍得比较全面,第二则材料只介绍了桥的四根华表
B. 卢沟桥是一座地处入都要道的联拱石桥,它东面两个华表是明朝的东西,西面两个华表是金代的东西。
C. 材料一中,“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卢沟桥的结构坚固。
D. 材料二中,引用《中国古代著名桥梁》的内容,说明了华表的制作和材质,增强了说服力。
B
【解析】原文是“至少为明代”“很可能是金代原物”,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13. 结合下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3分)
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两则材料都突出卢沟桥的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乎”一词从程度上进行限定,强调了桥面和河面行,但并非完全平行,更符合实际情况。
两则材料都突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材料一中,卢沟桥石栏石柱的柱头上雕刻的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材料二中,卢沟桥的华表,给人以古朴之美,庄严之美,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每一个善意都值得尊重
①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皮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那手提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都在其次,要命的是海关进出口手册和关税证明的单据, 一旦丢失, 将给她所在的报关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②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了三个人,举着寻物牌,来回走动。写着“一万元悬赏丢失票据”的牌子像巨大的聚光镜,把游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这时候,广场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来,说有一个人拾到棕色的提包。她急三火四地赶到派出所,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可包
里却空空如也。像迎头被浇了一瓢冷水,她心里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了,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③捡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而脏乱,神情漠然。
④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整天在广场拾破烂,上次,他捡到了皮包,来交还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他在自己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儿皮包就不翼而飞了,失主一口咬定,包就是他偷的。结果那失主不但没有给赏金,还揍了他一顿。民警看了看那男孩又说:“我怀疑,这次他又故技重演,要不,我们仔细地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
⑤她忙摇摇头,她不愿意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曲解他的好意。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容,男孩涨红了脸,
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辩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她走上前去,缓缓地蹲下身子,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姐姐也谢谢你。”
⑥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突然,身后蹿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方便袋,然后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等她回过神来,惊奇地发现,方便袋里竟是那些让她忧心如焚、想用一万元悬赏的票据。袋子里还多了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拾到的包交给失主,却被失主反咬一口,所以,当今天下午我又捡到包时,我就先交上空包,倘若你也诬赖我,我就干脆让那些单据从你眼前消失。但你却相信了我,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
都要贵重的奖赏,那就是尊重和信任。请你一定相信我,我捡到包时里面就没有钱。
⑦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泪流满面,为那个受了委屈依然善良的男孩,为那个在困境中生存但内心并不贫穷的男孩。其实,爱原本就是无求付出,对每一个卑微的善举都应该心怀感恩。每一个善意都应该得到尊重,容不得一丝龌龊的猜疑。
15. 以“她”为陈述对象,补全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举牌寻票,只得空包→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票据,感恩善意
不见皮包,丢失单据
听警述说,安抚男孩
句子 心理活动
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皮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 (1)_______________
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
(2)_______________
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可包里却空空如也。 失望
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 (3)_______________
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泪流满面。 (4)_______________
惊恐。
焦急。
绝望。
感动。
17. 分析“民警”这个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民警的描述来加深她对捡包男孩的了解,为她信任之爱、善意的尊重、男孩享受尊重后无声的回报等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②反衬。民警的武断、草率、猜疑,反衬她和男孩的善举、善意。
18. 有人说,文章的题目可以改为“失而复得的单据”,说说可以这样改的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单据”是组织起全文材料的线索;②“失而复得”凝练概括了她对男孩的信任与尊重使他送还单据的内容;③肯定了男孩的行为,暗示尊重善意、呼吁信任的主题;④单据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它如春风般温暖,夏雨般清凉,秋实般饱满,冬雪般纯洁;它能融化心灵的坚冰,平复内心的忧郁,消除情绪的躁动;它能给人以信心、希望、力量。
以《微笑》为题,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那个微笑”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出现可能透露信息的人名;
   ③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④不少于500字。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蚂蚁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照我想,蝉是听不见自己唱的歌曲。
  ……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
  【乙】红军说到它时, 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
曲折,进进退退,因此有好些部分的长征战士所走过的路程肯定有二万五千里,甚至更长。根据一军团按逐个阶段编的一张精确的行军记录,长征的路线共达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折合英里为六千英里,大约为横贯美洲大陆的距离的两倍,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得小道,大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轱辘,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1. 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从两段选文可以看出,这两位作者都具有______________的精神。(3分)
法布尔
埃德加·斯诺
求真求实
2.联系作品,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作者通过什么试验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作者是如何评价红军长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蝉周围放了两枪,蝉丝毫不受影响,继续高歌。(意近即可)
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3. 比较两段选文,体会两者语言特点上的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相同点——两段选文的语言都有朴实自然的特点。不同点——甲文多用拟人,显得比较生动;乙文力求准确,显得比较平实。示例二:《昆虫记》是科普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是报告文学,语言准确是基础,也都有生动幽默的共同点。在不同点上,前者善用拟人,语言更为生动传神,充满情趣;后者相对朴素平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