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第6章第三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第6章第三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1 17:5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学会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2.结合教材阐明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学习重点】
举例说明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学会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学习难点】
结合教材阐明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知识梳理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型,但个体表型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决定表型的基因却可以通过生殖而世代延续,并且在群体中扩散,因此生物进化应该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
2.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1)种群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
(2)种群特点
①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
②一个种群其实就是一个繁殖的单位,雌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遗传给后代。
③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
(3)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②基因频率
a.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b.计算公式:基因频率=。,
思维空间
问题探究:种群的基因库是一直不变的吗?试分析原因。
提示:不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种群个体的迁入、迁出等都会使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
典例精析
[例1]德国小蠊(二倍体)是常见的室内昆虫。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个体数为6,SS个体数为26,Ss个体数为18。则s的基因频率为( )
A.0.26 B.0.3
C.0.46 D.0.58
解题分析:s的基因频率==×100%=30%。
答案:B
[例2]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是( )
A.30% B.62%
C.60% D.70%
解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a个体占30%,则A的基因频率为55%+30%×1/2=70%,a的基因概率为15%+30%×1/2=30%,D正确。
答案:D
[例3]在一次红绿色盲的调查中共调查男女各200名,调查发现,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15人,女性色盲5人,男性色盲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4.5% B.6%
C.9% D.7.8%
解题分析:XBXb15人,XbXb5人,XbY 11人,所以基因b的数目=15×1+5×2+11×1=36个,因此,红绿色盲基因的频率=×100%=6%。
答案:B
[例4]在某一遵循遗传平衡定律的人群中,经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则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按AA、Aa、aa顺序排列) ( )
A.0.36、0.48、0.16 B.0.48、0.36、0.16
C.0.16、0.48、0.36 D.0.16、0.36、0.38
解题分析:由题干可知,该人群中隐性性状者为16%,即aa=16%,根据遗传平衡公式a2=aa基因型频率可得,a的基因频率是%即40%,A的基因频率是1-40%=60%,因此该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A的基因频率)2=60%×60%=0.36,Aa的基因型频率=2×(A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2×40%×60%=0.48,A正确。
答案:A
技法提升
有关基因频率计算题的解法
(1)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①已知各基因型及其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
②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
(2)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A的基因频率=
×100%,
a的基因频率=
×100%。
(N表示基因型的个体数)
(3)遗传平衡状态下基因频率的计算
①遗传平衡状态的条件:
a.种群非常大。
b.种群中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
c.没有基因突变的发生。
d.没有迁入和迁出。
e.没有自然选择(不同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是相等的)。
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p+q=1。
雄配子 雌配子 A(p) a(q)
A(p) AA(p2) Aa(pq)
a(q) Aa(pq) aa(q2)
即:AA的基因型频率=p2,Aa的基因型频率=2pq,aa的基因型频率=q2。
③若已知AA的基因型频率为m,则A的基因频率为。
知识点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和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知识梳理
1.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可遗传变异的形成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可遗传的变异类型。
(3)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是由环境决定的。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1)实例分析(桦尺蠖体色进化)
(2)原理分析
(3)生物进化的实质: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典例精析
[例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突变、重组和自然选择都是定向的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解题分析: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导致生物不断进化,C正确;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D错误。
答案:C
[例2]下列有关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B.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C.变异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只有基因突变,才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解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生物进化了,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A错误,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突变、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D错误。
答案:B
知识点三: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知识梳理
1.原理: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
2.目的要求: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3.方法步骤
(1)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底部画2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将培养皿分为4个区域,分别标记为①~④。
(2)取少量细菌的培养液,用无菌的涂布器(或无菌棉签)均匀地涂抹在培养基平板上。
(3)用无菌的镊子先夹取1张不含抗生素的纸片放在①号区域的中央,再分别夹取1张抗生素纸片放在②~④号区域的中央,盖上皿盖。
(4)将培养皿倒置于37_℃的恒温箱中培养12~16 h。
(5)观察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状况。纸片附近是否出现了抑菌圈?如果有,测量和记录每个实验组中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
(6)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接种到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重复步骤(2)~(5)。如此重复几代,记录每一代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
注意: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培养基、纸片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4.结果
在培养基上有(填“有”或“无”)细菌生长,在放有抗生素纸片的区域无(填“有”或“无”)细菌生长。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
5.结论
抗生素对细菌具有定向选择作用。
思维空间
问题探究:为什么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
提示: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在抑菌圈边缘抗生素浓度较低,可能存在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因此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
问题探究: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的?你怎么理解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的?
提示:有利的,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有利或有害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在本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耐药性细菌的存活率高,故为有利变异。有利于细菌的变异对人类是有害的,面对不同的主体,应辩证地看待变异的有利有害性。
问题探究: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例如,有人生病时觉得去医院很麻烦,就直接吃抗生素;有的禽畜养殖者将抗生素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你认为这些做法会有什么后果?
提示:滥用抗生素会使病菌的抗药基因不断积累,抗药性不断增强,导致抗生素药物失效。
典例精析
[例1]2015年4月14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爆发致命超级细菌,导致一名3岁男童死亡。超级细菌是指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的细菌,能让抗生素失效造成人体严重感染。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
B.细菌中原来就存在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个体
C.抗生素的选择和细菌的变异都是定向的
D.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
解题分析:抗生素的选择是人为条件下的选择,是定向的,但细菌的变异是非定向的,C项符合题意;细菌中本来就有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和不具有耐药性的个体,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存活下来,并将这种耐药性遗传给下一代,不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死亡,所以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A项和B项均不符合题意;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当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会影响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例2]医学上在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时,通常要进行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实验方法如下:将含有一定浓度但抗生素种类不同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细菌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所示。
(1)图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b点,理由是抗生素使细菌中____________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细菌抗药性会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分析:(1)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越强,抑菌圈的直径越大。
(2)b点处细菌数量减小,虽然细菌中极少数具有抗药性,但大多数不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能够被杀死。
(3)抗生素不断对细菌进行选择,抗药性不断积累。
答案:(1)B B的抑菌圈最大
(2)不具抗药性 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
(3)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当堂检测
1.对种群概念的正确叙述是( )
A.不同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C.一片水田中的所有鱼的总和
D.一个生态环境中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和
答案:B
2.下列可作为一个基因库的是( )
A.一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
B.一个个体所携带的全部基因
C.一个生物具有的全部基因
D.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
答案:D
3.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不遗传的变异 D.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其中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4.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型
B.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桦尺蠖种群颜色的变化是一种适应性进化,这种适应性变化是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答案:B
解析: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
5.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植物种群中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原材料是由____________提供的,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5% 45%
(2)42.5% 32.5% 55% 45%
(3)没有发生进化 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4)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1)由题意可知,Aa基因型个体占50%,则A的基因频率=30%+50%×=55%,a的基因频率=1-55%=45%。
(2)(3)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产生的基因型比例为:AA=30%+×50%=42.5%;aa=20%+×50%=32.5%;Aa=×50%=25%。此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42.5%+25%×=55%,a=1-55%=45%。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前后代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
(4)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9 / 9